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
同步练习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德国的—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
A.?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B.?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D.?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公元6世纪前期,东罗马帝国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一部法律文献。其名称为(?? )
A.?《汉谟拉比法典》?????????????B.?《查士丁尼法典》?????????????C.?《新法典》?????????????D.?《拿破仑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主要表明(??? ) 21cnjy.com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罗马法制约了罗马皇帝的权力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来源:21cnj*y.co*m】
4.主持制定了《罗马民法大全》的是( ??)
A.?凯撒???????????????????????????????B.?查士丁尼???????????????????????????????C.?屋大维???????????????????????????????D.?伯里克利
5.查士丁尼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 ) 【出处:21教育名师】
A.?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B.?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C.?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D.?利用法律维护统治【版权所有:21教育】
6.《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21*cnjy*com
A.?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 2-1-c-n-j-y
A.?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B.?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C.?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D.?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8.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
A.?《查士丁尼法典》?????????????B.?《法学汇纂》?????????????C.?《罗马民法大全》?????????????D.?《法理概要》
9.小华正在通过因特网下载东罗马四分五裂、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君士坦丁堡的沦陷等资料。由此我们可判断小华学习和探究的历史问题是(??? )
A.?大化改新????????????B.?阿拉伯半岛的统一????????????C.?拜占廷帝国的灭亡????????????D.?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10.“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说明( ???)
A.?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B.?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C.?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D.?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11.有一颗大树,当它作为种子刚发芽时,拜占庭帝国建立了(395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派人将它砍下修建自己的宫殿。请问这颗大树的年轮有多少圈?(? )
A.?1057???????????????????????????????????B.?1453???????????????????????????????????C.?1452???????????????????????????????????D.?1058
12.史学家评价说:“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这位史学家所说的“它”是( ???)
A.?罗马帝国???????????????????????B.?西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亚历山大帝国
13.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 ???)
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奥斯曼土耳其国家???????????????????D.?阿拉伯国家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
①罗马帝国的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三、材料分析题
15.探究问题。
材料一: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廷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廷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廷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1453年,20万大军围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拜占廷帝国无力抵抗。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苦战了53天,最后灭亡。
材料三:拜占廷明显缺乏古典时期雅典的生气和光辉,尽管相比之下,后者在领土和年代上显得微不足道。原因是拜占廷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这并不是说它静止不变。它自始至终都在使自己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但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它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行政官员、军事将领、学者和神学家,但由于处在上述环境之中,他们很少有人真正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八卷
(1)阅读材料一,归纳拜占廷帝国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哪个国家的大军进攻拜占廷帝国?
(3)结合材料三,分析拜占廷帝国从繁盛到灭亡,原因有哪些?
(4)拜占廷帝国的命运告诉我们什么?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到: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527—556)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查士丁尼在恢复帝国方面所做的努力短暂且代价沉重。他在地中海西部发动的战役使帝国的国库耗之殆尽,使巴尔干和亚洲各行省被忽略、易受攻击。他死后不到十年,一个新的蛮族部落伦巴第人,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同样,在多瑙河边境,阿瓦尔人同斯拉夫和保加利亚臣民一起,进入巴尔干地区,取代拉丁化了的伊利里亚人,削弱了帝国的控制。在东部,波斯人也……
(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3)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认为我们国家今天应当怎样做,才能繁荣昌盛?
17.阅读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1)【强盛的帝国】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当时的西欧人为拜占庭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备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21*cnjy*com
拜占庭帝国因何而得名?结合材料分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拜占庭帝国为什么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
(2)【可悲的衰亡】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深刻的启示】“学史明智,以史为鉴”。在如何面对新的环境的挑战方面,结合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史,你从中得到哪些深刻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世纪,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典编纂委员会,相继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除了英国以外的欧洲各国法律产生了巨大影响。
材料二?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
(2)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什么?“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它保存了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拜占庭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 C
分析:依据题干“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一次以武力”指罗马征服了地中海的周围的地区,创立了罗马帝国;“第二次以宗教”是基督教在世界范围的传播;第三次“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是指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罗马法更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C项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是“最为平和、最为持久” 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www.21-cn-jy.com
2. B
分析:公元6世纪前期,东罗马帝国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一部法律文献。其名称为《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 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古罗马的法律文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查士丁尼及其法典的识记能力。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www-2-1-cnjy-com
3. D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还需要用法律来巩固,这说明两者同样重要,法律和兵器都是治理国家的手段,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信息理解。解答时,紧紧抓住题干中关键语句来理解,拿他和备选项相对照,找到正确答案。21教育网
4. B
分析: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成的《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论》、《新法典》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B项查士丁尼主持制定了《罗马民法大全》,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识记能力。21·cn·jy·com
5. D
分析:查士丁尼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利用法律维护统治。题干材料强调了“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6. A
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律文献的掌握,还要能理解题干表述的意思。
7. B
分析:题干的“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表明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 ”,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歧视女性。
8. C
分析: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罗马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该法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C项《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忆能力。
9. C
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东罗马四分五裂、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君士坦丁堡的沦陷”可知是他们探究的是拜占廷帝国灭亡。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廷),故称“拜占廷帝国”。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延续了近一千年。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素丹穆罕默德二世通过53天的围攻,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沙场,古老的千年帝国灭亡。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目属于识记题目,注重常识考查,君士坦丁堡又名拜占庭帝国。
10. B
分析:从材料中“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可以看出,拜占廷帝国保存了古代希腊文献,同时这些古代希腊文献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A项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题干材料说明的问题,符合题意; C项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拜占廷帝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
