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新个体发育 教案
学科
生物
课题
第21章 第2节 人的新个体发育
案例背景
教材分析
青春期的发育时本章的重点,本届开头以“做中学”的形式,按人体发育分期制作成长展板,观察自己不同年龄段的主要特征,体验成长的快乐。接着分析青春期发育资料,与同学交流生理、心理变化特点。DIY让学生相互交流,感受成长中的痛苦与欢乐,学会与人沟通。
学情分析
第一节的内容为本节学习青春期发育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心理上也有了准备。使每个学生健康地生活是本课程的重要任务。因此本课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年龄特点紧密联系,更能为学生认同和积极参与。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说出人体发育的分期,描述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心理特征。
过程方法
通过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他人交流学会与人沟通,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
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分析青春期生理、心理特点,学会认识自我,学会健康的生活,感受青春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策略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分析、观察图文资料,课外搜集相关资料,构建知识体系。并渗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理性对待青春期,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点
说出人体发育的分期。描述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对付青春期变化,学会健康的生活。
教学准备
制作PPT演示稿
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投影显示同学刚出生时的照片。
2.引入话题:
“这些可爱的小宝宝是谁?怎样长大成人?现在是什么样?
观察照片中人物特征,猜想照片中人物,交流讨论。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探索新知
人体的发育分期
1.学生上台(或分组)展示他们各时期的照片。
2.提问:
(1)人的生长发育分几个时期?
(2)各个时期有什么特点?
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1.指导分析“青春期发育记录表”,查询信息库,结合课前查阅收集的互联网(图书馆)有关青春期发育的相关资料。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1)青春期生理发育有哪些明显特点?
(2)男孩女孩在发育上有哪些差别?
(3)这些差别原因是什么?
三、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播放录像或小品展示“我长大了”。
2.引导学生分析:
(1)进入青春期的你与儿童期的你一样很听父母的话吗?
(2)进入青春期的你与异性交往与儿童期有何不同?
(3)进入青春期的你穿着打扮与儿童期有何不同?
如何正确对待:
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1)当你首次出现遗精或月经时,你是什么感觉?是否告诉你的父母?你父母是什么态度?
(2)青春期的青少年如何与异性交往?
(3)青少年穿着打扮要注意什么问题?
2.组织“青春不烦恼”团体模拟咨询会。
学生可邀请家长代表,青少年教育专业人士,生理、心理医生参加。相互交流解答疑难。
1.观察交流同学带来的“我的成长历程”小报,学生自我介绍,可从拍摄年龄、形态特征、当时趣事等多方面介绍。
2.共同总结人的发育分期及各时期的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观察青春期发育记录表,阅读信息库,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从“青春期发育记录表”及其他资料中得出信息,结合自身,总结青春期发育明显特点。
3.学习体会男女青春期发育的差别。
4.分析差别原因,建立第二性征的概念。
思考、讨论、交流、分析。
总结青春期心理变化
1、组织“青春不烦恼”团体 模拟咨询,推选主持人、工作人员。
2、学生将自己成长中的生理、心理困惑烦恼或难言之隐以不署名小纸条形式提交主持人。
3、学生自己互相解答,也可由家长、老师或专业人士解答。
4、家长也可提问“如何面对青春期的子女”等问题。
动手做一做,学习收集图片、资料,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体会成长,感受变化
提高观察能力,分析图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
1.走进生活、走进内心。
2.相互交流、共同体会成长的变化。
1.真诚直面学生生活实际问题,交流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自我教育和提高,学会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学会健康生活。
3.学会表达,学会沟通。
4.家长、学生、老师共同成长。
知识应用
鼓励学生设计青春期健康教育专栏
小组合作完成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青春期心理卫生
部分学生交流
心理疏导教育
回顾反思
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交流
通过自己归纳,不断思考及反省,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
随堂练
独立完成
为下节课学习做准备
板书设计
一、人体发育的分期
二、青春期发育
生理变化 心理变化
教后小记:本节课以学生的自学以及讨论为主,通过照片的对比,青春期记录表的对比分析,了解人体发育的几个分期,了解青春期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变化,认识到青春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一定要认真学习知识,不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