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一、教学内容分析
实数与向量的积及它们的混合运算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也叫向量的初等运算,是进一步学习向量知识和运用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实数与向量的积的结果是向量,要按大小和方向这两个要素去理解。向量平行定理实际上是由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得到的,定理为解决三点共线和两直线平行问题又提供了一种方法。特别:向量的平行要与平面中直线的平行区别开。
二、教学目标设计
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
3.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难点:理解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流程设计
六、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情境:
引入: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都是向量,而时间、质量等都是数量,这些向量与数量的关系常常在物理公式中体现。如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这些公式都是实数与向量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请同学们作出和向量,并请同学们指出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的长度是的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的方向相同,的长度是长度的3倍,其方向与的方向相反。
师:很好!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实数与向量的乘积问题,(板书课题: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2.探索研究
1)定义:
请大家根据上述问题并作一下类比,看看怎样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可结合教材思考)
可根据小学算术中的解释,类比规定:实数与向量的积就是,它还是一个向量,但要对实数与向量相乘的含义作一番解释才行。
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
(2)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时,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反;特别地,当或时,.
2)运算律:
问:求作向量和(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向量与向量相等吗?(引导学生从模的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生:,.
师:设、为任意向量,、为任意实数,则有:
(1); (2); (3).
通常将(2)称为结合律,(1)(3)称为分配律。
小练习1:
计算:(1); (2);
(3).
3)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请同学们观察,,回答、有何关系?
生:因为,所以、是平行向量.
引导:若、是平行向量,能否得出?为什么?可得出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平行,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师:由此可得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向量与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
对此定理的证明,是两层来说明的:
其一,若存在实数,使,则由实数与向量乘积定义中第(2)条可知与平行,即与平行.
其二,若与平行,且不妨令,设(这是实数概念).接下来看、方向如何:①、同向,则,②若、反向,则记,总而言之,存在实数(或)使.
小练习2:如图:已知,,试判断与是否平行.
解:∵
∴与平行.
4)单位向量:
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
向量()的单位向量: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记作.
思考:如何用来表示? ()
3.例题与练习:
题1:如图,在中,是的中点,是延长线上的点,且,是根据下列要求表示向量:
用、表示; (2)用、表示.
题2:如图,在中,已知、分别是、的中点,用向量方法证明:
题3:如图,已知,,,求证:∽
练习:
P145 1、2、3、4
4.课堂小结:
(1)与的积还是向量,与是共线的;
(2)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内容和证明思路,也是应用该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该结论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求系数、证直线平行等题型问题;
(3)运算律暗示我们,化简向量代数式就像计算多项式一样去合并同类项。
5.作业布置:
练习部分 P88-89习题3 A组 2、3、4、5.
P89习题3 B组 2、3.
6.拓展思考题:
设、是两个不共线向量,已知,,若、、三点共线,求的值。
七、教学建议与说明
1.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新课,不但展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如可以通过物理中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等实际问题引入实数与向量的积。
2.实数与向量的三个运算律,为了降低难度课本上没有证明,可以结合图形给学生直观解释,程度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指导给出证明,证明的关键是向量的两要素:方向和大小。
3.由于学生已理解平行向量,因此可以让学生观察平行向量间的关系,可以提示从方向和大小两个方面来考虑。然后指出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实质上是由实数与向量的积得到的。给学生说明定理的作用,通常用来判断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或两直线平行,要指出与平面中直线间的平行的区别。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通过对比物理中的一些向量与数量之间的运算关系,引入向量与数量之间的乘法运算,同时也为该运算赋予其物理意义。
预习内容:
引入: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都是向量,而时间、质量等都是数量,这些向量与数量的关系常常在物理公式中体现。如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这些公式都是实数与向量间的关系。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向量的加法,请同学们作出和向量,并请同学们指出相加后,和的长度与方向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
师:很好!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实数与向量的乘积问题,(板书课题: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2.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
3.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
学习过程:
1、探索研究
1)定义:请大家根据上述问题并作一下类比,看看怎样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可结合教材思考)
可根据小学算术中的解释,类比规定:实数与向量的积就是,它还是一个向量,但要对实数与向量相乘的含义作一番解释才行。
实数与向量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 .
(2) .
2)运算律:
问:求作向量和(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向量与向量相等吗?(引导学生从模的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生: .
师:设、为任意向量,、为任意实数,则有:
(1); (2); (3).
通常将(2)称为结合律,(1)(3)称为分配律。
小练习1:
计算:(1); (2);
(3).
3)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请同学们观察,,回答、有何关系?
生: .
引导:若、是平行向量,能否得出?为什么?可得出吗?为什么?
生: .
师:由此可得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向量与非零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使得.
对此定理的证明,是两层来说明的:
其一,若存在实数,使,则由实数与向量乘积定义中第(2)条可知与平行,即与平行.
其二,若与平行,且不妨令,设(这是实数概念).接下来看、方向如何:①、同向,则,②若、反向,则记,总而言之,存在实数(或)使.
小练习2:如图:已知,,试判断与是否平行.
解:∵
∴与平行.
4)单位向量:
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
向量()的单位向量: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记作.
思考:如何用来表示?
2.例题与练习:
题1:如图,在中,是的中点,是延长线上的点,且,是根据下列要求表示向量:
用、表示; (2)用、表示.
题2:如图,在中,已知、分别是、的中点,用向量方法证明:
题3:如图,已知,,,求证:∽
练习:
P145 1、2、3、4
3.课堂小结:
(1)与的积还是向量,与是共线的;
(2)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内容和证明思路,也是应用该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该结论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求系数、证直线平行等题型问题;
(3)运算律暗示我们,化简向量代数式就像计算多项式一样去合并同类项。
4.作业布置:
练习部分 P88-89习题3 A组 2、3、4、5.
P89习题3 B组 2、3.
5.拓展思考题:
设、是两个不共线向量,已知,,若、、三点共线,求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