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学案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学案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7 16:09: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春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春》作者 ,原名 ,号 ,后改名自清,字 。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 。主要诗集《 》,散文集《 》,散文代表作《 》《 》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 黄晕( ) 蓑衣( )
应和( ) 斗笠( ) 朗润( )
嘹亮( ) 宛转( ) 涨起( )
3.解释下列词语
(1)卖弄:
(2)呼朋引伴:
(3)应和:
(4)花枝招展:
(5)酝酿: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二、整体感知
5.课文写春天可以按 春 、______ 春、 春分成三部分。(每空填一字即可)



6.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7.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描绘了 图、 图、 图、 图、 图、 图画。
8.课文最后三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9.补充完成文章结构图
三、拓展延伸
10.古人写过不少咏春的诗句,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来。
?1.春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春》作者 ,原名 ,号
,后改名自清,字 。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 。主要诗集《 》,散文集《 》,散文代表作《 》《 》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 黄晕( ) 蓑衣( )
应和( ) 斗笠( ) 朗润( )
嘹亮( ) 宛转( ) 涨起( )
3.解释下列词语
(1)卖弄:
(2)呼朋引伴:
(3)应和:
(4)花枝招展:
(5)酝酿:
(6)婉转 :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二、整体感知
5.课文写春天可以按 春 、______ 春、 春分成三部分。(每空填一字即可)


6.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7.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描绘了 图、
图、 图、 图、 图、 图画。
8.课文最后三段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9.补充完成文章结构图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闹 飞)着。
(2)小草儿也青得___(刺 逼)你的眼。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衬托 烘托)出一片____(安静 寂静)而和平的夜。
2.下面一段话的顺序已被打乱,顺序还原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③④②①
二、研读赏析
3.春草图中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4.在写春花图时作者从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等这几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春花,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吗?
高低结合:
虚实结合:
色味结合:

5.课文作者描画春风图主要是从人的感官入手来写的,分别是从___ __觉、_____觉、_____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的。第一个角度突出了春风的 特点。
6.作者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点来写?


7.品析句子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中的“杨柳风”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⑵“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表现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8.古人写过不少咏春的诗句,请你从自己积累的诗句中写出两句来。



9.《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气,说说它的含义,并写出你知道的有关这个节气的谚语。



2.济南的冬天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填空
(1)济南的冬天作者 ,原名
,字 ,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四世同堂》,话剧《 》《龙须沟》等。
(2)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 散文。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 这一总体特点,描写了济南的、水、天等,呈现给读者
、 、 和地暖的动人冬景,抒发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镶上( ) 看护( ) 贮蓄( )
水藻( ) 澄清( ) 发髻( )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温晴:
(2)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
(3)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4)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空灵:
4.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 )
(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
(3)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
二、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






3.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的冬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尝试用图画的形式进行概括。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下面对文章写作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文章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B.文章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C.文章重点写了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景物。
D.文章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2.对“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现济南人在冬日逗人喜欢的容颜。
B.说明济南人在冬日的和善面貌。
C.表现济南人在冬日安适舒畅的情态。
二、研读赏析
1.第四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2.体会修辞手法的妙处。
⑴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⑵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比较探究《春》与《济南的冬天》两篇散文有哪些相似之处。(至少列举两条)






三、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是寒冷的季节,草儿枯了,花儿谢了,树叶落了;但冬天也是个迷人的季节,大雪纷飞,银装素襄;冬天更是一个顽强的李节,挺拔的松柏,傲霜斗雪的梅花,还有我们上学的孩.....这一切,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于是我们拟开展以“走进冬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冬天的景物和气候的特点,感受冬天的美好、顽强。
关于冬天,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在下面的横线上提出你最想要了解的问题。(每小题提出一个问题即可)
(1)冬天的天气特征:

(2)冬天的动物:

(3)冬天的植物:

(4)冬天的保健:

(5)冬天的运动:





3.雨的四季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刘湛秋(1935~),当代_______,_______、评论家,被誉为“_____________”,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棱镜( ) 粗犷( ) 铃铛( )
静谧( ) 莅临( ) 吝啬( )
淅沥( ) 草垛( ) 绿茵( )菜畦( ) 咄咄逼人(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粗壮豪放。 ( )
(2)寂静;平静;安静。 ( )
(3)高而远。 ( )
(4)过分爱惜自己的财务,不舍得给别
人,也舍不得自己用。 ( )
(5)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6)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 )二、整体感知
1.文章开头说“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
的雨,我都喜欢。”结合全文,谈谈作者“喜欢雨”的原因是什么?



