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相关读物童心说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
障:障碍
B.非内含以章美也 章美:美好
C.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扬:张扬
D.为今之举子业 举子:科举时代应试的士子
解析:A项,障:蒙蔽。
答案:A
2.与“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中的“乎”用法一样的一句是( )
A.儿寒乎?欲食乎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相与枕藉乎舟中
D.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解析:B项中的“乎”和“断断乎”的“乎”都是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A项,表疑问语气的语气助词;C项,介词,相当于“于”;D项,语气助词,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答案:B
3.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道理闻见日以益多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无案牍之劳形
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解析:例句与D项均为形容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D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句是( )
A.夫童心者,真心也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D.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
解析:D项是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D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B.龙洞山农叙《西厢》
C.夫心之初,曷可失也
D.言虽工,于我何与
解析:B项,“叙”同“序”,作序。
答案:B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夫童心者,________________,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2)非内含以章美也,________________,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答案:(1)绝假纯真 (2)非笃实生辉光也
二、课内阅读
阅读《童心说》,完成7~10题。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句是( )
A.言虽工,于我何与 工:精致
B.降而为六朝 降:以下
C.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 迂阔:迂腐,不切实际
D.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 胡然:忽然
解析:D项,胡然:为什么。
答案:D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理解不同的一句是( )
A.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
B.决定目之为经矣
C.道理闻见日以益多
D.著而为文辞
解析:B项,古义:必然,一定。今义: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
答案:B
9.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开门见山,提出了重要的论点。先连用两个判断句,从正面指出“童心”就是真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真实情感。
B.李贽指出,许多文人学士之所以失去童心,是因为“道理闻见”不断影响侵害的结果,而“道理闻见”又从“多读书识义理”而来。
C.李贽指出,儒家经典中,大半文字并非出于圣人之口,其中多有虚假之辞。如果是出于圣人之口,就应该视为“万世之论”。
D.全文自始至终保持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理论上的自信,纵论古今。几乎每个段落都大量采用排比句式,文字简洁而明快,文势磅礴而流畅,逻辑严密而完整,从而增强了文章的力度。
解析:C项,即使是出于圣人之口,也是针对具体问题而发的议论,因此,不能视为“万世之论”。
答案:C
10.翻译下列句子。
(1)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论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的人。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有真诚的本性。
(2)就因为(至信真诚的)童心被蒙蔽以后,只剩下道听途说的见识和虚伪的仁义道德来迷惑心灵了。
(3)即使有天下的至理名言,湮没在假人社会中而不能传给后世学者,这种情况难道还少见吗?
(4)医治的是假病人,处方又难以固定,真假难辨,这难道可以被认为是万世不变的定论吗?
课件46张PPT。第七单元 读书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