6 罗曼·罗兰(节选)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剖析( ) 避免( ) 普利塔涅( )
白皙( ) 混沌( )( )
[答案] pōu bì niè xī hùn dùn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背 勒
2.语境辨析法
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 )怨别人埋( )头工作。
[答案] 1.bēi bèi lè lēi 2.mán mái
二、写对字形
[答案] 遣 缱 谴 炯 炯 窘 迥 喧 煊 暄 陕 峡 狭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启示·启事
“启示”动词,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名词,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
“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前者中的“启”是“启发”的意思;后者中的“启”,则为“说明”的意思。
2.明确词义
(1)能言善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噪一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心协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可比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饥似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历尽沧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很会说话,善于辩论。(2)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3)形容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4)没有可以相比的。(5)形容要求非常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6)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休阿列斯历尽苍桑,现在依旧像从前一样,是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物。他具有文艺复兴时代的灵魂和狂热。是啊,他有长长的黑发、白析的面孔,炯炯(jiǒng)发亮的眼神,他本人就像卡尔巴巧或吉兰达约笔下的意大利人。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历尽沧桑 白晳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由于它致力于全面教育,因而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________。
A.避免德国所特有的那种专门化教育法的巨大危险
B.避免那种德国所特有的专门化教育法的巨大危险
C.避免德国所特有的专门化教育法的那种巨大危险
D.避免德国所特有的专门化那种教育法的巨大危险
A [根据多层定语的排列要求,应选A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他学会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他具有活跃历史的特殊才能;另一方面,他严峻的青春岁月也帮助他作为一个历史解剖学家善于剖析现代文化的本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严峻的青春岁月也帮助他作为一个历史解剖学家善于剖析现代文化的本领”中成分残缺,应在“善于”前面加上“获得”。
[资料链接]
传记文学之王——茨威格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著名的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在传记和小说上。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传记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文本鉴赏]
文章记叙了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学习生活情况,详写了他的学习、交友、写作和爱好,刻画了一位知识渊博、充满热情、追求理想、富有牺牲精神的艺术家形象,启发我们要追求思想的自由,富有奔放的热情并执着于自己的信念,激励我们学习伟人的思想,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勤奋努力学习,怀抱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努力。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成功基础 ②精神引导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问题。
1.巴黎高师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与世隔绝:这里的学生与世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②有效方法:这里的教育富有成效地结合了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③要求严格: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④全面发展: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⑤成果突出:这里曾经培养出许多法国最渊博的学者。
2.这里的环境有何特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的环境封闭、枯燥、沉闷。但这里是知识的海洋、精神的王国、大师的摇篮。对比强烈,富于激情,令人思索。
二、阅读课文第2~6段,回答问题。
3.“罗兰虽然热衷于哲学”,但“还是选定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了在思想上获得较大自由,为了在艺术上获得发展,为了学会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为了获得善于剖析现代化文化的本领。
4.怎样理解“他是一扇引导我们通向那无穷宇宙的大门,是我们生活的启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罗兰心中,托尔斯泰是一位剖析自己一生和牺牲自己一生的寻神者,是一位精神的引领者,他引领罗兰等人走出个人的精神樊篱,关注全人类的生活和理想。
5.“正如树木不能阻碍自己根部的生长一样”这一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明沉重的学习负担不会影响罗兰的诗歌创作。生动地表现了罗兰不可遏制的诗歌创作才能。
6.“我思故我在”与“我思故世界在”表达的意思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句话都强调人的思想、理性,都带有主观唯心色彩。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强调理性对个人的意义;后者由个人扩展到世界,强调理性对世界的意义,更凸显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7.本文传主是罗曼·罗兰,为什么又同时写了休阿列斯、克洛岱尔、贝济三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三个人物对罗曼·罗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写他们三人对突出传主形象起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
三、总览全文,回答问题。