2.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
三、研读赏析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特点进行细致人微的刻画的?


2.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请从文中摘录一个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句子,并谈谈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3.本文主要运用第三人称写雨,但第6段却用第二人称“你”写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四、拓展延伸
1.某班权开展与”雨”有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1)古代诗人经常用“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请写出两例有关雨的诗句。

(2)当人们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雨就成了人们思绪和情感的寄托,成为一种意象。因面,雨又多了一些比喻、象征意义。请结合雨的比喻、象征意义,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深层含意。
①屋漏偏逢连夜雨:

②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2.请结合你阅读时的收获和上述写作借鉴点,仿照课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一种天气,尽量使语句生动形象。(100字左右)

4.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1)《观沧海》作者 ,东汉末年的 、 、 。与 、 、并称“建安三曹”。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 ,字太白,号 。 代诗人,有“ ”之称。?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沧海( ) 澹澹( ) 萧瑟( )
sǒnɡ( )峙 jié( )石
3.了解古代诗歌常识
(1)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 诗。如本课的《______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 诗、绝句 叫近体诗。如本课的《 》和《______
》就是律诗。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____
言律诗、 言律诗两种。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规定和对仗要求。八句可分为四联, 颔联和颈联两联必须两两对仗。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为 ,七言律诗的节奏一般为 或 。
二、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观沧海》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采用 的手法,勾画出 的雄伟景象,抒发了 的豪迈情怀。
(2)写出《观沧海》中展现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
, 。
,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抒怀,表达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切之情的诗句是: , 。
三、研读赏析
1.《观沧海》一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2.诗中对山水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写了哪些最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四、拓展延伸
下面是被篡改的两首古诗,有些同学认为这样改很好玩,请谈谈你的看法。
(1)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2)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第二课时
一、基础达标
1.《次北固山下》的作者 ,
朝人,选自 。
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 ,“秋思”是 _______,作者________。
二、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江南早春景色,境界壮阔,情景交融,既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 ____________情怀,又写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胸怀。
(2)《次北固山下》一诗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新旧更替的自然哲理。
(3)《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在写法上运用了____________的写法,仅用28字描写 了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 、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图,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 ________________思想感情。
三、研读赏析
1.“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3.《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在整首曲中有什么作用?



4.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的诗句,选出描写秋天的诗句。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C.六出飞花人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e.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f.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1.描写秋天的诗句有(只写序号):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了本课之后,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古诗苑漫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2.(1)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句标语。(不超过14个字)


(2)请你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32分)
1-6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酝酿(liánɡ)?黄晕(yùn)?发髻(jì)
栀子(zhī)
B.唱和(hé)?高邀(miǎo) 鳊鱼(biān)
碣石(jié)
C.吝啬(sè)? 花苞(báo) 静谧(mì)
池畦(qí)
D.蜷曲(quán)?竦峙(sǒnɡ) 栖息(qī)
莅临(l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贮蓄??偌大?朗润??绿草如茵
B.震落??苍海?炫耀? 花枝招展
C.烘托??芦篷?绿苹??咄咄逼人
D.耸峙??松驰?急躁??山清水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B.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牌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密来。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C.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部门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C.上一世纪,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
6.下列关于本单元文章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为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C.《雨的四季》一文主要写了美丽而娇媚的存雨,热烈而粗犷的夏雨,端庄而沉思的秋雨,自然而平静的冬雨。??
D.《观沧海》是由曹操所作。曹操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7.欣赏下面关于老舍的小故事,按要求回答问题。
1987年冬天,老舍先生从济南来到武汉冯玉祥家里。一天,,他正在冯将军的图书楼一楼写作,突然,从二楼上传来将军的二女儿弗伐与朋友倩卿跺脚取暖的声音,打扰了老舍先生的文思。吃午饭的时候,老舍笑着向冯家二小姐说:“弗伐,整整一个上午,你在楼上教倩卿学什么舞啊?一定是从德国学来的新滑稽舞吧?”
(1)说一说老舍先生说这话的用意?(2分)




(2)二小姐如果心领神会,也会含蓄地表明自己已经弄懂他老人家的意思了,她该怎么说呢?(2分)




8.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他生长着。
(2)我寄愁心与月,???? 。
(3)曹操的《观沧海》中描绘水波荡漾,山岛耸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中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 ;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29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14分)
?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過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的《春》)
[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节选自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9.[甲]段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春雨图,“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描写出其 、??、
___的特点。(3分)
??10.[乙]段文字为我们描绘的是济南冬天的 ??图,从 、??、 三方面描述其妙处。?(2分)
??11.[甲]文中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了春雨润物的意境。请把侧面描写的句子摘抄出来。(2分)
??


