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1 登月之旅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7 21:0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优秀课堂教学评选
课题:《登月之旅》
教科书分析: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介绍人类对月球的逐步认识过程;月球的基本概况,主要是环形山的形成;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假想去月球旅行,激发学生的探月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主体是六年级的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三年多的科学学习经验,也具有了分组实验、收集资料、交流讨论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他们已在五年级上学期学过《观察月相》,在生活中也有仰望星空、观看月球的生活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月球、宇宙、航天的兴趣比较浓厚,这些都为学习本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学生对星空中那一轮明月背后所隐藏的科学知识并不完全知晓,对人类艰难的登月历程也只是略知一二。
教学设计:
课题
登月之旅
内容
42——44页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知道环形山的形成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果。
2、体会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了解宇宙的帮助。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体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盘子、细沙、大小不一的小球、手电筒等。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 生 活 动
复 案
导入
5~
新授
30~
课后小结
5~
谈话自然导入
望远镜下的月球表面
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概况
月球作为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自古以来总是充满着神秘的色彩。那和 “月亮”有关的诗词你们知道多少呢?
人们从古代起,就开始对月球发生了兴趣,不断对月球进行着观察和探索,并幻想着能到月球上去。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还很不发达,所以人们就编造了不少关于月球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
当然人们对月球的认识不可能总是停留在想象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借助工具来观察月亮了。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从而拉开了科学观察月亮的序幕。
看图片,思考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组织学生讨论环形山的形成和什么因素有关?
3、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4、明确实验要求。(课件)
5、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
6、开始实验。
7、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8、观察手电筒直射或斜射“陨石坑”时的明暗变化?
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月球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古时候起,人们就一直渴望着了解月球,更多地认识月球,甚至幻想着能飞上月球。人类的登月梦想实现了吗?下面我们跟随宇航员一起来一次“登月之旅”吧。
观看视频同学们对月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相信你会对月球有更深的了解的。
看看谁的记忆力强,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组练习。
介绍我国的“探月工程”,激发学生人的民族自豪感。
讨论:1、你想去月球旅行吗?
2、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以你们现在对月球的认识,你认为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美丽的图片。
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播放课件
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共同(演示实验)
解释:我们都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所见到的明亮的月光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后反射到我们地球的。根据刚才的实验你觉得什么时候观察月球的环形山效果最好? (我们要选择好时机,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农历初七、初八和22、23左右,阳光斜射,在明暗分界限处的环形山立体感强,所以这些天效果好)
提示课题
播放视频资料
学生看书后回答:“你对月球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师评价
出示练习题
教师评价
播放课件
学生讨论,教师评价。
德育
板书
设计
登月之旅
无水、无空气、环形山、引力是地球的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