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吉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9-27 19:1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吉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2019.6
地理试题
(测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下图示意我国某年12月18日霜冻线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与甲地周围霜冻线呈闭合状关联度最密切的是
A.紫色土广布 B.盆地地形低洼 C.距冬季风源地远 D.森林覆盖率高
2.该日,乙地区
A.日最高气温低于0℃ B.大气逆辐射强
C.河流进入结冰期 D.柑橘受灾严重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域与畜牧业区域相交汇合过渡的地带。下图示意农牧交错地带分布,据此完成3-5题。
3.农牧交错带附近
A.海拔较高,地形平坦 B.多少数民族分布
C.气候湿润,水源丰富 D.生态环境相对稳定
4.划定我国南北方农牧交错带范围的主要自然指标分别是
A.水分、水分 B.热量、热量 C.水分热量 D.热量、水分
5.为加快促进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调整工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B.坚持生态优先,全面退耕还林
C.推行保护性耕作,提升旱作农业规模 D.坚持种养结合,推进增饲减粮
河南省信阳市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信阳毛尖”闻名遐迩,被誉为绿茶之王”。据此完成6-8题。
6.最能体现信阳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A.三省通衢,战略要地 B.豫风楚韵,相互交融
C.江河淮汉,稻穗飘香 D.山水秀丽,毛尖之都
7.信阳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美誉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B.地处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过渡带
C.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处 D.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
8.与江南茶区相比,“信阳毛类肥厚多毫、品质上乘,主要得益于
A.雨量充沛 B.土壤深厚疏松 C.冬季气温较低 D.昼夜温差大
下图示意祁连山北坡北大河支流柳泉沟上游某水文观测站(海拔3713米)8月1日至9月30日逐时径流量变化。据此完成9-10题。
9.8月份,逐时径流涨落幅度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气温 C.蒸发 D.下渗
10.与8月份相比,9月份逐时流量涨落幅度减小,可能原因是
A.蒸发量增加 B.下渗量增加 C.新雪覆盖增加 D.降水量减少
在一个研究周期内,湖冰存在期是指湖泊开始冻结至完全消融之间的时间段。下图示意青海湖湖冰开始结冰日期和完全消融日期(日期均采用年内第几天)及周内平均风速。据此完成11-13题。
11.从整体看,青海湖开始冻结期大约出现在
A.11月中旬 B.11月下旬 C.12月中旬 D.12月下旬
12.青海湖湖冰存在期最长出现在
A.2000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10年
13.周平均风速较大的年份,湖冰开始冻结期较早的原因是
A.风速越大,湖面散热强度越大 B.风速越大,湖面散热强度越小
C.风速越大,对湖冰的破坏作用越大 D.风速越大,对湖冰的破坏作用越小
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部山地丘陵区,森林覆盖率82.9%。下图示意安徽省黄山市乡村聚落分布密度(个/km2),完成14-15题。
14.影响黄山市乡村聚落密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经济
15.与乡村聚落密度呈负相关的要素是
A.人口密度 B.水系干支流级别 C.耕地面积 D.距离交通线远近
植被覆盖指数(NDVI)是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用于反映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下图示意我国黄淮海农作区植被覆盖指数差异及变化,据此完成16-18题。
16.推测,①②地区
A.①地区可能位于冀北山区 B.②地区可能位于豫南平原
C.①地区为一年二熟制 D.②地区为一年三熟制
17.影响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指数分布格局的主导因素是
A.耕地面积 B.积温 C.降水量 D.劳动力
18.①地区的主要耕作制度是
A.春小麦一水稻 B.冬小麦一夏玉米 C.冬小麦一水稻 D.春小麦一夏玉米
下图示意以贵阳为中心的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贵州省高铁项目的建成,将会
A.改变沿线地表形态 B.加快西电东送
C.加快与东北地区互联互通 D.加快旅游资源开发
20.贵州省高铁建设桥隧比例较高,主要原因是
A.自然保护区较多 B.地形地质状况复杂
C.经济发展水平高 D.植被覆盖度高
下图示意2002—2012年江苏省制造业重心变动轨迹。据此完成21-22题。
21.江苏省制造业的分布重心
A.总体重心移动距离东西向大于南北向 B.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布重心偏北
C.总体重心先向东南后向东北移动 D.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布重心偏北