12.这两段文字都可以说是按空间顺序描写最物的,[甲]文是从 到 ,[乙]文是从 到 。(2分)
13.下面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选择其中一句分析运用这种修辞的好处。(5分)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2)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唇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
我选第______句,我的分析:?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4-17题。
秋日私语(14分)
我喜欢秋天。
当空气中夏的浮躁气息渐渐弥散,街上女人色彩艳丽的衣服变成驼黄色系时――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着秋的来临。秋和春不一样,她几乎是一下子就翩然而至的,让人们猝不及防地在棉麻的夏衣上罩上一层秋衫。
秋的到来,或许就是一阵不期而来的凉风,甚至是地上一片微微泛黄的树叶。
秋天的天空是可以直接从颜料管中撤出的钴蓝,抹在画布上,再添上几笔错落有致的芦苇,倒影的河水,就是自然的风景画。晚秋是最适合画山水的时候,当华美的叶子差不多落尽,露出生命清晰的脉络,于是用枯笔稍稍勾勒出她的生长方向,秋意也随之在笔尖流淌。
秋天还有一样很入画的东西――菊花。她开得蓬勃而大气,涌动着无穷的生命力,充满丰盈之美。野菊花更别有一番风致,雪白的花瓣托着金黄色的花芯,一簇簇迎风飘摇着。山里人家会收好野菊花,焙干制成菊花茶。于是就有了玻璃杯里上下漂浮的菊花茶,泡开的花瓣近乎透明,花香缓缓升腾起,萦绕着,布满了整个小屋。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秋天的声音是需要谛听的,它是一首温情的和弦。乡间的音乐在旷远的田野上萦绕,蛙儿的鸣叫声此起彼伏,谷粒一颗颗饱满地坠落在土地上,泛起金色的涟漪。秋风起来了,沙沙地在吟唱,温柔地拂过。等到了秋雨敲打芭蕉的黄昏,点一盏橘黄的小灯,再摊上一叠素纸,与自己的灵魂对话,是秋日里难寻的浪漫。
秋天里还可以剥蟹煮酒呢。十月的螃蟹最鲜美。煮上一锅刚从河里捉来的蟹,在细细斩好姜末,制成姜米醋,家人就围坐在一起,蘸醋吃蟹,日子过得舒缓而惬意。灵巧的主妇还会做蟹黄汤包,蟹粉狮子头,蟹粉豆腐羹,让走出水乡的女儿都比别处的润泽许多。
喜欢秋天的理由还有许多。在云淡风清的日子里,我可以松松垮垮套上一件粗线毛衣,感受着织物摩擦传给身体的温暖气息。再背上微微泛白的牛仔挎包,行走在秋天的白桦林。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林间裸露的大地上,用它中性的调子铺上和谐而又高贵的色泽。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年少时青涩的梦和遥远的童年都和这暮秋一起去之遥远了,只剩下洗尽铅华的脱俗之美……
14.第二段中说秋天往往“一下子就翩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这和春的来临不一样。那么春天来临具有怎样的特点,又有哪些标志?(4分)




15.“我”喜欢秋天的理由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不少于4点)(4分)


16.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妙处。(3分)
这时抿一小口,再吐一口气,你会觉得
边呼吸都染着菊花香了。



17.末段中说:“收获过的秋天宛如刚生
过婴儿的母亲,静谧安详地舒展着,漾起甜美的微笑。”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诗歌鉴赏(11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
”。(4分)
19.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20.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21.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3分)




四、作文(40分)
22.天地造万物,风情万千种。大自然钟灵毓秀,天地万物各领风骚,各有风情,哪怕是一座如丘的小山,一池如镜的潭水,也总有自己的灵性。大自然用神奇的妙笔,绘就了日月山水、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这是自然之母的恩赐。我们应该用灵动的心去观日月之光、赏霜雪之洁、品山水之美、味四季之趣。诗人若有情,草木则有意。自然是人类之友,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请以“你好,______(某一景物)”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选内容,将文题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5.秋天的怀念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著名小说家、文学家______
_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______
_____》和《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瘫痪( )憔悴( ) 整宿( )
仿膳( )侍弄( ) 诀别( )
烂漫( )絮叨( )
3.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
(1)喜出( )外:
(2)翻来( )去:
(3)恍然大( ):
(4)名( )其实:
(5)深情厚( ):
二、整体感知
4.初读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5.跳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1)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四件事?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2)全文展开叙事和议论的线索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当一切恢复___(A.寂静 B.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A.期待
B.央求)般的神色。
(3)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 ?(A.潇潇洒洒 B.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二、研读赏析
7.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1)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 花 我的态度
第一次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
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2)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

(3)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8.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作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9.归纳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10.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11.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以及母亲“好好活儿”这句话的深意和分量。



三、拓展延伸
12.又是秋天,当作者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母亲的遗像,他会说些什么呢?