8.关于罗曼·罗兰的高师生活,作者写道:“这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以免他们受到诱惑。他们远离实际生活,以便使他们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你是如何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封闭式的教育是罗曼·罗兰成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之一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使学生免受诱惑,不至于被多彩多姿的生活迷了眼,把握不住自己。封闭式教育使学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学习。这种教育方式造就了文坛巨匠罗曼·罗兰非凡的工作能力,为他奠定了系统的知识基础。
(观点二)封闭式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使学生不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生活脱离,学法无以致用,势必会影响学生应对生活的能力,尤其像罗曼·罗兰那样的作家,他又如何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呢?所以,如果他毕业后也远离实际生活,那么他的创作范围也许会很狭小。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正面描写
本课成功塑造了罗曼·罗兰这位作家的形象。作者主要采用正面描写的方式,通过对罗曼·罗兰在高师的认真求学经历的细致展现,表现了罗曼·罗兰在求学时就与众不同的特点。
定义: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作用:(1)直接展示人物的形象。
(2)正面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2.写法指导
正面描写的三个写作点
(1)正面描写人物
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一般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方面进行直接描写。
①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③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以此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描写。
④语言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2)正面描写物体
要调动多种感官的能动性,把这个物写的活灵活现活、栩栩如生。
(3)正面描写景物
正面描写景物,要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能够感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氛围,获得艺术享受,受到美的教育。
3.迁移运用
请你恰当地运用“正面描写”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个人物(可以是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熟悉的文学形象)。(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小妹五岁了,长得可漂亮了!那好像盛开的玫瑰花一般的小脸,红扑扑的。秋水一般的大眼睛,仿佛有许多小问号藏在里边。她那红红的小嘴,微微向上翘,像个小月牙儿,好像总是在微笑。那双葱白般的小手上还嵌着五个浅浅的小窝窝。她的脑后还高高地翘起个马尾辫。唉,我简直无法形容她,不管谁见了,都会说:“瞧这小姑娘,多漂亮!”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热情和兴趣才有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法国文豪罗曼·罗兰在读高师的时候,一直埋头于书籍当中,津津有味地研究哲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历史和地理……在那时,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那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他在广泛地涉猎和学习中,大口大口地吞饮着精神世界中所有的清泉。他因此而学会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作家,为世人所敬仰。
【应用角度】 “热情”、“兴趣”、“执着”等。
2.素材应用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是一种品质,一种执着追求、不懈努力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为我们诠释了生活中最为寻常的哲理。是执着,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是执着,让我们的经历刻骨铭心。罗曼·罗兰的事迹,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执着,一生只为了自己的梦想打拼,一生都倾心于自己最宝贵的追求,这就是一种最有价值的人生。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需要我们用最热情的生命去体验的状态。没有一个执着的人在浮躁中修炼气质,没有一个成功的人在懈怠中收获微笑。
[群文阅读]
导读:罗曼·罗兰先生虽然已经休息了,但他永远存在着。他的话语给我们正确的指引和有力的鼓励。他是世界文艺工作者的楷模,在他的影响下,文艺工作者们会不断前行。罗曼·罗兰先生正如“一条写满音符的河”,它既哺育了无数文艺工作者,也接纳了众多“水系”。
罗曼·罗兰:一条写满音符的河(节选)
我愿意把罗曼·罗兰比喻成一条河,是因为他的人生和他的作品一开始就以河的姿势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条河流经我青春的岁月时,我被他的雄浑壮阔、自由无羁、热情澎湃的势头震住了,他的文字之流融进我的血液,我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饱满、充盈。不知有多少个白天我捧读他的文字,欣然之中手舞足蹈,又有多少个夜晚我兴奋难眠,反复咀嚼,为的就是他人格的伟大,哪怕是只撒播出一点点光辉,都足以让我感觉宽厚温暖,光芒万丈。这条河浸润我,河里时而沉静时而激昂的声响感动我,我想带他来到千千万万青年面前,我想让他深广的河流流经每一个人的心坎,而他创作的音符能飘在世界的上空;凡他流经的地方,生活的热情高涨,人与人之间充满超越一切之上的爱——罗曼·罗兰在青年们那段迷惘的岁月里,注进自由、激情与梦想的音符,奏响英雄主义的乐章,他的河流在往后的岁月里将越来越宽阔、深沉、汹涌,成为全世界驻足凝神倾听的音乐。
是的,对于罗曼·罗兰而言,法国家乡,贝多芬的德国音乐,是最初汇入的两股,而莎士比亚的热情呼唤加快了它的流动速度,然后是托尔斯泰。在罗曼·罗兰心里,托尔斯泰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强者,即使相隔遥远,也无法阻挡他对他的向往。然而,又正是托翁的《我们应当做什么》,将罗曼·罗兰心中的一切打碎,再交融、重建。可以说,托尔斯泰是这几股清泉中最重要的一股。
从前,罗曼·罗兰的满腔热情,少不了贝多芬和莎士比亚的鼓励,这种鼓励到了托尔斯泰这里却被说成了一种教唆与祸害。 罗曼·罗兰把大师当成神一样崇拜,可想而知,托翁的这番言论在他的心中点起了怎样的燎原大火!“他把整个现代艺术像谷糠那样打扫出打谷场,把罗兰心中最神圣的东西逐入了黑暗之中”(茨威格)。
罗兰在阅读《我们应当做什么》时,对托翁的思想有过强烈的怀疑,为了向他所崇敬的大师陈述自己的观点,他鼓起勇气在他的小阁楼上给遥远的俄国写了一封信,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他没有奢望得到回信,然而,几个星期后,他收到了托尔斯泰长达三十八页的书信!这于他的人生,是何等的鼓舞!而托翁那“只有那些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艺术才有价值,只有那些能为信念做出牺牲的人才称得上艺术家”的论断,直接指导了他一生行走、流淌的方式!
