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巩固练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3.1分子和原子巩固练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28 17:2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3.1分子和原子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能够闻到桂花香味,下列对分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分子间间隔有变化 B.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D.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2、用分子观点解释“可燃冰升华”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3、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柳絮飞扬-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C.铁块很难压缩-原子之间没间隔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存在很大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4、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
A.汽油蒸发 B.活性炭脱色 C.干冰升华 D.水通电分解
5、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B.氨气和氯化氢反应后生成物为固体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D.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强挥发性
6、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
A.百花盛开 B.花香四溢 C.细雨蒙蒙 D.雾霾满天
7、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8、如图是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下列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乙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乙、丙烧杯内溶液的颜色都会改变
9、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夏天钢轨间缝隙减小-原子间隔变大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气球变大-分子间隔变大
10、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使水结冰-分子停止运动
B.空气液化后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分子间隔变小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表对应内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二手烟”会危害身体健康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无色氧气加压后变成淡蓝色液体
分子发生改变
C.
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碳原子在等体积空间内接触碰撞的氧分子数目不同
A、A B、B C、C D、D
12、冬天结冰后,冰浮到水面上,其原因是(  )
A.水分子很小 B.水分子在运动
C.水分子间隔变大 D.分子分成原子
13、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却能燃烧,是因为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
D.降温能使水结冰,是因为在低温分子会停止运动
14、下列生活中的事实,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水加糖变甜
B.春天柳素纷飞
C.天然气压缩装入钢瓶
D.变瘪的乒乓球用热水浸泡可以恢复
1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
?
?
?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CO2含量高低
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性质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因素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水是由 构成的。水在三态变化时,水分子本身 (填“发生”或“不发生”,下同)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 发生了变化,因而使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而电解水时,水分子 变化,分裂为 和 。
2、在下面的事实后面的括号里,选择填写有关微粒主要性质的编号 A微粒很小???B微粒之间有空隙???C微粒在不断的运动 ①湿衣服晒一段时间会变干是 。 ②在很远的地方可以闻到花的香味是 。 ③空气与我们朝夕相处,我们却看不到它是 。 ④5m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 。 ⑤被压扁(未破损)的乒乓球放入沸水中,片刻后恢复原状是 。 ⑥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的钢瓶中是 。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分子的特征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回答有关问题:
烧杯A中盛有10mL浓氨水;在烧杯B、C中分别盛有20mL蒸馏水,并分别滴加3滴酚酞试液于蒸馏水中,得到无色溶液。用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现象。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你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 (2)由该实验可知氨水具有的性质是: 。 (3)实验中烧杯C的作用是 。 (4)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你的改进建议是 。
4、图Ⅰ是小娅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5)李婷认为还需加对比试验排除是水是否参加反应的干扰,你认为李婷的说法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
5、如图所示,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再向试管口的棉花团上滴一些浓氨水。
(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由 (填A、B、C或C、B、A)顺序先后变成 色。该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 (3)这一实验还说明,酚酞和浓氨水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D 4、D 5、A 6、B 7、B 8、D 9、D 10、D
11、D 12、C 13、C 14、B 15、D
二、填空题:
1、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在三态变化时,水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而电解水时,水分子本身变化,分裂 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水分子;不发生;间隔;本身;氢原子;氧原子。
2、答案为:(1)C;(2)C;(3)A;(4)B;(5)B;(6)B。
3、解:(1)实验中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变成红色,AC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A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B烧杯中的溶液颜色变成红色,AC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A烧杯中的氨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 (2)由该实验可知氨水具有挥发性,水溶液显碱性的性质,故填:氨水具有挥发性,水溶液显碱性。 (3)实验中烧杯C的作用是为了对照,故填:对照。 (4)该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实验装置密封性差,氨气逸出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可以将实验装置改成密封体系,故填:实验装置密封性差,氨气逸出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将实验装置改成密封体系。
4、答案为:(1)进行对比;(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3)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5)错误;E试管种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已经有对比实验。
5、解:(1)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A、B、C三处各滴上一滴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同时可以观察到A、B、C三处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先后顺序为CBA.该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填:CBA;红;在不断的运动; (2)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故填: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 (3)滴加了浓氨水的脱脂棉没有变红色而是试管内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滤纸条变红色,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填:浓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