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绿色呼唤》——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进行的是冀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5课《绿色呼唤》教材分析。
下面我将从1、教学内容简析;2、目标要求;3、本课教学重、难点;4、学情分析;5、教学流程及教学策略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本课的学习内容:《绿色呼唤》是冀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5课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画树这一活动,让学生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本课涉及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学科知识技能是让学生了解色彩运用的方法,学会使用与色彩画相关的工具材料。
本课教学中主要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即活动一学习画树;活动二制作小树领养卡。其中活动一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要让学生了解树的结构,既树是由树干、树枝、树叶三部分组成。然后,通过观察,感受树的姿态及前后遮挡关系。最后通过调色练习,使学生掌握一些色彩基本知识。如:三原色之间两两相加会变成什么色;怎样表现色彩的浓淡、干湿等。而活动二是下一节课要进行的活动,就不重点介绍了。
那么本节课学习内容与各学段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在低段教学中:一年级教材通过《绕绕涂涂》、《七彩飞虹》、《小树快快长》几课的学习,已初步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了一些常用颜色;在二年级《神鸟变树》、《彩点点》、《三个好伙伴》几课的教学中又一次加深了对颜色的认识,并且在《神鸟变树》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树的外形、感受树的色彩,已初步具备一定的造型、色彩等表现能力。
在中段教学中:三年级教材中的《留住秋天》、《风来了》,以及四年级教材中的《色彩ABC》、《真情对印》、《草丛中》这几课的学习,进一步凸现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和对景物的造型能力。今天所教学的《绿色呼唤》正是对学生运用造型、色彩表现能力的又一次培养。
在高段教学中:五年级教材通过《彩云衣》、《同一幅画》的学习,又通过六年级教材中的《社区即景》、《小园艺师》的学习,引申了中段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运用色彩画树的能力又一次得到了提升,形成了一个从色到形的完整训练体系。
这三个学段之间的内容是由易到难、逐步提升,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
熟知了教学内容,下面我们来回顾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课标针对本学段教学的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要达到的目标是: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要达到的目标是: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要达到的目标是: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而本课内容是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结合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再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难点: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们就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六年级学生在前段的学习中,已通过剪贴等形式初步了解树的基本结构,具备简单的造型能力,并能大胆想象、创作;已经认识了三原色,并能运用平涂方法进行简单色彩练习,对各种绘画材料也具备了综合运用的能力;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较好的表现平面形象,但有一部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较弱。四年级学生对于运用原色、间色来表现事物的立体造型能力还很欠缺,这将是本节课乃至以后学习的一个难点。
针对以上学情,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是情境导入、欣赏感受。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学习画树的兴趣;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欣赏视频《森林之美》感受大自然之美。
二、是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设计意图是:探究画树方法 ;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体现“先学后教”,先通过摆树形认识树的结构、
造型,再让学生试画,与教师的范画进行对比,指导学生探究色彩的表现方法。
三、游戏知识连连看小连接。设计意图是:了解环保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知识问答竞赛活动。
四、学生作业。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主创作。
五、作业展评。设计意图是:对比中提高欣赏、创作能力;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交流对比作品 、互相评价、学习。
六、总结。设计意图是:系统了解本课的知识点;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教师总结。
最后,我想以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
“真正精通教育工作的教师,是不把教材的提纲写进课时计划的,他的知识就在自己的头脑里。”
——苏霍姆林斯基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分析,如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评委批评指导!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