22.江苏省
A.苏南区位优势逐渐丧失 B.苏北劳动力价格高
C.省内产业转移趋势明显 D.省内矿产资源丰富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3-25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6-27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省泗阳县地处苏北平原,“冬春两茫茫,风起飞沙扬,春播一碗种,秋收半碗粮”是泗阳上世纪60—70年代的真实写照。1975年,引种推广速生南方型杨树,泗阳林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被誉为中国“杨树之乡”。泗阳林业加工企业普遍依家而建、临路而设,全县拥有2200多家中小企业,大部分以半成品外销,全县从事木材加工及相关产业的达8万多人。
苏北灌溉总渠西起洪泽湖,东至扁担港口的大型人工河道,渠道全长168千米。1952年5月竣工。现总渠沿线分别建有高良涧进水闸、运东分水闸、阜宁腰闸、六垛挡潮闸,并在高良涧,运东、阜宁闸附近分别建有水电站、船闸等建筑物。
(1)简述泗阳县的地理位置。(3分)
(2)指出苏北灌溉总渠的两大主要作用及六垛南闸的特殊功能。(3分)
(3)说明泗阳县林木加工企业数量大规模小的存在条件。(6分)
24.(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满洲里市地处中俄蒙三国交接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是欧亚第一大陆桥的战略节点和最重要、最快捷的国际大通道。2017年,满洲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20.7:77.3,全市旅游总人数758.3万人次。
满洲里位于中温带半干旱地区,春季干燥风大,夏季温凉短促,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冬季寒冷漫长。
呼伦湖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湖水通过额尔古纳河汇入黑龙江,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历史上其范围曾不止一次的扩大与缩小。
(1)分析满洲里四季气候特征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8分)
(2)推测历史时期当呼伦湖面积缩小时湖泊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4分)
(3)说明满洲里第三产业比例较高的原因。(4分)
25.(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晴隆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州东北面,总面积1309.8平方公里,年均气温14.1℃,全年无霜期356天,总人口3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6%。境内山高、坡陡、谷深,岩溶发育强烈,是石漢化最为严重的区域。晴隆县为山区农业县,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老百姓始终无法摆脱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怪圈,为责州省重点扶贫的4个贫困县之一。
2000年,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组建晴隆县草地畜牧业开发中心,实行“草地中心十养羊专业合作社十农户”的运作机制,利用山区草地资源,从澳大利亚引进种草和优质肉羊,在25°以上的坡耕地(占土地面积65%)和石漠化严重的乡村种草发展肉羊养殖;同时构建以农户养殖为基础的集群产业,建立集肉羊屠宰、包装、冷藏、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并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使种草养羊成为晴隆县的支柱产业,破解了生态脆弱区农村贫困与生态退化恶性循环的怪圈。“晴隆模式”成为岩溶山区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草地畜牧业结合发展的一面旗帜。
(1)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晴隆县“贫困十石漠化”生态怪圈的形成过程。(6分)
(2)从牧草角度分析晴隆县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优势条件。(6分)
(3)指出晴隆县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对当地经济、生态、社会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6分)
请考生在第26、27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唯一以高峰丛深洼地为主的国家级地质公园,位于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北部七百弄乡和板升乡境内。七百弄风光神奇罕见,公园内有各种形状的洼地2566个,以山奇、水秀、湖旷、峡险、洼深、石美、洞幽为特色,奇山秀水交相辉映,各领风骚。当地多砂石路,瑶、壮等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极度贫困,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知名度较低。
分析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知名度较低的原因,并指出当地政府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应该采取哪些举措?
