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9 15:1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 五 单 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习先进科技
学习政治制度
学习思想文化


西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
百日维新
新文化运动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阅读材料: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以“天朝上国”自居,妄自尊大,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
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
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一、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开眼看世界的原因
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侵略扩张
3、鸦片战争惨败,知识分子“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灭
代表人物及著作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主张向西方学习。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问题探究:如何评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积极性: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局限性:没有付诸于实践,学习的内容仅限于军事技术层面

抵抗派
1、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提出的背景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朝统治危机的加剧
外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派的形成
两广总督曾国藩
恭庆王恭亲王奕訢
直隶总督李鸿章
湖广总督张之洞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含义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2、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从材料看两者在学习西方的目的上侧重点有何不同?
“师夷长技以制夷”侧重于抵御外来侵略;中体西用侧重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实践——洋务运动
知识回顾:洋务运动的内容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留学生、创办学堂
4、结果—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问题探究: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维新变法的思想
1、早期维新变法的思想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背景
代表人物
主张 政治
经济
文化
局限性
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危机的加剧
王韬、郑观应
革新、君主立宪
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三、维新变法的思想
2、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回忆必修1、2的相关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归纳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的背景
①甲午战后,民族矛盾的空前激化
②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③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④洋务运动的失败
三、维新变法的思想
2、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阅读教材69-70页,归纳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完成表格
代表人物 著作 主张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变法通议》
《天演论》
将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宣称孔子是改革先师
主张君主立宪
伸民权
设议院
变法图存
主张国家属于人民
王侯将相是人民公仆
借进化论宣传变法
共同主张:变法、君主立宪、救亡图存、
发展资本主义
三、维新变法的思想
2、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
——人教版教材
1)有人评价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依据材料一、二说明“造反”和“跪着”的含义。
2)由此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维新变法的思想
2、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的实践是什么?结果如何,给我们什么启示?又具有怎样的思想意义?
政治派别 思想主张 学习内容 实践 目的
意义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师夷长技
以制夷
维护
清政
府统治
维护
清政
府统治
救亡图
存发展
资本主义
先进的
科学技

先进的
科学技

西方的
政治制

重要的
启迪作

迈出近
代化第
一步
启蒙、
思想解
放潮流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变法,君
主立宪,
资本主义

洋务
运动
百日
维新
课堂小测
1、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 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A
2、19世纪九十年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体现出张之洞主张
A.全面向西方学习以应付清政府面临的危机
B.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C.加强个人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D.倡导西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B
3、19世纪末的中国又出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思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
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 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