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4章 电路探秘第2课时 电阻一、电阻
1.概念: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 作用,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强,电阻就 。
2.符号:电阻用字母 表示,电阻在电路中的元件符号为 —— 。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 ,简称欧,符号为 。比欧姆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兆欧(MΩ)=
千欧(kΩ)= 欧(Ω)。 阻碍 越大 R 欧姆 Ω 103 106 1.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是( )
A.安培 B.伏特 C.欧姆 D.瓦特
2.a、b两根电阻丝,a比b短,b比a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电阻一定比b的电阻小
B.a的电阻一定比b的电阻大
C.a、b的电阻一定相等
D.电阻大小无法比较CD3.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温度一定时,它的大小( )
A.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
B.只决定于导体的长度
C.只决定于导体的横截面积
D.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D4.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 ,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
、 。
(1)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越长,电阻 。
(2)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 。
(3)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的导体,其电阻 。
(4)导体的电阻还跟 有关。 性质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越大 越小 不同 温度 5.如图所示为“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电路. A、B 之间接导体.
(1)本实验通过 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小明发现手边只有一根较长的金属丝,他可以探究导体的电阻是否与
和 有关。 电流表示数(或灯泡的亮暗) 长度 横截面积 6.在“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可供选择的导体规格如下表所示,要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之间的关系应选择 ;要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时应选择 ;要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时应选择 。 1、3(或2、4,或5、7,或6、8) 1、2(或3、4,或5、6,或7、8) 1、5(或2、6,或3、7,或4、8) 7.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査,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有的直径要小。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B.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C.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D.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D8.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再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A.增大了 B.减小了
C.和原来一样 D.都有可能 B 9.如图所示,将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铁棒AB和CD连接在一起接入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电阻大,电流小
B.CD段电阻小,电流大
C.AB段电阻大,电流与CD段相等
D.CD段电阻大,电流与AB段相等 C 10.如图所示电路中,金属板M与N之间夹着一滴水银,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一些时,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A11.一个灯泡的铭牌上标着“PZ220─100”,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1,后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得它的灯丝电阻为R2=48.4Ω,发现R2比R1大10倍以上,这是由于( )
A.前一次测得的阻值必定是错的
B.后一次测得的阻值是错的
C.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属于这种导体
D.不论什么导体,都是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C 12.某种 金 属 温 度 升 高 时, 电 阻 变大. 图为该金属的电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t2 时刻的温度比t1 时刻 (填“高”或“低”). 当其温度降得足够低时,它的电阻将变为 ,这种现象叫作 . 低零超导 现象13.铅笔芯是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的。不同类型的铅笔的笔芯软硬程度不同,其中6 H的铅笔芯最硬,6 B的铅笔芯最软,H B的铅笔芯软硬居中。铅笔芯是导体,那么铅笔芯的电阻大小与其软硬度是否有关呢?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这个问题。他先后将6 B、H B和6 H的铅笔芯分别接入电路A、B两点之间,通过观察
,比较出三者电阻的大小。用此方法比较电阻大小的依据是 。他选取的这三支铅笔芯应满足的条件是
。电流表示数 相同电压下,电流越小电阻越大 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 14.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将a、b、c、d四段导体分别接入电路。经过测量,得到下表所示数据:(1)实验中,通过比较电路中 的大小,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控制 和 相同、材料不同的导体进行实验;
(3)选取导体 (填导体代号)对比可知: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有关。 电流(或电流表示数) 长度 横截面积 b,c 本课结束课件24张PPT。第4章 电路探秘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1课时 物质的导电性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干燥的空气是绝缘体,潮湿的空气会导电;纯净水是绝缘体,水溶液会导电;玻璃在通常情况下是绝缘体,被烧红时会导电。二、物质导电的原因
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是内部的导电机制不同。导体内部有大量的可以
的电荷,如:金属导体内部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是 ,酸、碱、盐等水溶液中自由电荷是 。当导体两端加上电压时,做热运动的电荷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并不是没有电荷,而是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可能导电,如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它的导电能力会逐渐增强。 自由移动 自由电子 正、负离子 1.下列物体中,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A.金属、盐水、人体
B.金属、人体、橡胶
C.金属、玻璃、大地
D.大地、盐水、玻璃A2.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绝缘体一组的是( )
A.干燥的空气、塑料、人体
B.陶瓷、湿木材、橡胶
C.干燥的空气、油、塑料
D.玻璃、油、大地C3.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导电
B.玻璃是绝缘体,烧红的玻璃却能导电
C.电工材料只能用导体
D.食盐是导体B4.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
B.金属丝外包上绝缘体就不导电了
C.绝缘体接在电路中,仍有极微小的电流通过
D.绝缘体内还有自由电荷B5.金属导体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 )
A.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B.有大量的原子核
C.有大量带正电的质子
D.有大量的空隙A6.小军怀疑家里饮用的“纯净水”不纯净,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电学实验来证明。如图是小军设计的电路,其中A、B为两金属棒,放在玻璃杯C中,小军取一小杯“纯净水”倒入C中,若灯亮,则“纯净水” (填“纯净”或“不纯净”),这是因为 ;如果灯不亮,则 。 不纯净 水中溶有其他物质形成的溶液是容易导电的 是纯净水,纯水是绝缘体 7.如图是同学们实验用的带灯座的小灯泡,通常情况下都是由导体构成的一组( )
?
