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张PPT。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2课时 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人类活动产生了 效应和城市 效应。 温室 热岛 2.关于城市出现“热岛”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温增高 B.人口高度密集
C.空气严重污染 D.能量消耗较多
3.“温室效应”的成因主要是受( )
A.地形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BB4.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C5.材料
水稻是一种喜温的农作物。气温高,水稻长得快;气温低,水稻长得慢。如果气温在10℃以下,水稻就不能正常发芽。热带全年高温,种植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亚热带冬季气温较低,水稻从春到秋都能生长,一年可以收获两次;到了温带,水稻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水稻生长也需要较多的水。降水多的地方,适宜种植水稻,干旱地区,如果没有充沛的水源供灌溉,就不能种植水稻。
(1)阅读材料,你认识到气候对什么方面影响大?答: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2)阅读材料,你认识到气候有哪两大要素?它们对人类的生产有哪些方面的影响?答: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气温对农作物生长快慢的影响很大,并决定一年能种植几次农作物;农作物受降水的影响也很大,有些地区因为缺少降水和灌溉水源而不能种植水稻,有些地区降水丰富能种植水稻。本课结束课件11张PPT。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1课时 影响气候的因素1.气候是某一地区 的天气特征,它包括 和 。
2.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 、 、 。 长时间 平均状况 极端状况 太阳辐射 海陆性质差异 地形的影响 3.下列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 )
A.小雨加雪 B.晴空万里 C.四季如春 D.台风
4.中国的冬季北方明显比南方寒冷,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距离海洋的远近
C.离冷锋的远近 D.地形CA5.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其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大
B.海水的比热小
C.海水的温度变化不大
D.海水的蒸发量大A6.相对于天气而言,气候反映的大气状况是( )
A.短期而多变 B.短期而稳定
C.长期而多变 D.长期而稳定D7.在对流层,地面高度平均每上升100米,理论上气温平均下降约( )A.0.1℃ B.0.6℃ C.1℃ D.6℃B8.北半球中高纬度的陆地上,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出现在一年中的( )
A.1月7月 B.7月1月 C.2月8月 D.8月2月
9.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影响 B.海陆比热差异
C.气压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BB10.下列季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大陆气压低于海洋气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
C.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推移而显著变化
D.季风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B11.有关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地势升高而升高,平均0.6℃/100m
B.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水
C.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低
D.地势越高,降水越丰富B12.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到A、C两地避暑的原因是( )A.A处地处迎风坡,降水多;C处沿海降水多
B.A处在山顶,海拔高,气温低;C处在海边,海水对气温有调节作用
C.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弱;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强
D.A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处空气稠密,太阳辐射弱B本课结束课件24张PPT。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2课时 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候变化
1.绘制了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的科学家是我国的气象学家 。
2. 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
3.气候变化四个时期: , ,寒冷时期,气候波动时期。
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 趋势。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的特点。 竺可桢 气温变化 温暖时期 寒暖交错时期 上升 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
(1)有利于改良气候的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的农业灌溉等。
(2)引起气候恶化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过度放牧等。
2.温室效应——指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产生的人为原因:含碳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植被的破坏。
3.城市的“热岛”现象——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1.目前,全球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气温是直线上升的
B.气温是直线下降的
C.气温总体上是波动上升的
D.几乎是不变的C2.我国气候变化可能分为:①温暖时期、②寒冷时期、③寒暖交错时期、
④气候波动时期,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A3.近年来,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加强
B.暖流增强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
D.降水增加C4.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等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③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A5.小宇同学发现,附近超市里,一年四季均可买到任何季节生长的“时令”鲜蔬,这就是反季节蔬菜。这个现象说明了( )
A.蔬菜的适应能力很强
B.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形成不同生活和生产方式
C.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部气候条件
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不利影响C6.下列人类活动能改良局部地区小气候的是( )
①植树造林 ②毁林开荒
③修建水库 ④向大气中排放废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C(1)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 。
(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
(3)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有
。 不断增加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植被的破坏等 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降水干湿状况发生变化等 8.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会引起海平面升高外,还会引起的环境变化有( )
①中纬度温带地区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 ②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③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④由于海水蒸发旺盛,全球降水量将会大量增加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A9.城市里的温度比郊区要高,这就是所谓的城市“热岛”效应。例如,上海年平均气温要比近郊高1.1℃,柏林要比郊区高1.0℃,莫斯科要比郊区高0.7℃。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
