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认识图形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认识图形 西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7 07: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白纸;印泥;彩泥。?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知,PPT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
?师:同学们,还记着立体图形朋友吗??
生:记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和三棱柱。
?师:同学们真棒,这是我们以前认识的图形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的海绵宝宝想带着大家一起去海底世界玩耍,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出示海绵宝宝在沙滩的图片)快看!它正带着它的好朋友们在海底世界欢乐的跳啊跳啊,(师手拿立体图形演示)瞧,这不一会儿,整个沙滩都留下了它们可爱的小脚印,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的脚印是怎么样的??
生:想!?
二、探索新知?
1、讨论取脚印的方法。?
师: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的脚印取下来吗?利用你们手上的工具,好好想想,心里有答案的同学请举手。?
生1:可以把立体图形放在我们的白纸上,然后用铅笔把它们的边框描出来。
?师:说得真好,瞧,我们的笑笑和小淘气们也在用这种方法呢,你们看得懂吗??
生:看得懂。?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可以把立体图形在印泥上轻轻摁一下,然后印在我们的白纸上。
?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3:还可以直接把立体图形在彩泥上印一下,就可以留下脚印啦!?
师:同学们说的真棒!你们的方法可真多!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动手操作一下吧!?
动手操作。?
要求:?
①选择你喜欢的立体图形用不同的方法留下它们的脚印。?②每种立体图形只留一个最特别的脚印。?③留完脚印,学具装好放在桌子左上角,并且坐端正举小手。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生清楚要求后开始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挑选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学生上台展示汇报。?
给脚印取名字,生展示汇报成果。(师根据生的汇报在黑板粘贴相应的平面图形)?
生1:(拿着长方体和白纸)我把长方体放在白纸上用铅笔沿着边框描了一圈,得到了这样的一个脚印。
师:(手指粘贴好的平面图形)这样的一个脚印,你们能给它取个好听点的名字吗??
生:长方形。?
师:(板书长方形)对了,在我们数学上,它的名字就叫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形、圆、三角形。
4、体会面在体上。?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我们又认识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了,大家瞧瞧,我们刚刚认识到这些图形朋友都是从哪里找到了呀??
生: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上找到的!?
在长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了长方形,?
在正方体的一个面上找到了正方形,?
在圆柱的一个面上找到了圆,?
在三棱柱的一个面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对了这些图形朋友我们都是从立体图形的一个面上找到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同学们观察一下,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什么区别?
生1:平面?图形只有一个面,立体图形不止一个面。
生2:立体图形能够站起来,平面图形不能站起来。?
师:你们的火眼金睛观察得真仔细!
5、认识图形特点,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出示刚刚认识的图形)这么多的平面图形,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能把它们记住??
师:我们一起看看长方形,它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边长长的,两条边比较短,有4个直直的角。
师:那正方形呢??
生:四条边一样长,有四个直直的角。?
师:它们长得这么像,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长方形两条边长长的,两条边短一点,正方形四条边都一样长,它们都有四个直直的角。?
师:说的真好,同学们记住了吗??
师:圆和三角形呢?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圆是圆圆的没有角。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同学们说的太棒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到底记住了没有??
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闭眼在空中画相应的平面图形。
?三、联系生活,知识运用?
1、认识多种多样的平面图形。?
2、小游戏。猜猜树叶下面是什么图形。?
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平面图形???
生举手自由发言?
4、联系生活,介绍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介绍交通标志牌的表面的形状和交通标志牌的意思。?
拓展练习。数一数图中有几个三角形,几个正方形。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