6.散步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系列小说集_______。其中篇小说____________曾获“四川文学奖”。
2.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à时( ) 分qí( ) 粼lín( )
chāi散( ) 委qū( ) pán shān(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各得其所:
(2)不知所措:
二、整体感知
4.泛读课文,完成表格。本文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的原因
散步的经过
散步的结果
本文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意文中四个人物的情态表现,结合课文说说“我”是个怎样的人?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三、研读赏析
6.文中第4段、第7段这两处景色描写看似与“散步”无关,可否删除?为什么?





7.为什么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8.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9.请根据划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家是什么?家,是难舍的亲情,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一、基础达标
1. 金色花: 圣树,开 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 诗人、作家,被称为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 、 等,长篇小说有 、 等。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 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nì笑( ) 花bàn( ) dǎo告( )
mù浴( ) xiù到( ) xī 盖( )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偷偷地笑。 ( )
向神祈求保护。 ( )
二、整体感知
4.这首诗写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情感?


5. 你认为诗中塑造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一个怎样的孩子?



三、研读赏析
6. “我”与妈妈进行了哪三次嬉戏?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7.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8.为什么妈妈见了孩子,说“你这坏孩子”?





9.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四、拓展延伸
10.请用“假如我变成了……”说一句话来表达对母亲(父亲)的爱。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荷叶·母亲

一、基础达标
1.冰心,原名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 ,诗集 、 ,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 、 三个方面。以宣扬“ ”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瑞( ) 莲蓬( ) 菡萏( ) 徘徊( ) 欹斜( ) 遮拦( ) 荫蔽( ) 并蒂( )?? 姊妹( )
3.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
徘徊:
欹斜:
荫蔽:
二、整体感知
4.文章题目为“荷叶·母亲”,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红莲 环境 心情
一写 看红莲
二写 看红莲
三写 看红莲
5.本文主要描写的是“红莲”,作者每次看到红莲时的环境、心情又如何呢?
三、研读赏析
6.从文中看,荷叶的什么特点与母亲相似?




7.“母亲啊!你是荷叶……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理解?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8.“雨点不住地打着……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作者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过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是因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9.吐露心声:这首散文诗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你也可以用这种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
母亲,如果我是 ,你就是 ,除了你,谁




8.《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一、基础达标
1.了解作者作品
《世说新语》是 集。本名《世说新书》,简称 。南朝宋 撰。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 门,主要记载 至
士族阶层人物的逸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的放诞生活和风气。
2.给加点字注音
雪骤( ) 差可拟( )
无奕女( ) 谢道韫( )
3.划分朗读节奏
(1) 谢 太 傅 寒 雪 日 内 集
(2) 白 雪 纷 纷 何 所 似
(3) 撒 盐 空 中 差 可 拟
(4) 左 将 军 王 凝 之 妻 也
4.翻译下列词语。
内集: 俄而:
因: 未若:
差可拟:
骤:
5.古今异义词:
儿女 古义: 、
今义:
6.翻译下列句子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整体感知
7.文中赞赏了谁,从哪一句得知?





三、研读赏析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9.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




四、拓展延伸
10. 请写出古诗中用比喻形容雪花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11.你了解的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故事有哪些?试举例。




陈太丘与友期

一、基础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与友期行 ( ) 相委而去( )
太丘舍去 ( ) 非人哉( )
尊君在不 ( ) 友人惭(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 ) 太丘舍去( )
入门不顾( ) 去后乃至( )
相委而去(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
谦词:
二、整体感知
6.请分别用一两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
陈太丘:


友 人:


元 方:



三、研读赏析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8.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四、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相应的汉字吗?(3分)
(1)后来发生了fēn qí( ) (?http:?/??/?www.21cnjy.com?):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尽头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 )的鱼塘。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 (?http:?/??/?www.21cnjy.com?)色的花dàn yǎ( ),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shēn chén( ),pō pō sǎ sǎ( ),秋风中正开得làn màn(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周琦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武汉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散步》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D.《散文诗二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 (?http:?/??/?www.21cnjy.com?)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5.诗文默写。(6分)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 (?http:?/??/?www.21cnjy.com?)两肩______
__________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_____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2)母亲啊!是 ,我是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
(3)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http:?/??/?www.21cnjy.com?) 。”兄女曰:“ 。”
6.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6分)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
这幅漫画的内容。
(2分)


