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掌握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法国社会的现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材料,让学生快速获取材料中要点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
2、掌握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标志、高潮及影响,让学生整体熟知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培养学生整体感知历史史实的能力。
3、掌握《人权宣言》颁布时间、内容、意义,通过对《人权宣言》分析,明确法国大革命的性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学习拿破仑不断进取,敢于和整个欧洲为敌的勇气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对拿破仑的客观评价,培养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下准备阶段,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或着阅读历史人物传记——《拿破仑传》,了解拿破仑的生平事迹,对拿破仑有个客观公正的认识并熟记拿破仑的名言警句。
2、本课教材共有“旧制度的危机、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三目,学习本课后,学生能整体认知本课知识点,梳理本课知识网络图,形成对本课的整体认知。法国大革命的背景(根本原因)、导火线、开始的标志、高潮的标志、影响。重点围绕拿破仑的评价,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
3、加大历史史料的运用,通过解读史料,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养成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意识。课堂教学、课内外活动结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本课后,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推动历史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发展观。
2、利用教材内容和课外资料,使学生认识到拿破仑帝国的上台,是当时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需要的同时,也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使学生认识到要平时努力学习和实践积累自己的素质和才能,到机会来临时,才能顺应潮流担当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突破方法:
1、要点归纳法。从背景、内容及影响等方面概括归纳有关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的知识。
2、联系比较法。联系《权利法案》、《独立宣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异同,进行分析比较。
3、史料分析法。研读针对性史料,分析有关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历史问题。
教学难点
对拿破仑的评价
突破方法:
1、重点讲授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历史辩证法,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从功与过两方面评价拿破仑。
2、史料分析法:研读针对性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细心研读材料,利用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对拿破仑的功与过进行分析评价。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法、问题导学法、讲授法、材料再现法
学习方法
分析法、归纳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重点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定导学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完成导学案,搜集有关拿破仑的故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拿破仑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位法国英雄人物。俗话说:时势造英雄,那么是什么样的时势造就了拿破仑这位英雄人物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去认识这位英雄。
第20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讲授新课
大革命爆发的背景——旧制度的危机
(一)预习展示:小组内同学展示18世纪大革命爆发前法国面临的社会现状,大革命爆发的理论准备,分析出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组内交流,形成统一认识,并向全班展示。初步了解本目的知识点。
(二)讲解突破:出示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中材料信息,分析18世纪的法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启蒙思想的传播,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让学生明确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一:
法国社会等级制度
材料二:18世纪下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很大发展,纺织业、冶金业和采矿业的发展最为迅速,其发达程度居欧洲大陆首位。
材料三: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1774年),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抨击。这形成了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
史料研读:引导学生研读材料,从三则材料中,获取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信息史实,整理归纳。组内展示讨论,观点一致后,在全班展示教师提出的思考问题。
思考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当时的法国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有什么危害?
引导学生正确识图,从图中获取关于法国大革命爆发的背景信息,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强调识图时要抓住图中各个等级的组成,分析归纳后,把图中所表述的内容,转述为文字的形式,这就解决问题的关键。
2、材料二体现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状况是怎样的?材料一和材料二间有何联系?
引导学生从两则材料中获取信息,对两则材料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3、材料三中描述,18世纪的法国兴起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联系课本,明确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教师重点讲解:材料一,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示意图,可知法国实行森严的等级制,全社会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资产阶级属于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受到第一二等级的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尖锐。材料二是,18世纪下半期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而森严腐朽的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由此不难断定,法国大革命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材料三体现了,18世纪的法国兴起了思想启蒙运动,君主立宪、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目总结:完成上述知识的学习后,学生总结本目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本目的知识点,要点化、条理化。
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
(一)预习展示:小组内推荐一名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展示预习成果,初步形成本目的历史主线。
(二)讲解突破: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材料,分析材料,联系课本基础上明确本目的重点内容,让师生共同归纳整理知识要点,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解析材料的能力,同时拓展知识。。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一:18世纪法国的专制王朝已经非常腐朽.对外战争屡遭败绩,统治者的挥霍无度,财政赤字增加,负债累累,法国政府的财政濒临破产境地。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8世纪的法国面临什么样的社会危机?