因为有了托翁的回信,罗曼·罗兰迈向文学的步履更坚定了,而他的人格受到托翁的影响,愈为宽大、温厚、博爱起来,从平凡寂寞日渐走向伟大。
茨威格这样总结托尔斯泰对罗兰的影响:“历史很少能比这个实例更有力地说明,在道德世界就像在世俗世界里一样,从不会有一个原子失去力量。托尔斯泰为一个陌生青年所耗费的时间,又在罗兰写给千千万万陌生人的千万封信中复活。无边无际的秧苗今天已遍及世界,却都是由一颗好心播下了种子产生的。”
罗曼·罗兰悼词
⊙郭沫若
罗曼·罗兰先生,你是一位人生的成功者,你现在虽然休息了,可你是永远存在着的。你不仅是法兰西民族的夸耀、欧罗巴的夸耀,而且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夸耀。你的一生,在精神生产上的多方面的努力,对于人类的贡献非常的宏大,人类是会永远纪念着你的。你将和历史上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伟大的灵魂们,像太空中的星群一样,永远在我们人类的头上照耀。
罗曼·罗兰先生,在二十年前你的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初次介绍到中国来的时候,你曾经向我们中国作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认识欧洲和亚洲,我只知道世界上有两种民族——一种是上升的,一种是下降的。上升的民族是忍耐、热烈、恒久而勇敢地趋向光明的人们——趋向一切的光明:学问、美、人类爱、公众进步。而在另一方面的下降的民族是压迫的势力,是黑暗、愚昧、懒惰、迷信和野蛮。”你说,只有上升的民族是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弟兄。你说,你的祖国是自由的。这些话对于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是给予了多么正确的指示、多么有力的鼓励呀!
在今天的世界,正是这两种民族斗争着生死存亡的时候。你所说的上升的民族就是我们代表正义、人道的民主阵线,你所说的下降的民族就是构成轴心势力的法西斯。一边是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解救人类的困厄;另一边是奴役、饥饿、活埋、杀人工场、毒气车、庞大的集中营、一个鬼哭狼嚎的活地狱。但今天,上升的不断地上升,下降的不断地下降,光明终快要把黑暗征服了。我们要使全人类都不断地上升,全世界成为自由人类的共同祖国。
罗曼·罗兰先生,你是伟大的法兰西民族的儿子,当你看到法兰西民族又恢复了她的光荣的自由,而你自己在这时候终结了你七十九年的人生旅程,在你那肃穆的容颜上,怕必然表露出了一抹更加肃穆的微笑吧?但当你想到你的朋友、你的同志、你的兄弟的好些民族,依然还呻吟在法西斯的控制下还没有得到自由,在和死亡、饥饿、奴役、恐怖作决死的斗争,在你那肃穆的容颜上,怕也必然表露出了一抹更加肃穆的悲愤吧?
但是,罗曼·罗兰先生,伟大的人类爱的使徒,你请安息吧。上升的要不断地自求上升,下降的要不断地使它下降,我们要以一切为了人类解放而英勇地战斗着的民族为模范,我们要不避任何的艰险、凶暴的压迫势力、法西斯、现世界的魔鬼,搏斗!我们中国是绝对不会灭亡的,人类是必然要得到解放的,法西斯魔鬼们是必然要消灭的!
