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比热容说课课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3.3比热容说课课件+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27 19:28:19

文档简介

《比热容》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比热容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吸热和放热的情况,是本章的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也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同时本节内容又是内能的利用等后续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节课的内容为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鉴于对教学时长的考虑,我把这节课分为两课时,我说课的内容主要针对第一课时进行,所以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及单位。
②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③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2、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教学难点:1、制定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探究方案;比热容概念的形成过程。
2、比热容与热量、温度、质量三者间的变化关系
【学情分析】
1、学生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而且又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个体。所以对于与他们的身边事情有关的现象会比较感兴趣,对以围绕身边的物理现象为主题的实验也比较易于接受。
2、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法学法】
本课以生活中的实例、探究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引导学生经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教师主导下自主活动进行有序实验探究。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归纳物理结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科学方法的应用,感悟物理学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的夏天,“烧烤模式”成了网络热词,各地气温屡创新高。地面上甚至可以煎鸡蛋,于是人们纷纷涌向游泳池或海边,又开启了“下饺子”模式。
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物质为何温度差异如此大?
设计意图:这里以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也确定了下一环节要确定的实验目的,使得教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探究物质的吸收情况
1.确定问题
场景中的现象会让学生联想到温度的不同是由于物质的不同造成的。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物质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那么物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确定明确的实验目的,可以让学生下一步的设计思路更顺畅。第一个问题的设置,将升高的温度这一变量确定,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思路。
2.讨论方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讨论1】提出实验猜想。
猜想:(1)探究物体吸收热量是否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2)探究物体吸收热量是否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讨论2】实验中如何体现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怎样确定液体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讨论3】本探究实验用到什么实验方法?
【讨论4】确定实验设计方案。
演示实验:
1:对90克的水进行加热,当温度计示数达到45?C 时开始计时,分别记录当温度升高5?C、10?C 、15?C和20?C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上。
2:对90克的油进行加热,当温度计示数达到45?C 时开始计时,分别记录当温度升高5?C、10?C 、15?C和20?C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上。
3:对180克的水进行加热,当温度计示数达到45?C 时开始计时,分别记录当温度升高5?C、10?C 、15?C和20?C所需的加热时间。并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上。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问题的设置注意强调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应用。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实验的要求以及器材的限制,考虑使用演示实验来代替学生实验。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
3.讨论交流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表格数据得到结论:
1、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多。
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3、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越多,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教师对学生得到的实验结论进行小结和提升
1. 实验结果显示水的吸热能力比油强。
2. 同种物质,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比值为定值。不同物质,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比值不同。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找出规律。数据较多,要加强引导。引导学生与吸
的热量和升高的温度及质量和物质的种类进行比较。自行总结规律,培养了学生分
归纳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比值的定量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比热容的物理概念。
三、比热容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
1、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公式:C= Q/(m?Δt)
(3)单位:J/(kg·?C)
(4)从比热容表中查找:水的比热容和干泥土的比热容,并讲出物理意义。
(5)观察一般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寻找规律,发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设计意图:学会查比热容表,通过读表,发现规律,认识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知识的应用
【情景1】汽车发动机的散热器和暖气中都用水作为媒介物质。
【情景2】为什么一天内青岛昼夜温差比兰州小得多。
【情景3】解释课前情境中的问题,为什么柏油路和水的温度差异很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的应用事例,使物理走向社会,及时反馈矫正。
五、巩固练习
我准备了A.概念巩固题:B.实际应用题:C.中考演练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的家庭作业是:上网搜集更多与比热容有关的事例。
【板书设计】
一 探究物质吸收情况
1、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多。
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3、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越多,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二 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符号:c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从生活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最后又利用比热容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共21张PPT)
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第一中学 何蕊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说课流程
①知道比热容的概念,符号及单位。
②会查比热容表,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③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①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①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科学探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②通过比热容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而且又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个体。所以对于与他们的身边事情有关的现象会比较感兴趣,对以围绕身边的物理现象为主题的实验也比较易于接受。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质量、温度、热量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孤立性、片面性,没有深刻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情景教学法
1
1
实验探究法
2
?
2
问题讨论法
3
3
小组合作
实验探究
问题讨论
逻辑推理
分析归纳
深入理解
【讨论1】提出实验猜想。
【讨论2】实验中如何体现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怎样确定液体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讨论3】本探究实验用到什么实验方法?
【讨论4】确定实验设计方案。
学生活动1
实验数据分析
45℃ 50℃ 55℃ 60℃ 65℃
90g水 0 50s 99s 148s 195s
90g油
0 26s 55s 82s 112s
180g水
0 70s 145s 212s 302s
实验数据分析
学生活动2
1、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多。
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3、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越多,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
45℃ 50℃ 55℃ 60℃ 65℃
90g水 0 50s 99s 148s 195s
90g油 0 26s 55s 82s 112s
180g水 0 70s 145s 212s 302s

思维推进
1、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多。
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3、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越多,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
物体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水的吸热能力比油强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温度升高的多。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公式:c= Q/(m?Δt)
(3)单位:J/(kg·?C)
(4)从比热容表中查找:水的比热容和干泥土的比热容,并讲出物理意义。
(5)观察一般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寻找规律,发现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学生活动3
学生活动4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的物质温度升高的越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相同,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食用油温度升
高得多。
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多。
青岛0-5?C
兰州-5-9?C
2、(实际应用题)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
1、(概念巩固题)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面错误的是 ( )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物质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3)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比热容越大
(4)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A (1)(2) B(2)(4) C (2)(3) D (1)(3)
3.(中考演练题)为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军用图12中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实验器材还有天平和钟表。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3所示,此温度值是 ℃。
(2)实验中,用 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选填“液体l”或“液体2”)的吸热能力较强。物理上 用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
物理量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 加热时间/min 最终温度/℃
液体1 50 20 5 45
液体2 50 20 5 68
一 探究物质吸收情况
1、水和食用油,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多。
2、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3、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越多,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二 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符号:c
3、单位:J/(kg·℃)
4、物理意义:
这节课从生活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研究,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最后又利用比热容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