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府、孔林、孔庙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把孔子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你能阐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这一决定的理由吗?第8课 百家争鸣学习目标1.了解老子和孔子的思想主张。(重点)
2.知道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3.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难点)一、老子 姓名:
时代:
籍贯:
著作:
身份(或地位):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朴素辩证法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比喻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坏
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
发出坏的结果。)归纳总结:
道家学,老子建,《道德经》里思想全。
凡事物,皆两面,条件具备皆互转。
想问题,从正反,“无为而治”世太平。
学习思考:
你认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从小学习礼乐,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孔丘)春秋时期鲁国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姓名:
时代:
籍贯:
身份(或地位):核心
思想核心思想是“仁”
提出“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政治主张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为政以德) 有利于我们今天改善民生、弘扬正气。对我们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人人爱心、同情心和谐相处教育主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提出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整理编订文化典籍言行、思想记录在《论语》历史影响:儒学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归纳总结:
孔仲尼,创儒家,“仁”的主张最核心;
爱民力,体民意,反对苛政行德政。
创私学,无贵贱,广收门徒三千人;
教无类,因材教,启思温故《论语》言。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材料一 “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 而劳之;薄赋敛”。
材料三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1)依据材料一回答:孔子提出什么思想?
(2)依据材料二,孔子对“仁”做了哪些具体的阐述?
(3)依据材料三,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实践中严禁哪些行为?“仁”主张“爱人”,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的教育主张是什么?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依据材料一, 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做的?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
(3)材料三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持什么学习态度?
(4)材料四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老老实实,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百家争鸣的背景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政治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改革变法。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百家争鸣文化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思想产物 诸子百家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三、百家争鸣墨家法家兵家道家儒家 “百家”主要指哪些学派?各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荀子“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做人应具有
坚定的立场、坚
强的意志和不屈
不挠的精神。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兼爱”“非攻”墨主张,“仁政”“礼治”孟荀提;道家代表是庄子,强调民心
与自然;法家代表为韩非,反对空谈倡“法治”。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
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议一议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A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B 【3】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A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