罗曼·罗兰先生,你请安息吧。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一定要以你为模范,要像你一样,把“背后的桥梁”完全斩断,不断地前进,决不回头;要像你一样,始终走着民主的大道,把自己的根须深深插进黑土里面去,从人民大众中吸收充分的营养,再从黑土里面生长出来。我们一定要依照你的宝贵指示:“每天早上,我们都得把新的工作担当起来,把前一天开始的斗争继续下去。……对于错误,对于不公正,对于死,我们必须不断地力争,为着更大的更大的胜利。”
一九四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节选自《沫若文集》第十三卷)
推荐阅读篇目:
1.《我眼中的罗曼·罗兰》(徐志摩)
2.《寂寞的茨威格》(钱定平)
3.《罗曼·罗兰的愤怒》(选自豆瓣网)
[诵国学经典]
1.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明理知义] 君子行动就要想着是否合乎礼的要求,办事就要想着是否合于道义;不做因私利而违背礼义之事,不做因不合乎礼义而感到内疚的事。
[成长启示] 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考虑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都合于大众公认的礼节、道义要求,而不要违心地去干违反礼义之事。这就要求人们做事当
三思而行,一切以礼义为准绳。
2.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明理知义] 河流大泽中也容纳污水,深山草野中也会藏瘴疠之气,美玉中也会微有瑕疵。
[成长启示] 事物难免有缺陷,人也不会没有缺点。天地万物都有缺陷,何况我们自身。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要一味地苛责自己或别人。世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十全九美已经难能可贵,没必要总是希冀十全十美。
10/11
课时分层作业(六) 罗曼·罗兰(节选)
[基础运用层]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文学系要求________的口才,这一要求对他未来的创作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
②在美国,更多的人会把买股看作是很个人的事情,根本不愿在公众场合________。
③作为一名普通买楼者,一脚踏进售楼处,面对________的销售人员,你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吗?
A.高谈阔论 能言善辩 巧舌如簧
B.能言善辩 巧舌如簧 高谈阔论
C.巧舌如簧 高谈阔论 能言善辩
D.能言善辩 高谈阔论 巧舌如簧
D [能言善辩:很会说话,善于辩论。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B.谁都不会怀疑以个人主义自命的罗曼·罗兰其实不是具有最强烈的爱人类、爱进步、爱真理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
C.罗曼·罗兰生活在约七八十年左右前的法国,他思想深刻,而又充满爱心。
D.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们的体魄,而是他们的心灵和品格。
A [B项,双重否定错误,应将“不是”改为“是”。C项,“约”与“左右”重复,应删掉“左右”。D项,“不在于”与“而是”不搭配,应将“而是”改为“而在于”。]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________________,故而能如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①既能在关键时刻得良师指点如有神助
②又深知了世态炎凉的正常
③又有浪迹天涯独自在社会上闯荡的经历
④又时时事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绝非平步青云
⑤既有博览群书并入学府深造的机缘
⑥既饱尝过人情友爱的美好
A.⑥②①④⑤③ B.⑤③①④⑥②
C.①②⑤④⑥③ D.⑤④①②⑥③
B [解答时,需要通读语段和6个选项,仔细观察其特点,借助关键词语以及提示性信息进行解答。“既……又……”为并列的关联词,然后分析其后连接内容的内在逻辑性。⑤③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①④为别人的帮助与自己的奋斗相结合,⑥②为人情友爱与世态炎凉的结合。故正确答案为B。]
4.以“罗曼·罗兰”开头,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
早自童年时代起,一直倾心于英雄人物更倾心于全人类的艺术家的罗曼·罗兰,受到了许多名人的影响和熏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罗曼·罗兰早自童年时代起,一直倾心于英雄人物,更倾心于全人类的艺术家,受到了许多名人的影响和熏陶。
5.依照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另选作家作品,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我来到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来到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英国 斯威夫特在叙述格列佛多次航海中的种种奇遇 俄罗斯 高尔基叙述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
6.“早自童年时代起,罗兰就一直倾心于最宝贵的东西,倾心于英雄人物,倾心于全人类的艺术家。”如果罗曼·罗兰是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请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向同学们推介,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在向别人推介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时,要注意抓住英雄人物的精神实质,体现出他们的历史影响力,这样会使自己的推介更有说服力。
[答案] (示例)毫无疑问,罗曼·罗兰总是能让人们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看到光明,从而找到前进的方向和鼓足勇气奋斗的力量。
7.下面是某画室“快乐童年”书画大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快乐童年”书画大赛拟于5月31日举行,赛前需要精心组织和广泛宣传。组织工作需要选定场地,选拔5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4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以及通过微信群宣传、电视台报道。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0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地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了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地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地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影响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饱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现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瘁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有删改)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兰痴迷于音乐,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
B.罗兰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C.罗曼·罗兰是音乐的天才,杰出的音乐家。
D.罗兰是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C [C项,“音乐家”错,文中并无此意。]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了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贝多芬传》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C [A项,从“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主要是为了说明音乐与罗兰已融为一体。B项,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了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D项,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像贝多芬一样,虽然很有才华“并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但是“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
10.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言之成理即可)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