B.灯丝和玻璃外壳
C.金属螺旋和玻璃外壳
D.接线柱和塑料螺旋帽A.灯丝和接线柱 A8.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橡胶是导体,因为其内部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B.玻璃、橡胶是绝缘体,因为其内部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C.金属、大地是导体,因为其内部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D.金属、大地是导体,因为其内部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C9.下列关于半导体和超导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B.硅、锗都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C.水银在-269 ℃时,会变成超导体
D.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没有实际用途D10.为了验证玻璃在加热烧红时也能导电,同学们利用白炽灯、灯丝已断的灯泡玻璃芯、酒精灯、插头、导线若干,设计好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C11.如图所示是一种门铃按扭开关构造的截面图,其中( )
A.A、B 是导体,C、D 是绝缘体
B.C、D是导体,A、B是绝缘体
C.A、D是导体,B、C是绝缘体
D.A、B、C、D都是导体A12.为了描述物体导电能力的强弱,我们引入电阻的概念。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此时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增强,故其电阻阻值会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阻碍作用 增大 13.如图所示,将废灯泡的灯芯接入电路中时,电流表的指针并不偏转,当用酒精灯对灯芯的玻璃柱加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电流表指针 ,这表明了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 。 偏转 导体 14.某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导体电阻的知识后,对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
①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②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的质量有关;
③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将电路中的a、b两金属片分别插入甲、乙、丙、丁溶液中所示位置(金属片a、b每次插入溶液中的深度都相同)进行探究:(2)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甲、乙所示位置可探究猜想 (填序号),为了探究猜想②应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 所示位置。
(3)将金属片a、b分别插入乙、丁所示位置,若I乙≠I丁,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
(4)这个实验用到了科学中最常用的探究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① 甲、丙 食盐水溶液的导电性能与溶液中两金属片间的距离有关 控制变量法 本课结束课件10张PPT。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4章 电路探秘第1课时 物质的导电性1.根据材料的导电性能,材料可以分为 、半导体和绝缘体。导体的导电性能一般比非金属 (填“强”或“弱”);有些物质如硅、锗等的导电性能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常称作 。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能够 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几乎没有 ,金属导电靠的是 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的。 导体 强 半导体 自由移动 自由电荷 自由电子 2.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B.金属能导电的原因是金属里面有自由的电子
C.绝缘体也能带电
D.绝缘体不能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没有电子D3.如图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在金属夹A、B之间分别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和塑料尺,小灯泡能发光的是( )
A.硬币和橡皮
B.塑料尺和铅笔芯
C.硬币和铅笔芯
D.橡皮和塑料尺C4.人体、玻璃、橡胶和碳棒这四个物体中,属于导体的是( )
A.玻璃和橡胶 B.人体和碳棒
C.只有人体 D.碳棒和橡胶
5.高压输电网中的铁架与导线之间必须用绝缘材料连接,由于长期暴露在室外,要求这种材料的性质相当稳定。下列材料最适合的是( )
A.铝合金 B.橡胶 C.干木材 D.陶瓷BDC7.小明同学找来了四种物质,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在相同的条件下检测其导电性能。实验观测到的电流表示数和灯泡发光情况记录如下,则下列物质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
A.食盐水 B.酱油 C.醋 D.花生油A8.飞行的飞机与空气摩擦后会带上电荷,为了避免着陆时可能造成的事故,可通过飞机起落架着陆时机轮上的轮胎将机身上的电荷导入地下,则这种轮胎应用 (填“导电的”或“不导电的”)材料做成。 导电的 9.考试时同学们要用2B铅笔填涂机读卡,以便电脑可以直接读取机读卡上的答案,这是因为2B铅笔中的石墨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老师建议同学们使用“考试专用笔”,若使用了不合格的2B铅笔,则铅笔芯的导电性变 (填“强”或“弱”),可能使电脑无法识别。 导体 弱 本课结束课件10张PPT。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第4章 电路探秘第2课时 电阻1.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
B.导电性能好的导体电阻小
C.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D.导体的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C2.关于导体的电阻,如果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导线比铜导线的电阻小
B.两根铜导线,长的比短的电阻大
C.长度相同的两根铝丝,粗的比细的电阻大
D.长度相同的两根铝丝,粗的比细的电阻小D3.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两根电阻丝(温度相同),a的长度小于b的长度,则( )
A.a的电阻大于b的电阻
B.a的电阻等于b的电阻
C.a的电阻小于b的电阻
D.无法判断a与b电阻的大小C4.导体电阻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导体的材料
B.导体的长度
C.导体的横截面积
D.通过导体的电流C5.白炽灯的灯丝断开后,可把断开的灯丝搭起来继续使用,这时灯丝的( )
A.导线的长度变短,电阻变小
B.导线的横截面积变细,电阻变大
C.导线的材料变了,电阻变了
D.电阻没有变化A6.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兵、小红两位同学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规格、材料如下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1)为了验证上述猜想①,应该选用编号为 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如果选用编号为A、C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填序号);如果选用编号为A、D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填序号)。分别将A和D两电阻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间时,电流表示数不相同,由此,初步得到的结论是: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 。 A、B ② ③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有同学认为:可以根据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接入的电阻丝的变化情况。老师指出: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
(3)在最近几年,我国城乡许多地区进行了输电线路的改造,将原来细的铝质输电线换成较粗的铝质输电线,这样就 了输电线的电阻(选填“增大”或“减小”)。 不明显 减小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