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相关读物麻叶洞天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 屼:wù
B.东西亦横亘 亘:ɡèn
C.不特免揭厉 揭:jiē
D.庋出如榻 庋:ɡuǐ
解析:C项,“揭”读qì。
答案:C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初觅炬倩导 倩:美
B.窍启于上 窍:窟窿
C.上穹下狭 穹:高广
D.第干燥无水 第:但
解析:A项,倩,请或央求。
答案:A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A项,均为形容词,尽。B项,名词,胜景/动词,禁得住;C项,动词,过,度过/动词,揣度,估计;D项,动词,感谢/动词,谢罪,道歉。
答案:A
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自西而东
A.而耻学于师
B.樵者腰镰
C.后蛇伏以进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和例句一致。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
B.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
C.余岂能以身殉耶
D.见余辈皆顶额称异
解析:B项,“驾”通“架”。
答案:B
6.填空。
徐霞客,明代 ________家,________家。《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优秀的________,又是________的佳作集。
答案:散文 地理学 地理著作 游记散文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7~11题。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级转窦 窦:dòu
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 跻:jī
C.庋出如榻 庋:qì
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 赍:jī
解析:C项,“庋”读ɡuǐ。
答案:C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侧身矫首 矫首:抬头
B.高仅尺许 许: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
C.涧底坦若周行 周行:大道,大路
D.或大或小,不一其形 或:或者
解析:D项,或:有的。
答案:D
9.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
A.第不知昔何以涌流
B.童子之牧者
C.徘徊于斗牛之间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A项,宾语前置;C项,状语后置句;D项,判断句。
答案:B
10.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徐霞客在考察中常遇到一些罕见的独特的自然现象,但他从不信鬼神,不畏天命,而是仔细观察,如实记载,以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自然界,从而作出了科学记述。
B.徐霞客在地理考察旅行过程中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也很突出。当地土人的言行就从反面印证了这一点。
C.徐霞客善于写景记事。如“楚游日记”中麻叶洞探幽一节,以千余字篇幅,写其从方圆尺许之穴口入洞,“蛇伏以进,背磨腰贴”,渐次发现洞中各种佳境,曲折上下,凡经一里余始“穿窍而出”,致使土人奉他为“大法术人”,“顶额称异”。文章将洞中的奇景、爬行的艰辛以及土人心情的变化,据实写出,毫无虚构痕迹。
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这句话表现了徐霞客虽然热衷于旅游,但遇到险境时仍是犹豫且退缩。
解析:D项,此句只是交代客观情况,并不能表现徐霞客畏惧艰险。
答案:D
11.翻译下列句子。
(1)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榻,楞边匀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于是先拿着火把进入,然后伏下身子像蛇一样爬行,背部擦着洞壁,腰部贴着地面,下身向后翘起,(用力往前挺进,)于是度过了这洞内的第一关。
(2)向北行半里,下面有一块大石,深突出来像一张床那样放着,周边石棱匀整。
(3)我坚守我的信念,我探求我所向往的胜景罢了,劳烦各位长时间等候,用什么感谢你们呢!
课件42张PPT。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