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三角形面积的实际问题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解决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运算的合理性与结果运用的现实性,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解决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获得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 法】:组织、引导
【学 法】:观察、讨论、操作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备注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今天我们要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看谁的办法多又多,看哪个小组合作最默契。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2、老师先提两个小问题,了解你们是否准备好了。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2)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面积怎么求?
3、通过你们刚才完整流利的回答,老师知道你们准备的很充分。好了,现在我们进入问题领域挑战自我吧!
二、探索新知,应用解题
1、出示课本例题,解决问题1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同桌讨论解决办法。
指名说解题思路:总面积÷一个三角巾面积=块数
指名列式,共同计算。
2、学生独自解决第2个问题,集体交流。
三、合作学习
1、刚才我们很顺利的解决了“三角巾”的问题,我们的方法是否正确,还需验证。怎么验证呢?(动手做一做就知道了)
2、教师引导:
我们遇到的困难:纸小,怎么办呢?
用孙悟空的金箍棒做比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师生画图验证。
3、发现问题:
实际做的三角巾是30块,刚才计算的是34块,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题上要求“不可拼接”,34块是拼接后的答案,所以30块是正确的。
4、寻找规律:
140÷9=15(个)……5(分米)
9÷9=1(个) 15×1×2=30(块)
关系式:长边分个数×宽边分个数×2=块数
5、择优:第二种方法不受限制,容易计算,第二种思路好。
四、反馈练习
同步训练32页的1题。( 提示:用最佳方法解题)
五、拓展练习
(同步训练32页的思考与探索)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238厘米=23.8分米,3米=30分米
30÷9=3(个)……3(分米),23.8÷7.8 =3(个)
3×3×2=18(个)
2、画图验证
不可拼接,应是15个
238厘米=23.8分米,3米=30分米
30÷9=3(个)……3(分米),23.8÷7.8 =3(个)
(3+2)×3=15(个)
总结发现
看来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实践出真知)
六、总结收获
画图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
黑板这么大的一块布如何设计能做出最多条红领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