(2)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



7.综合性学习。(7分)
育苗中学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现邀请你参加。
(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2)下面有四位同学都说了各自的家庭,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第一位说:相亲相爱 第二位说:相依为命
第三位说:相敬如宾 第四位说:相安无事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8~11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http:?/??/?www.21cnjy.com?)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4)陈太丘与友期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地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2分)


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4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
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
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 (?http:?/??/?www.21cnjy.com?)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
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
“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
“奶奶,你吃过蜗牛吗?”
“吃?……”
“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
“可……它们现在还小啊……”
“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
母亲愕然。
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
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
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
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 (?http:?/??/?www.21cnjy.com?)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
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
“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
“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
母亲默不作答。
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 (?http:?/??/?www.21cnjy.com?)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
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 (?http:?/??/?www.21cnjy.com?)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
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
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 (?http:?/??/?www.21cnjy.com?)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2.“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2分)
(1) ,
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 ,波澜又起。
13.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4.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分)


1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6~19题。(15分)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②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 (?http:?/??/?www.21cnjy.com?)上,妹妹染上的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 (?http:?/??/?www.21cnjy.com?)妹妹相符,医院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严肃地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
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 (?http:?/??/?www.21cnjy.com?)临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 (?http:?/??/?www.21cnjy.com?)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⑧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的又蹦又跳, (?http:?/??/?www.21cnjy.com?)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他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我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⑨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这不是孩 (?http:?/??/?www.21cnjy.com?)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6.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4分)
(1)
(2)
17.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了光彩”?(4分)


18.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9.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具体描述男孩“一番深思熟虑”的内容。(4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0.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家里、在学校 (?http:?/??/?www.21cnjy.com?)、在社会,有许许多多的事,像一盏盏灯,照亮了你的心扉,给予你精神力量,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生活告诉了你:做人要诚实,面对困难要乐观,荣誉不仅仅属于自己,要关爱别人……
请你选取一件事,以“这件事告诉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
要求:(1)选用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http:?/??/?www.21cnjy.com?)(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3)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表达方式恰当。(4)字迹工整,书写格式规范;不少于600字。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___
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作品有小说集《______
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又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菜畦( ) 鉴赏( ) 臃肿( )
攒成( ) 脑髓( ) 秕谷( )
蝉蜕( ) 确凿( ) 倜傥( )
淋漓( ) 书塾( ) 和蔼( )
鼎沸( ) 觅食( ) 收敛( )
云霄( ) 罕至( ) 朔方( )
头盔( ) 锡箔( ) 斑蝥( )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人迹罕至
(2)拗过去
(3)敛在盒子
(4)人声鼎沸
(5)机关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概括内容,完成下面结构图。

三、研读赏析
1.作者写百草园这个乐园内容丰富、趣味无穷。若请你来赏析第2段,你认为有哪些精彩之处?请找出一处说说你的理由。





2.“美女蛇”的故事是不是闲笔?可以删去吗?







3.百草园为什么这么让“我”留恋?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蝉蜕(tuì) 尴尬(ɡān ɡà)
木屐(jī) 玉簪花(zān)
B.系上(jì) 斑蝥(máo)
缠络(luò) 攒成(zǎn)
C.桑椹(shèn) 臃肿(yōng)
花圃(pǔ) 掸子(dǎn)
D.菜畦(qí) 倜傥(tì tǎnɡ)
拗过去(ǎo) 弥漫(mí)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相宜 鉴赏 性子很燥
B.确凿 讪笑 滑稽可笑
C.丑陋 碎裂 来势汹汹
D.嫉妒 篱笆 攒成小球
3.选出依照原文填写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___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___食的时候才好。 ___开一块雪,___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些秕谷,棒上 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着,看鸟雀们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便___住了。
A.盖 找 扫 露 撑 散 拴 拽 拉 扣
B.盖 觅 扫 露 支 撒 系 牵 拉 罩
C.盖 觅 扫 露 支 洒 系 拉 牵 扣
D.盖 寻 扫 现 枝 撒 拴 扯 拽 罩
4.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填在括号内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
(3)海燕象黑色的闪电。(  )
(4)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
(5)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
二、研读赏析
1.作者回忆了儿时的两处生活片段,作者是如何实现两个地点的转换的?体会“我”离开百草园时的心情。




