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检测题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检测题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28 17:5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检测题及答案
2019-202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检测题及答案
(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将“生态文明”写人了宪法,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禁止燃放鞭炮 B.使用清洁能源
C.乘坐公交出行 D.将废电池填埋
2.国土资源部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下图转化关系中化合物m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将是石油、煤的代替能源
B.q一定是CO2
C.通常状况下,r是一种液体
D.m与n、p与n两个反应过程都放出热量
3.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乘坐公交车时,携带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
C.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保证烟囱畅通
4.将适量乙醇(C2H5OH)完全溶解于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简称乙醇汽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 B.静置后乙醇汽油会出现分层现象
C.一个乙醇分子由9个原子构成 D.乙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5.下面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6.中国科学家在纳米技术的研究中,合成了直径为0.5nm的碳管(见下图),由这种碳管组成的材料在室温下能贮存和凝聚大量的H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材料将为“清洁能源”——氢能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广阔的前景
B.这种物质与金刚石、石墨同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
C.这种材料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这种材料的贮氢原理是与H2发生化学反应
7.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她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然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的着火点
8.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
B.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
D.水通直流电时,电源负极上得到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9.在下列4个完全相同的装置中,分别盛有空气、CO2或两者的混合气体,同时将它们放
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a端液面最低的是( )
10.将1.6g某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
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
①一定含碳、氢; ②一定不含氧;
③可能含氧; ④一定含氧;
⑤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
⑥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4。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①④⑤
二、填空和简答题(共60分)
11.(9分)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设计B、D的目的是 。
(2)能验证可燃物需要O2的现象是 。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 (填序号)。
12.(16分)有N2、O2、H2、CO2、CO和CH4等气体。
(1)被称作“零污染燃料”的气体是 。
(2)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之“西气东输”中的“气”主要成分是 。
(3)冬天取暖时,易导致煤气中毒的气体是 。
(4)固体可用作制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5)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6)混入一定量的空气点火时,会发生爆炸的气体是 。
(7)完全燃烧时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气体是 。
(8)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是 。
13.(10分)在成都市公交车燃烧事故的原因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 (填“高”或“低”);汽油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8H18,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 。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 (填序号,可多选,下同)。
A.鞭炮 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 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座椅用阻燃材料制成
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14.(9分)“环境就是民生”。煤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我市正逐步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作燃料,请回答:
(1)把煤做成蜂窝状的目的是 。
(2)用天然气代替蜂窝煤后,空气中污染物明显减少的有 (填一种)。
(3)天然气在第一次通过管道送到用户时,必须先将管道内注满氮气,其目的是 。
15.(1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器材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
①有可燃物;
②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设计与实验】
验证 对比实验
假设① 示例:加热烧杯,烧杯不可燃 仿照示例填写
假设② 示例:常温放置蜡烛,蜡烛不燃烧 仿照示例填写
假设③ 示例:点燃蜡烛,蜡烛在空气中持续燃烧 仿照示例填写


【得出结论】
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 个条件,只要破坏 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反思质疑1】
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查阅资料1】
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
热;细铁丝可以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棕黄色的烟;磷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表达与交流】
根据上述内容和课本中对“燃烧”的描述,你认为: 叫作燃烧。
【反思质疑2】
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2】
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炭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
物质因气泡炸裂而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三、计算题(共10分)
16.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
(C2H4),其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C2H4+4H2O
若用36g氢气转化二氧化碳,则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多少升?同时又能生成多少克化工原料乙烯?(已知: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第七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B 4.B 5.C 6.D 7.D 8.C 9.B 10.C
二、填空和简答题
11.(1)探究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3)A
12.(1)H2 (2)CH4 (3)CO (4)CO2 (5)N2、CO2(6)H2、CO、CH4(7)CH4(8)CO2
13.(1)低 2C8H18+25O2 16CO2+18H2O

(2)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3)A、D (4)A、B、C
14.(1)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二氧化硫
(3)排尽管道内的空气,防止天然气混有空气点燃时发生爆炸
15.【设计与实验】
假设① 点燃蜡烛,蜡烛可燃
假设②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
假设③ 将燃着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


【得出结论】上述三 一
【表达与交流】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设计实验】取长短相等、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
烧,观察实验现象
三、计算题
16.设能处理标准状况下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x,同时能生成乙烯的质量为y。
2CO2+6H2=C2H4+4H2O
88 12 28
X 36 g y

解得x=264g,y=84g
二氧化碳的体积=264g÷1.977g/L≈133.5L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