A.城市中的建筑多是白色,反射太阳辐射热量的能力强
B.城市中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因而用于蒸发水量损耗的热量很少
C.城市人口多,建筑物密度大,吸收太阳辐射热量的能力强
D.城市中的绿化要比郊区好C10.读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回答(1)~(3)题。(1)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危害( )
A.正确 B.错误
(2)“热岛效应”导致市区温度升高,改善了郊区空气质量( )
A.正确 B.错误
(3)请提出两点切实可行的建议,用于改善“热岛效应”。
。 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城市人工水面 AB11.读下图“地形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迎风坡是 坡,此坡降水较 (填“多”“少”),产生的原因是
。 A 多 暖湿气流在前进途中遇到山脉的阻挡,被迫抬升,而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开始降低,水汽冷凝后凝结降雨 (2)此图反映的是 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3)山越高,降水越多,对吗?请分析原因。
。 地形 不对。因为在一定的海拔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充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但超过一定的高度,空气的水汽不足,随着海拔高度的再提升,降水减少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工作组”最新完成的一份报告草案宣称,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很有可能是近50年来全球气温升高的重要原因。
材料二 漫画:“啊!地球出汗了!”(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 、 、 ,此外,材料一、二告诉我们,气候还受 的影响。
(2)“地球出汗了”是指全球 现象,又称温室效应,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 等温室气体含量增加产生的。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 人类活动 气候变暖 二氧化碳 (3)将下列知识重新排序,组成联系,并将序号填入对应空格内:
A.全球气温升高 B.海平面上升
C.二氧化碳增加 D.燃烧煤、石油
E.沿海低地被淹 F.两极冰川融化(4)过去500年地表年平均温度变化如下表所示:若仅根据表中数据显示的地表年平均温度变化趋势,预测2100年地表的年平均温度约为 ℃。 14.4 本课结束课件22张PPT。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2章 天气与气候第1课时 影响气候的因素一、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和 。 气温 降水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纬度高的地区气温 ,纬度低的地区气温 。
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地区在热带。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降水多;内陆地区气温的变化大,降水少。主要原因是土壤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陆地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每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低 高 三、季风
1.定义: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
2.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3.风向: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4.性质:我国冬季盛行 风,故干燥少雨,夏季盛行 风,故湿润多雨。
5.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偏北 偏南 1.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描述中,属于气候特点的是( )
A.狂风暴雨 B.四季分明
C.电闪雷鸣 D.晴空万里
2.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面状况
C.太阳辐射 D.海陆分布BC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天气环境
C.太类活动 D.地势不同D4.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这是因为我国(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季风区广大 D.雨热同期B5.下列有关季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南季风的成因是夏季陆地气压低于海洋气压
B.西北季风的成因是冬季海洋气压低于陆地气压
C.季风的特点是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显著变化
D.风向季节变化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D6.下列现象主要由纬度因素造成的是( )
A.欧洲西海岸地区终年湿润的气候
B.澳洲东海岸降水多,西海岸降水少
C.近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黑龙江冬季漫长寒冷,而海南终年如夏D7.世界的气候是复杂多样的,受到了纬度位置、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列关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热相同,气温完全一致
B.降水不受纬度因素影响,只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降水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在低纬度地区比较明显
D.一般是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D8.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C9.陆地受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比陆地沙石的比热大
B.海水的比热比陆地沙石的比热小
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上的风力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A10.唐朝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而自西域归来的李白却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试从科学角度分析这两种风分别是( )
A.夏季风、冬季风 B.西北风、东北风
C.冬季风、夏季风 D.秋季风、春季风A11.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C12.读如图所示的“气温日变化图”,回答问题:(1)A、B两地温差较大的是 地,温差达到 ℃。
(2)假如A、B两地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那么 是海洋, 是陆地。
(3)假如A、B两地都陆地,且两地都在种植哈密瓜,那么, 地的哈密瓜肯定会更甜一点。 A 15 B A A 13.如图所示,A地海拔200米,B、C两地海拔2200米,且A地长年刮东风。请据图回答问题:(1)B地与A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A地和B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理论上两地的温差为 ℃。
(2)B地和C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地,判断理由是:B地位于 ,C地位于 。
(3)山地两侧的气候不一样,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 (填字母)。
A.气温高,降雨多 B.降雨多,气温无差异
C.气温低,降雨少 D.气温高,降雨少 2000 B 12 B 迎风坡 背风坡 B 14.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滨海地带,常形成“海陆风”,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 。
(2)白天是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升温的过程,由于比热不同,白天陆地升温比海洋
,气温比海洋上空 ,因此气压比海洋上空 ,由于空气的运动总是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因此白天风就从 吹向 ;晚上则由于陆地降温比海洋 ,导致晚上风就从 吹向 ,这样白天和晚上就形成了风向不同的海陆风。 大 快 高 低 海洋 陆地 快 陆地 海洋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