1.与百草园相比,作者笔下的三味书屋怎样的?结合课文说说你的依据。







三、拓展延伸
句子仿写: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再塑生命的人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      》,作者是   国女作家 。在本文中,__________是再塑生命的人,是她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题目强调了老师对我的教育帮助意义之大。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截然( ) 企盼( ) 譬如( )
煎熬( ) 绽开( ) 繁衍( )
迁徙( ) 穿梭( ) 冥思( )
锦簇( ) 翼翼( ) 搓捻( )
3.解释下列成语
油然而生:
美不胜收:
花团锦簇:
不求甚解:
恍然大悟:
不可名状:
二、整体感知
1. 文中有一句话指出了莎丽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人生影响,请找出这句话。莎莉文老师为海伦?凯勒再塑生命,做了哪些事?





2. 在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三、研读赏析
1.课文为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有什么好处?







2.“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仿写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补全下面的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是_____________,能给人带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_____________,能给人带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是_____________,能给人带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的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请概括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有代表性的名言警句。


11.《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1-5章)
一、基础达标
1.作者及文学常识
孔子,名 ,字仲尼。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宋代的朱熹把《论语》和《 》
《 》《 》合称为“四书”。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 ) 愠( ) 逾矩( )
曾子( ) 罔( ) 殆 ( )
传不习乎( ) 不亦说乎( )三省吾身( )
二、整体感知
1.读文感知,理解大意,标注停顿。
2.再读文本,对照注释和参考书,翻译文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研读赏析
(1)第一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学习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学习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的范围。
(2)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可以看出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___________是指主观意识和社会规则达到了高度统一,不管怎么做都能与社会要求相契合了。
(4)第四章讲___________,强调了在学习中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5)第五章讲的学习方法是_________,阐述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
四、拓展延伸
在呼唤“诚信”的今天,我们如何评价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


