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同步训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同步训练(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7 17: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历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李白的诗《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在(???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3世纪末
2.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B.?秦国是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秦国军事力量强大,进行兼并战争??????????????????????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
3.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
A.?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B.?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D.?机构精简,职能专一21cnjy.com
4.秦始皇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关于秦始皇统一进程,以下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21·cn·jy·com
①南征百越 ②北击匈奴 ③统一六国
A.?③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
5.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6.嬴政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设置郡、县两级,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据此可知( ??) 【来源:21cnj*y.co*m】
A.?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统一的政权要求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 C.?地方自主权受到了压制 D.?这一做法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出处:21教育名师】
7.秦朝郡县制的确立被认为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 ??)
A.?地方长官的选拔方式??????????B.?皇权的至高无上??????????C.?郡县长官各司其职??????????D.?疆域规模的扩大
8.有学者特别推崇古代中国“开明君主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其特征是“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这样的体制实质上() 21*cnjy*com
A.?弱化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矛盾 C.?保证了君主权力的独尊???????????????????????????????????????D.?导致了国家机构的分裂
9.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廷议制度,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据此可知该制度(?? )
A.?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B.?标志君主专制的强化 C.?导致中央集权被削弱???????????????????????????????????????????D.?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
10.通过下图分析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 ???)
①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②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③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
④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说:“祖龙(指秦始皇)魂死秦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治。”毛泽东之所以认为“秦犹在”,是因为(???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秦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B.?秦王朝的思想、艺术、文化影响深远 C.?秦王朝统一中国的伟业永远为后人铭记???????????????D.?秦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王朝沿用
12.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但在秦代的历史中却未出现官员出任太尉的记载。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焚书坑儒”致使秦代史书遭到严重损毁???????????B.?秦始皇为巩固个人军权并未实授这一职务 C.?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一事为后世臆想猜测???????????D.?秦朝统治的短促使得秦始皇未能任命太尉
13.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
A.?秦始皇个性极其暴虐???????????????????????????????????????????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www-2-1-cnjy-com
14.《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 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21*cnjy*com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B.?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
二、材料分析题
16.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1-c-n-j-y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秦王扫六合》李白
材料二: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① 汉代贾谊评价:“秦王……废王道,立私法,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② 李贽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③ 唐大宗则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帷秦皇、汉武。……始皇幕虐,至子而亡。”【版权所有:21教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北部边防采取的措施,请简述“秦王扫六合”的积极意义。在兵马俑坑里,能生动再现其齐全兵种的军阵是几号坑?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秦始皇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2·1·c·n·j·y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221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 故答案为:D。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秦灭六国的时间,是所学内容的识记,难度很小。
2. B
分析:B.秦国实力强大,是他能够统一天下的主要原因。 A.材料反映的事情能够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所以主要原因是从全国的实力角度来分析,而当时的法家思想是理论,不是主要原因。 C.强大的军事实力,是综合国力强大的表现之一。 D.人民渴望统一是历史潮流,也不是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统一要求,学生结合秦朝统一的背景来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记清楚秦国统一天下的过程。还要记清楚秦国能够统一的原因。
3. C
分析:A项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没有消失,故说法错误; B项与史实不符,且题干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博弈。故B项错误。 C项秦朝九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物,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隋唐时期六部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国家事务。职能的变化体现了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故C项正确; C项题干没体现机构精简,职能专一,故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了秦和隋唐的中央官制,以及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秦朝九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物,而隋唐时期六部主要负责各种政令。www.21-cn-jy.com
4. D
分析: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19年始开始南征百越,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的统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注意把握时空观念,掌握秦统一的进程。
5.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体现了皇权的至上。故选B项。
【点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法令出一
6. B
分析:材料中“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表明,自秦以后地方主官由中央任命成为定制,这反映出在统一政权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答案为B项。A项,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的表述与材料中“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主官的任命,不是地方自主权受到了压制,排除;D项,“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是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导致的,只要是在封建社会就不可能消除,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由材料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但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结合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特点可以得出结论。
7. A
分析: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故A正确; 皇权的至高无上、郡县长官各司其职、疆域规模的扩大都不是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主要区别和特点,排除BC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这一结论的理解。解题关键在于对郡县制下地方长官的产生方式的掌握。
8. C
分析:“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说明强调的是君权的独尊,C正确; 材料说明中枢机构权力集中和君权集中是可以并行的,并不是弱化中央集权,A错误; 材料的实质是加强君主专制,没有体现激化了君权与相权矛盾,B错误; 这一措施不会导致国家机构的分裂,D错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君主政治权力的集中与中枢行政机构权力的集中并行不悖可以看出君主专制措施和目的,难度较大。
9. A
分析:依据材料“国有大事皆由朝臣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议制度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具有一定民主的倾向,故A正确。 依据材料“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可知BD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秦代的政治制度,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朝议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10. A
分析:从图示来看,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的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①②③说法正确。 图示没有反映三公之间互相配合,彼此牵制,排除。 故答案为:???????A。 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三公九卿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之下的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11.D
分析:秦犹在指秦朝开创的制度后世沿用,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但后世文字字体变化很大,货币样式也变了;秦王朝统治时间很短,思想艺术文化经常和汉朝的成就放到一起;秦王朝统一中国,但后世又发生了几次大分裂,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百代皆行秦政治是关键信息。
12.B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秦代为保证皇帝对军权的绝对控制,太尉一职其实并未实授。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
【点评】考查秦代的中央官制
13.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秦始皇统治的时代特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思想文化领域加强控制是巩固这一制度的需要,也是推行专制制度的必然结果。尽管秦始皇个性很残暴,但是不能过分强调个人品性对社会政治的影响。秦朝统治严酷残暴也是事实,但应当把这一现象看作是专制主义政治过度运用,必然会导致的结果。
【点评】考查秦始皇加强专制的措施
14.D
分析:本题实际是重现秦朝的暴政与封建社会弊端的理解。秦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排除①②;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出现刑罚严酷,而土地兼并现象是封建社会无法根除的,导致阶级矛盾的尖锐,D项正确。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的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15.B
分析:题干给了关于秦始皇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C项说法明显错误,首先排除C。分析题干,前者是从秦始皇的道德方面进行评价的,认为其人暴虐;后者是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评价,秦始皇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因此本题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材料分析题
16.原因: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分析: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可以看出宗法制遭到破坏,此时周王室已经不能禁止诸侯之间的诛伐;第二小问破解,根据材料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可以推导出秦朝采取的措施是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17.(1)措施:前215年,派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 加强了北部边防。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1教育网
二号坑。
(2)选择①: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实行暴政,大兴土木,摇役繁重:刑法严酷,滥施刑罚。
选择②: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而,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选择③: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疆拓土,采取多种措施(如筑长城,修直道,设郡县等)以巩固边疆;实行暴政,激化社会矛盾,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导致秦短命而亡。
分析:本题以秦始皇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知识,注意设问中的为巩固“北部”边境采取的措施,从抗击匈奴、修建长城等入手即可。第二小问,“意义”从政治制度和国家统一角度分析即可。第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号坑符合题意。第(2)问,第一种选择,结合材料 “禁文书而酷刑法”,可见评价的切入点是“焚书坑儒”,从积极和局限两方面分析即可。第二种选择,依据“千古一帝”“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从中可以看出切入点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联系所学知识,从中央集权制的积极和局限作用入手分析阐释即可。第三种选择,依据“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从中可以看出切入点是“国家统一,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从其积极和局限入手分析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