11. D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建立的时间是395年。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因此1453减去395,即为1058;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拜占庭帝国相关知识的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记忆。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拜占庭帝国存在的时间,以此排除其它选项最终确定答案。
12. C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的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拜占庭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所以,这位史学家所说的“它”是拜占庭帝国,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答案为C。2·1·c·n·j·y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拜占庭帝国文化的特点。
13. C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国王)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从西线对君士坦丁堡发动大规模进攻使得拜占庭帝国灭亡。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亡,需要学生通过教材来进行分析。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4. D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罗马帝国的分裂 时间是公元前395年;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间是公元前336年;拜占庭帝国灭亡时间是1453年;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是在公元843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D选项符合题意。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拜占庭帝国兴亡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材料分析题
15. (1)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最重要因素是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2)奥斯曼土耳其。(3)拜占廷帝国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又由于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在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4)告诉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 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 ”“ 经由君士坦丁堡的大量货物非常多 ”,可以看出, 拜占廷帝国繁盛表现在 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依据材料信息“ 拜占廷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可以看出, 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集结20万大军围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最终拜占庭帝国灭亡。 (3)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 拜占廷帝国从繁盛到灭亡,原因有拜占廷帝国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又由于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在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的兴盛主要在于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开放包容;而它的灭亡原因较多,但最重要的是封闭保守,因此拜占廷帝国的命运告诉我们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故答案为:(1) 商贸兴旺,手工业发达。最重要因素是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 奥斯曼土耳其。 (3) 拜占廷帝国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又由于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尽;在以后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 (4) 告诉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点评】(1)此题需要紧扣材料回答。解答时,就是要紧紧贴住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答案就在材料中,细心读材料找出来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这是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3)回答本题,需要依据材料信息,又要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样回答才全面。 (4)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16. (1)繁盛的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原网:主要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问的有利位置。(2)衰亡的原因:查士丁尼的狭隘和保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帝国国力衰弱,受到其他民族的进攻。(3)告诉我们:狭隘和保守、故步自封必然导致民族的衰亡我们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1·世纪*教育网
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可以看出, 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 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 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可以看出, 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查士丁尼的狭隘和保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帝国国力衰弱,受到其他民族的进攻。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告诉我们:狭隘和保守、故步自封必然导致民族的衰亡我们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故答案为:(1) 繁盛的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原因:主要归因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问的有利位置。 (2) 衰亡的原因:查士丁尼的狭隘和保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帝国国力衰弱,受到其他民族的进攻。 (3) 告诉我们:狭隘和保守、故步自封必然导致民族的衰亡我们应该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其他事物,不断创新.才能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拜占庭帝国兴亡相关知识的理解识记。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记忆。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要学生掌握拜占庭帝国兴亡的相关知识,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
17.(1)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保存了西方古典文明,文化发达。(2)四处征讨,国力损耗,财政枯竭;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西方军队的占领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3)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要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只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能有生机和活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分析:(1)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名称的由来及兴盛的原因。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结合材料“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拜占庭帝国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信息可知,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保存了西方古典文明,文化发达,所以拜占庭帝国能够“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姿态,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2)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结合材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把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处征讨,国力损耗,财政枯竭;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西方军队的占领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是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3)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兴亡的启示。依据以上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一个国家想要长足兴旺的发达下去,就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要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只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能有生机和活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故答案为:(1)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保存了西方古典文明,文化发达。(2)四处征讨,国力损耗,财政枯竭;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封闭保守的心态,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西方军队的占领和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3)不能只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要在现有成就的基础上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只有居安思危,不断创新,才能有生机和活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兴亡。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18.(1)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2)罗马帝国。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经典)。(3)封闭保守,故步自封,缺乏创新。(4)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或不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要学习和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行对外开放等)。
分析:(1)本题考查《罗马民法大全》的地位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中“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即是《罗马民法大全》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故材料二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3)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的“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可以概括出拜占庭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封闭保守,故步自封,缺乏创新。(4)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命运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故步自封,缺乏创新,导致帝国走向衰落,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给我们的启示是: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要学习和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行对外开放等。故答案为:(1)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2)罗马帝国。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经典)。(3)封闭保守,故步自封,缺乏创新。(4)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或不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要学习和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行对外开放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罗马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