第二课时(6-12章)
一、基础达标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箪 ( ) 瓢( ) 好之( )
曲肱( ) 焉( ) 笃志( )
二、整体感知
对照注释和参考书,解释下列词语,翻译文句。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研读赏析
1.第六章孔子高度赞扬了颜回的_______高贵品质。第八章的内容就是对此品质的很好体现。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七章通过比较,孔子强调了____________的重要性。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最好的证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来_____________,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4.第十章中,孔子以__________来喻时间,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四、拓展延伸
说说你对《论语》中下列句子的理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秕谷(bì) 拼凑(còu) 贪婪(lán)
小心翼翼(yì)
B.尴尬(ɡān ) 鉴赏(jiàn) 遗憾(hán)
恍然大悟(huǎnɡ)
C.皂荚(jiā) 威慑(shè) 确凿(záo)
众目睽睽(kuí)
D.铭记(mínɡ) 嘈杂(cáo) 笃志(dǔ)
曲肱(ɡōnɡ)
2.下面各组所列出的四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词语里面含有不正确的字,找出来画 上横线,改正在后面的括号里。(4分)
(1)云霄 弹簧 书孰 惭愧 ( )
(2)截然 感概 激荡 争执 ( )
(3)奥秘 踉跄 难堪 阻咒 ( )
(4)畅销 和蔼 渊搏 倘若 ( )
3.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
A.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不同的事物混合成为一体)
B.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C.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少有人来)
D.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4.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 )
A.随着天气变暖,空气湿度增大,各种病菌也油然而生。
B.上语文课,同学们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D.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本人愿意洗耳恭听。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钓鱼岛不可动摇。
B.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破坏。
C.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后,国务院“减灾办”迅速组织力量前往灾区救援并启动国家Ⅰ级救灾机制。
D.张翔平时学习很努力,他对自己这次单元考试充满信心。
6.默写。(6分)
(1) ,影入平羌江水流。
(2)正是江南好风景, 。
(3)《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
, 。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氛围的句子是: , 。
7.(2015·江苏南京中考改编)你为班级同学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5分)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3分)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 ② ③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2分)
④ ⑤
8.综合性学习。(5分)
教师节前夕,班上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把这次活动的内容、收获制作成手抄报,作为送给老师的节日礼物。
(1)为手抄报设计报名和栏目。仿照下面示例,写出报名和四个栏目名称。(3分)
【示例】报名:园丁颂栏目:课堂内外
①报名:
②栏目:A.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2)为手抄报写一段“编者的话”,说明这期手抄报的主题。(2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罔( ) 殆( )
10.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
11.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学而时习之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论语?十二章》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试卷上的除外)。(3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最后的抄袭(15分)
那是个酷热难当的日子。阵阵蝉鸣似沸腾的开水,钻进耳朵里,让人心烦意乱。开学已经一周了,由于原先的语文老师调走了,新老师一直没来,教室里闹哄哄的,两个男生甚至手拿扫帚在讲台前打闹起来。
这时,教室里突然多了一个人,一个穿洁白连衣裙的女孩,长发飘飘,微笑着,抱着讲义夹站在讲台上。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的人都睁大了眼睛。“同学们好。”她面向我们,微微一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大家上语文课,希望大家能喜欢我。”
那一瞬,我呆呆地看着新来的语文老师,脸莫名地红了,心如鹿撞。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只觉得有一朵洁白的云彩,在眼前飘来飘去,上面写满了一个懵懂少年隐秘的心事,忽远又忽近,甜蜜又忧伤。
我喜欢上了语文课。不但是我,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男同学都是这样。这种喜欢是因为白老师而引起的。但这种喜欢已足以改变一个人。语文课上,我不再开小差,而是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捕捉她的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
一次,白老师布置我们每人写一篇文章,参加全校的教师节征文比赛,体裁不限,题目自拟。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瞅着天棚,一句一句往外挤那些所谓的“诗”,写了有十几行,就再也挤不出一个字了。突然,我的目光在东墙上定住了,靠近天棚处有一张报纸,上面排列着一些分行的文字。我的心一动,跳上炕近前一看,不由得大喜过望,其中有一首诗居然就是写老师的。我忙找了张纸抄了下来。坐在桌前,迟钝的大脑细胞仿佛一下子被激活了,我以这首诗为蓝本,改头换面,一篇文采飞扬的作品诞生了。
征文交上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评选结果。两天后,我到办公室交作业,见白老师正在看那些征文。见到我,白老师招手叫我过去,她的手上拿着的正是我的那首诗。她微笑着,说:“这是你写的吧?”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跳加速,竟有些手足无措。“写得真好!”她顺口读出其中的几句,点着头,一副陶醉的模样。“看得出,你有写作的天赋,坚持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一名作家呢!”白老师认真地说。
我站在那儿,汗颜不已。天很热,白老师的身上传来一股淡淡的清香,偷偷吸一口,沁人心脾。
白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第二年暑假她便调走了。从此,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弹指一挥间,很多年过去了。前些日子同学聚会,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白老师也被请了回来。当我把签了名字的作品集恭恭敬敬递到她的手上时,她目光一亮,随即欣慰地笑了:“这些年经常在报上读到你的文章,真的很为你自豪啊!”一顿,她接着说:“上学时,我就发现你写作不错,记得有一次征文比赛,你得了全校第一名呢!”
我的脸红了,犹豫了一下,嗫嚅着说:“其实,那次比赛,我的那篇作品是抄袭的。”
周围的同学露出了惊奇的表情。白老师却面色平静,轻轻地笑了,看着我,说:“我早就知道那首诗不是你写的,但你做了加工,无论营造的意境,还是语言,都要比原作精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您早就知道?”我惊讶地问。
“是的,”白老师粲然一笑,“因为那首诗就是我写的。”
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4.小说开头部分描写了“酷热”的环境,中间部分也提到了“天很热”,试分析其作用。(4分)



15.作者在小说末尾说:“在整个人生中,那也是我最后一次抄袭。”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句话的含意。(3分)



16.白老师早就知道那次征文“我”交上去的诗歌不是“我”写的,但直到同学聚会时才点破,作者这样布置情节的好处有哪些?(4分)


17.这篇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举例赏析。(4分)


(二)你并不是个坏孩子(15分)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着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的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一件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窗玻璃,碎玻璃划破他的手,鲜血直流。
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来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选自《课外阅读》)
18.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3分)


19.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面句子的妙处。(3分)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20.“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21.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3分)



22.读完全文,你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 之情,同时,也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 之心。(3分)
四、写作。(50分)
23.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说真话,抒真情。
题一:我的老师
题二: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补充一个表达情感的词语,例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12.纪念白求恩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 ,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主要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等。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热忱( ) 殉职( ) 狭隘( )
鄙薄( ) 纯粹( ) 派遣( )
冀北( ) 拈轻怕重( )
3.解释下列词语
拈轻怕重:
冷冷清清: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二、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思考:
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找出每个段落的重点句,并归纳各段的要点。



二、研读赏析
1.第二段中哪些语句是属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介绍了白求恩的哪些方面?



2.第2-3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是如何论证的?




