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第一课时
一、基础达标
1.作者
臧克家, ,山东诸诚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 》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 》。
2.给加点的字注音
衰微( ) 弥高( ) 赫然( )
迭起( ) 小楷( ) 卓越( )
迥乎不同( ) 潜心贯注( )
气冲斗牛( ) 锲而不舍( )
群蚁排衙( ) 兀兀穷年( )
3.解释下列词语
目不窥园:
诗兴不作:
一反既往:
潜心贯注:
慷慨淋漓:
二、整体感知
4.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的?
5.在这两个方面,他的“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作者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印证?
6.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中原话回答)
7.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三、拓展延伸
8. 请搜集闻一多的生平事迹,请列举一二。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9.指出下面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 )
(3)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 )
10.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的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 )
(2)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 )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 )
二、研读赏析
1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2.学者和民主战士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
1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这六件事?
14.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三、拓展延伸
15.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说和做呢?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答案
一、基础达标
1.诗人,《老马》,《烙印》
2. shuāi mí hè dié kǎi zhuó jiǒnɡ qián dǒu qiè yá wù
3.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
二、整体感知
4.文章是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5.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 “做”了也不“说”;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写作《唐诗杂论》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它两个事例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其中第一件事详写,后两件事略写。搞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大骂特务;参加游行示威;
6.“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或“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
7.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8.略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9.比喻,比拟,反复。
10.记叙,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研读赏析
11.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12.因为作为学者搞学术研究就要专心致志心无杂念才能有更好的发现,做了再说他的研究也更有说服力;而作为革命家需要号召更多的人一起加入革命事业,然后一起行动,说了跟着做不矛盾.
13.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对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14.(1)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2)把我们民族比作一个病人,“望”是第一步,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才仅仅走出了第一步。(意对即可)
(3)“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15.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