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学内容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共几课时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型 讲读
第几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清课文脉络。4.学习课文第1—5小节,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特点及其恶劣的生长环境。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感受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特点及其恶劣的生长环境。
教学资源 1.青海省简称青,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北部。全省面积72万多平方千米,人口518万。省会西宁。青海与西藏同居青藏高原,主要山脉有昆仑山、唐古拉山、阿尔金山等,山脉之间分布着众多盆地。长江、黄河发源干本省,有全国最大湖泊青海潮。该省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日照充足,冬寒夏凉,干燥少雨。
2.柳树别名为水柳、垂杨柳、清明柳,杨柳科,原产地为中国大陆南方,有叶,形状为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约6~14cm,宽约5~11cm,边缘有细锯齿。每年2~3月开花,花序是属于葇荑花序,雄花序长2~4cm,雌花序长约2cm。其它的特性:落叶大乔木,柳枝细长,柔软下垂,性喜湿地,高可达20~30 公尺,径50~60 公分,生长迅速;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条细长而低垂,褐绿色,无毛;冬芽线形,密着于枝条。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7~15 公分,宽6~12 厘米,两端尖削,边缘具有腺状小锯齿,表面浓绿色,背面为绿灰白色,两面均平滑无毛,具有托叶。花开于叶后,雄花序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弯曲,长1~1.5公分。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 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插枝繁殖。对空气污染及尘埃的抵抗力强,适合于都市庭园中生长,尤其于水池或溪流边。
3.有关“柳”的诗句和描写边塞生活的诗。
预习设计 1.朗读课文,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圈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并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2.搜集写“柳”的诗句,朗读体会,说说这些“柳”表现了什么感情。3.试着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4.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在课文中相关的地方做适当的批注。5.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特别是了解青海高原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以及灞河地区的背景。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欣赏图片,回忆写柳树的诗句。二、走近高原柳。1.自读第5小节,体会柳树的神奇之处。2.组织交流。三、了解高原柳奇特的生存环境。1.轻声朗读3—4自然段交流找到的相关语句。2.自读感受诗词。3.读句子谈感受4.思考交流作者为何花很多笔墨写青海高原?5.阅读作文片段。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这是极其平常的一株柳树,古人说“柳者,留也”,朋友分别时人们常常“折柳赠别”。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对柳树情有独钟,写下了很多关于“柳树”的古诗,你知道哪些呢?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第二版块:走近高原柳。 1.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柳树?2.出示第5小节,自由读,体会神奇之处;3.交流并读出高原柳的大、粗实而坚硬、色泽奇异第三版块:了解高原柳奇特的生存环境。 1.作者花了不少的笔墨写了青海高原,轻声读3-4自然段,走进青海高原,找出描写青海高原的语句。扣句:(1)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的、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出示边塞诗词,自读感受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出示句子:(2)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a.学生谈感受 (没有一丝生机) b.扣住“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朗读。思考:作者是写柳的,却花了不少的笔墨写了青海高原,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环境衬托、烘托,更突出柳树的坚强。)c.我们写作文时,你觉得什么时候可以用?d.展示作文片段:北风呼呼地吹着,把马路上的参枝枯叶吹得到处乱飞。抬头仰望天空,灰蒙蒙的一片。天气冷得要命,即使把自己裹成“企鹅”,还是感觉阵阵寒意迎面袭来。2.走进青海高原,每个人都感到苍茫、悲凉,但恰恰是在这片土地上,偏偏有一株柳树,一株只适宜在江南生长的柳树,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风景,这是为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相信你对“神奇”会有更深的体会。
作业设计 1.普通题:①照样子写词语 例:悲壮和苍凉 ( )和( ) ( )和( ) ( )和( )②完成《补充习题》第1—3题。2.提高题:读读课文中描写家乡灞河边柳树的语句,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句子。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