3.最后一段“从这点出发”中的“这点”指代什么?


4.最后一段“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三、拓展延伸
一般来讲,双重否定,它肯定的语气要比肯定句重,语意也更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请搜集整理一些双重否定的成语并辨析它的含义。
例如:无处不在——形容到处都是,遍及各处。

13.植树的牧羊人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本文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戳( )开 干涸( ) 缝隙( )
xū chóu zuó
废 劳 磨
tān kānɡkǎi jǔ
塌 山毛
páo
根问底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毛之地:
(2)刨根问底:
(3)坍塌:
(3)干涸:
二、整体感知
1.文章用 顺序记述“我”三次拜访牧羊人的情形,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2.以“他是一个_______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三、研读赏析
1.文中第2段和19段描写环境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什么想不到的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延伸
牧羊人长期义务植树,“把这片荒原变成了绿洲”,行为令人称赞。生活中类似“种树”的行为也有许多,你怎样看待这些事?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莫顿·亨特, (国别)作家,本文选自《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烧灼( ) 附和( ) 酷热( )
突兀( ) 怦怦( ) 嶙峋( )
啜泣( ) 晕眩( ) 呻吟( )
纳罕( ) 耸立( ) 灌木( )
参差( ) 哄堂( ) 恍惚( )
3.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1)形容长短不齐。 ( )
(2)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
(3)形容众人一起大笑。 ( )
(4)头脑发昏,眼睛昏花。 ( )
(5)迟疑,拿不定注意。 ( )
(6)事物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 )
(7)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 )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梳理记叙要素,概括文章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概括内容:


2.“我”遇险后,小伙伴是如何做的?你怎么看待他们的做法?



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内容,并概括出“我”爬下悬崖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研读赏析
1.谈一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2.课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说说“我”从悬崖这一课中学到了什么人生经验,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3.勾画第6段和18段景物描写的句子,说说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文章中的“我”,被困于悬崖之上,天已经很晚了又没人救你,你会怎么做?



15.诫子书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诫子书》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字______,三国时蜀汉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题目中“诫”的意思是_______
_____,“书”的意思是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夫 ( ) 澹泊 ( ) 淫慢( )
险躁( ) 时驰( ) 枯落( )
lì lú
精 穷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注停顿。
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德。非 澹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夫 学 须 静 也,才 须 学 也,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年 与时 驰,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2.重点词语解释
修身____________
致远____________
广才____________
淫慢____________
时驰____________
枯落____________
3.重点句子翻译
①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三、研读赏析
1.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四、拓展延伸
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第四单元检测题
(本试题共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书写:请仔细观察下图的书法作品,用楷书依次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4分)





二、积累与运用(28分)
1-5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异思迁 头晕目炫 随声附合 恍惚
慷慨
B.莫不关心 不毛之地 参差不齐 急燥
鄙薄
C.拈轻怕重 沉默寡言 哄堂大笑 坍塌
狭隘
D.麻木不人 刨根问底 惊慌失错 琢磨
殉职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有些人对任何问题都喜欢刨根问底。
C.班里的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
D.他的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同,所以大家都随声附和地称好。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在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的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C.对于他能否在本次朗诵大赛中胜出,老师抱有很大希望。
D.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临洮县在网络上建立了“微博城市广场”。
4.下列四个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诫子书》中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得从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做起。
C.“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着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
D.妈妈问我:“午饭你喜欢吃面条,还是米饭?”
5.下列选项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白求恩》节选自《毛泽东选集》,白求恩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让·乔诺,是法国作家。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D.《诫子书》的作者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6.古诗文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______________, 非志无以成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
⑦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10分)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识到。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让我们的心灵世界逐渐变得广阔,变得丰富多彩。少年正是读书时,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一生。
现在,同学们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给本次活动确定主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营造活动氛围,推荐一则读书的名人名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准备采取哪些形式来开展活动:(写出两个活动,2分)
如:举行一次读书问卷调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4分)
栏目一:新书速递
内容简介:推荐最新上市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图书,并简介该书的作者、内容。
栏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夫君子之行 (   )
(2)俭以养德 (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
(6)多不接世 (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5.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填空1分,回答2分,共3分)


6.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读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3分)



四、现代文阅读(28分)
(一)纪念白求恩(节选)(18分)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请,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人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解释下列词语(2分)
拈轻怕重:
见异思迁:
2.第一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_____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_____句。“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第一段文字夹叙加议的特点十分明显,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_____句。(只填写序号即可)(3分)
3.“无不为之感动”中加点的“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___,“之”指代的是__________;“这对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