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演示教具一套。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
学具准备:各种梯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渗透转化:
1、提问:大家都坐过汽车吧?那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是什么形状呢?(出示汽车挡风玻璃的课件)你能不能计算这块汽车挡风玻璃的面积呢?”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
2、你能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吗?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引入课题:那我们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做实验,共同研究
提问:你想怎样推导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谈谈你的初步设想。
(二). 根据自己的思考利用手中的材料与工具,大胆尝试。
(1)出示问题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怎么拼? ②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你觉得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梯形,鼓励学生操作,寻找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实验汇报。
4. 引导学生看图并提问:这个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现在给你一个任意梯形,你都能求出它的面积吗?怎么求?为什么?
5.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计算梯形的面积要用(上底+下底)×高÷2? ②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四)扩散思维
师: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想出别的计算方法推导它的公式?下面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生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生2: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生3:从上底的两个顶点作下底的垂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
三、练习:见课件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教材p63练一练1-3题
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 ↓
梯形的面积 = (上底+下底)× 高 ÷2
S= (a+b) ×h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