2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3,北纬29°49′。保护区南面紧接长江,北面和东面为长江故道环绕,西面是防洪民堤,堤内为农业区,面积1567公顷,是典型的江河泛滥湿地。与其他自然保护区不同,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建立的目的不是保护区内现存的自然对象,而是为了把野外早已灭绝的麋鹿的人工种群重新引进到它们原来生活的自然栖息地,并重建自然种群。
分析天鹅洲故道湿地成为麋鹿保护区的条件及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影响。
吉安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2019
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C
D
B
D
D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A
B
D
C
B
B
D
B
题号
21
22
答案
B
C
23.【答案】(1)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江苏省北部;苏北平原南部;南濒洪泽湖。(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3分)
(2)主要作用:灌溉、排洪。(2分);特殊功能:阻挡咸潮入侵。(1分)
(3)林木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2分)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2分)增加当地就业机会,获得经济效益当地政府支持。(2分)
【解析】(1)从南北方过渡带、省内位置、地形区位置、与湖泊相对位置分析。(2)苏北灌溉总渠的作用主要从排涝排洪、灌溉、航运、发电等方面回答;六垛南闸为挡潮闸,可以阻挡海潮入侵,减少泥沙对河道的淤积。(3)主要从生态系统和树种结构、病虫害、杨絮对人体健康、空气、火灾等方面的影响分析。
24.【答案】(1)春季风蚀作用较强,易造成草场退化;(2分)夏季热量条件差,农作物生长期短;(2分)秋季霜冻早,多低温、冻害;(2分)冬季低温易造成牲畜冻伤甚至死亡。(2分)
(2)水位不断下降,湖泊缩为湿地和不连续的小湖泊;(2分)由外流湖变为内陆湖;湖水含盐量增高,甚至会变为微咸水湖。(2分)
(3)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铁路交通和开放口岸促进当地仓储、贸易、物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第三产业比例较高。(4分)
【解析】(1)主要结合当地气候资料图,从春季干燥多大风对草场资源的破坏、夏季短促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秋季降温快多霜冻对种植业产生冻害、冬季寒冷漫长对畜牧业的危害进行分析。(2)主要从水位变化、湖水排泄与流域特点、盐分含量等方面分析。(3)主要结合其地理位置、交通和边境口岸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分析。
25.【答案】(1)喀斯特山区土壤贫瘠,粮食单产低,人们生活贫困(文化程度低);(2分)随着人口激增,当地群众通过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等方式增加耕地面积,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形成石漠化;(2分)伴随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粮食单产进一步减少,贫困加剧,从而导致新一轮的毁林开荒,最终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2分)
(2)季风气候,温凉湿润,草类茂盛且生长期长;天然草山、草坡多,草场面积广阔;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牧草种类丰富;环境(水、土、气等)污染少,牧草质量优。(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3)调整了农业结构,延长了产业链,实现种草、养殖、加工多元化发展;(2分)退耕还草、羊粪还田有利于生态修复,减少地表裸露和水土流失,缓解了石漠化发展和人地矛盾;(2分)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2分)
【解析】(1)主要结合当地人口增长、落后思想、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按照“贫困一掠夺式开发方式一环境退化一进一步贫困”的思路分析。
(2)主要结合气候、土地、地形、地势、生态环境等方面从牧草的生长期、种类、面积质量分析。(3)主要从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分析。
26.〖答案】原因:地形崎岖,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资金投入少;开发程度低,接待能力较差;地处偏远,距发达地区距离远。(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得4分)
举措: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加快交通、宾馆、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对外宣传,增加知名度;加快旅游消费产品开发,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
【解析】知名度低的原因主要从交通、资金、接待能力、距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举措主要从资金、政策、基础设施、宣传、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回答。
27.【答案】条件: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水质良好,环境质量优良;湿地植被发育良好,牧草丰富。(6分)
影响:重建麋鹿野生种群,实现麋鹿自我繁育;促进了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4分)
【解析】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质、植被等地理要素分析。影响主要从麋鹿自然繁殖、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