生答:财政危机严重。
材料二:1789年,国王国王路易十六召集已经停止了的“三级会议”来筹款……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监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
史料研读:联系第一目旧制度的危机和材料一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师生共同研读材料二,体会材料二重点描述内容,进行整合总结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和开始的标志联系课本和材料,准确、精炼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追问: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生答:1789年,国王国王路易十六召集已经停止了的“三级会议”来筹款。
2、材料二中,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生答: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了象征国王统治的巴士底监狱
教师强调重点:
1789年,国王国王路易十六召开 “三级会议” ,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监狱,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圣火。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三: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史料研读: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不要照抄材料,要抓关键词,提取、凝练材料信息所表述的主旨,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结论。
1、材料反映出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第一条:权利、自由、平等
第二条:法律、公众意志、所有公民
第三条: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学生在组内合作探究,意见统一后,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人生来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2、上述材料的内容出自哪个国家哪一年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生答:法国 1789年 《人权宣言》
3、该宣言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生答:宣扬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
教师重点讲解:通过对前面问题的回答,可知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由此可知,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教师拓展延伸: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了什么文献?进行知识的前后比较与联系,使学生养成历史发展整体性的思想。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权利法案》、《独立宣言》
教师多媒体展示
项 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国 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主要
内容
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维持常备军
痛斥英国的殖民暴政,宣布人们生而平等,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
人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历史
意义
反对封建统治或者殖民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重要的文献,巩固了革命的成果。
教师重点指出:法国《人权宣言》颁布后,1791年制宪议会制宪法,基本落实了《人权宣言》的各项原则,全面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三国都用法律形式,巩固了革命成果,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
多媒体展示
材料四:法国大革命引起周边国家不安,普鲁士、奥地利成立联军攻打法国。由于路易十六的王后、奥地利皇帝的妹妹玛丽?安东尼特泄露军事机密给联军,使法国军队被打败,联军攻入法国。
史料研读:材料四中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人民面临的严峻形势。学生运用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从内忧、外患两个方面,学会凝练总结知识要点。
教师提问:
①法国大革命后,法国面临的内忧外患是什么?
学生回答:外患:反法联盟
内忧:路易十六的王后等人的泄密(封建势力的反扑)
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
②面对严峻形势,法国人民是如何解决的?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标志是什么?
雅各宾派 救国委员会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③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罗伯斯庇尔被推上了断头台
教师总结:法国大革命虽然结束了,但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继续推动法国历史的发展。下面我们来学习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多媒体展示
材料五:列宁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材料研读:师生共同研读,通过列宁这段话来加深理解法国大革命历史意义。
教师提问: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生答: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教师总结:法国大革命虽然结束了,新的反法联军又卷土重来,但它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其深远影响继续影响着法国历史的发展。
多媒体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六:1640年,英国掀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政变,另立新王,为限制其权力,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七:法国大革命是全欧洲的反封建运动中的重要一步。它对绝对王权造成强有力的打击。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颁布了法律,并推广到欧洲其它国家。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研读:材料六描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材料六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联系所学知识,运用归纳、比较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
思考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异同点是什么?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讨总结,达成共识,学生小组代表展示。
教师重点讲解:比较历史事件的异同点是历史题目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做这类题的关键在于学会找准历史问题的比较点。我们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异同点是什么?为例。可从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去思考:原因(背景)、经过、性质、结果、影响(意义)等方面去比较。
多媒体展示:
相同点:
原因(背景)相同——都是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相同——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影响相同——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都对其他国家的革命产生了推动作用。
不同点
国别
背景不完全相同
特点不同
意义不同
英国
斯图亚特王朝
长期性、曲折性
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法国
波旁王朝
最彻底、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
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本目总结:通过本目的学习,学生可梳理本目知识网络图:
导入第三目:法国大革命后,法国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拿破仑顺应时代的需求,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下面我们学习第三目,拿破仑帝国的建立。
