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土地的誓言》学案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土地的誓言》学案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9 09:58: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土地的誓言

一、基础达标
1.了解作者
端木蕻良,原名____________,辽宁省昌图人,________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_______________《大地的海》《长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痛( ) 嗥鸣( ) 怪诞( )
亘古( ) 谰语( ) 蚱蜢( )
镐头( ) 默契( ) 田垄( )
污秽( ) 蕻 ( )
3.解释下列词语。
炽痛: 嗥鸣:
斑斓: 怪诞:
亘古: 默契:
污秽: 谰语:
二、整体感知
4.本文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5.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研读赏析
6.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


7.有人说第一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8.文中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9.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四、拓展延伸
10.文章多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写一段话表达出你对某事物的依恋。
A.“当我……当我……当我……”
B.“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
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D.“在春天……在盛夏……在秋日……在严冬……”

7.《土地的誓言》答案
一、基础达标
1.曹京平 现代 《科尔沁旗草原》
2.略
3.炽痛:热烈而深切。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怪诞:奇怪,古怪。
亘古:整个古代。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不干净。不干净的东西。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二、整体感悟
4.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接抒情。
内容的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5.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愿意为故乡而战而牺牲的情感。
三、研读赏析
6.白桦林、高粱、豆粒、黑土地、山雕、 鹿群、煤块等,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他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他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他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表达他了对被日寇占领的东北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
7.不能删。因为“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很容易引发人们想像到东北的父老乡亲像红玉一样的脸庞,像黑玉一样的眼睛,使人想到仍在日寇铁蹄下呻吟的故乡亲人。“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这两句虽是不好的事物,但确是东北地区“特产”很容易激发人们思乡之情。
8.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造成连贯、逐渐增强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9.人称的变化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文章正是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共鸣,这一点值得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
三、拓展延伸:
10.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