三、大革命的延续——拿破仑帝国
(一)预习展示:学生展示自己或小组上网查找、阅读历史人物传记——《拿破仑传》,所知道的有关拿破仑的故事、名言。
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等
(二)讲解突破:播放拿破仑视频,通过视频初步了解拿破仑的生平,特别是重大历史事件,对拿破仑形成客观公正的认识。教师重点讲解对拿破仑评价,特别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侧重评价方法的指导。
多媒体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筋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思考问题:
拿破仑上台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提炼材料意思,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出拿破仑上台的原因。
生答:拿破仑能成功的原因:
个人的杰出才干。
拿破仑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教师重点讲解:“机会都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拿破仑个人的杰出才干是一方面,还有一点就是当时法国政局动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就是“机会”也很重要。我们应向拿破仑学习,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储备自己的才能,等待机会的到来。
材料二:拿破仑:“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拿破仑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学生回答:《拿破仑法典》
教师拓展知识:1804—1810年,拿破仑制定和颁布了《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等法律文献。其中最著名的是1804年颁布的《民法典》,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
这部法典的立法原则是自由和平等原则、所有权原则与契约原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
重点指出:拿破仑最大的贡献就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规范。
播放 《英雄》交响曲——贝多芬
材料二: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法国第一位执政者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独裁者! ”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这部作品于1805年在维也纳初演一举成功,从此贝多芬蜚声于欧洲乐坛。
材料研读:材料中贝多芬对自己偶像拿破仑的态度,初步感知拿破仑。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探讨总结,达成共识。学生小组代表展示对拿破仑的评价。
问题:如何评价拿破仑?
教师重点讲解:方法指导:要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拿破仑的功,也要看到其过。重点强调拿破仑的最大贡献。如何评价拿破仑?关键在于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战争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其消极影响。
多媒体展示
拿破仑政策
对内: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规范。这是拿破仑最大的贡献。
对外:打击反法同盟,发动的战争。
任务:你是怎样看待拿破仑进行的一系列的战争?
教师讲解:
方法指导: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也应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既要看到战争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战争的消极作用。学生讨论,达成共识,小组班内展示:
生:积极作用
粉碎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多次武装干涉,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促进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觉醒。
消极作用
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政权的垮台。(远征俄罗斯)
本目总结:学完本目后,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能对拿破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整理如下:
功:①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②拿破仑领导的战争粉碎了欧洲“反法联盟”的多次武装干涉,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促进了欧洲各国人民的觉醒,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社会成果。
过:拿破仑后期的战争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政权的垮台。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拿破仑不是圣人,因此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但我们不能因为他的错误就抹灭了他的功绩。总的来说。拿破仑的一生,功大于过。
本课小结
本课讲述法国大革命,共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旧制度的危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的背景,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法国大革命:讲授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开始的标志、高潮的标志、过程、影响。法国大革命具有世界性影响③拿破仑帝国:重点在于对拿破仑的评价,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拿破仑。
板书展示
第20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后作业: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攻占巴士底监狱
C、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D、处死路易十六
2、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出自哪部的历史文献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法典》
3、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请问拿破仑对后世最深远的影响是指( ) A.《权利法案》B.《人民宪章》C.《商法典》D.《民法典》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传播者,是旧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
材料二:“这是一个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与指挥军队,竟有立法家的才能,这位伟人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20年胜利成果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恩格斯为什么说拿破仑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以事实说明拿破仑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二中为什么“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1、B 2、C3、D
4、(1)在拿破仑战争中,他所到之处,没收王室和贵族土地,将其置于帝国的统治之下,从而打击了当地的封建势力,并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到这些地区,动摇了当地封建统治的基础。
(2)拿破仑最大的贡献就是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规范
(3)拿破仑后期的战争对当地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最终导致了拿破仑政权的垮台。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大量史料的研读,强化了学生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能整合归纳本课的知识点,学生记忆效果良好。大量补充了历史史料,特别是拿破仑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突出对历史人物拿破仑的评价,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