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共2课时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共2课时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28 17:27:45

文档简介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五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单式折线统计图(P104例1)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给出了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据,并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呈现出来,通过对比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承前启后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能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重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化解措施
衔接对比,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例1的情境图和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展示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3.导入新课。
师:除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以外,我们还可以这样画,大家一起看(出示教材第105页上面的折线统计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折线统计图。
1.观察统计表内的数据的特点,先在小组内议一议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再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出条形统计图。
2.展示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并汇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选择:根据统计结果,D选项中 a的数值大约是(③?)比较合理。
①10? ?? ②12? ?
③15 ? ?④24?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观察、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思考下面的问题。
(1)折线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具体数量的?
(2)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哪些异同?
2.组织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不同之处是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4.组织学生说说感想,并预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来参赛。
5.指导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
(1)课件演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描点、连线)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中的统计图。
(3)组织学生思考并回答“做一做”中的问题。
1.观察、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汇报。
(1)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
(2) 相同点:都有横轴、纵轴和名称;横轴、纵轴包含的统计项目、统计数据和单位名称都一样;都还可以看出参赛队伍的支数。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由直条构成的,折线统计图是由点和线段构成的;折线统计图除了可以看出参赛队伍的支数,可以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支数的增减变化情况。
3.认真倾听教师的小结,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2013年的参赛队伍的支数。
5.动手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
(1)认真观看课件演示,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先描出各点,再把各点依次连起来。
(3)思考并回答问题。
2.下面几组数据,选用条形统计图合适?还是选用折线统计图合适?
(1)小明每年体重的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2)我们学校各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条形统计图)
(3)小兰一天的体温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4)图书馆各类图书的数量情况。(条形统计图)
3. 下面是光明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统计表。
/
(1)根据统计表绘制折线统计图。
光明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人数情况统计图
/
自己完成
(2)光明小学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名学生?
(240+205+225+255+250+235)÷6=235(名)
(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自己完成,合理即可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完成教材第108页第1题。
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
4.实践活动:根据自己一年级至五年级的体重变化情况,绘制一幅折线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陡,说明数量上升(或下降) 得较快;折线平缓,说明数量上升(或下降)得较慢。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06~2012)
/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培优作业
小军到离家6 km远的奶奶家看望奶奶,请根据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
(1)小军途中一共休息了(2)次,共(30)分钟。
(2)小军从家出发到返回家一共用了(3.5)小时。
提示:?在表示路程和时间的有关行程问题的折线统计图中,折线上升,表示向目的地运动;折线处于水平状态,表示在同一地点停留;折线下降,表示返回出发地。
教学反思
现代心理学关于迁移现象的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对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概念掌握得牢固,且又善于分析思考,那么所学的知识、技能、概念会对另一种知识、技能、概念产生有益的影响和推动,这就是学习的正迁移。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设计微课。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五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复式折线统计图(P106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以老龄化社会为题材展开教学,教材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呈现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让学生在比较两组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到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局限性,从而产生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需要。
承前启后
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3.在统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能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做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质疑导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质疑导入。(5分钟)
1.课件出示第106页例2,引导学生读例题,谈体会。
2.课件出示例2中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组织学生交流从统计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提出质疑:看例2中这两幅折线统计图,你能比较出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吗?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使我们很容易就能比较出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呢?
1.读例题,谈体会。
2.观察统计图,交流从统计图中获取的数学信息。
3.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①整理数据;
②画出纵轴和(??横轴?);
③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④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
⑤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日期?)。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学生对“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出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提出建议。
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统计图。
3.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
4.引导学生讨论单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5.组织学生观察统计图,完成教材第107页统计图下面的问题。
1.讨论后,全班交流,提出建议: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成一幅统计图。
2.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经验,利用图例区分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3.动手操作,画完后与同桌交流、互评,然后推荐代表汇报,其他人对照自己的统计图进行评价,修正自己的统计图。
4.通过思考、交流发现单式折线统计图有局限性,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更方便地比较出两组数据的变化情况。
5.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后交流各题的答案。
2.下面是甲、乙两地某年的平均气温统计图。
/
(1)根据统计图,请你分析甲、乙两地该年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
甲、乙两地该年1~7月的月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7~12月的月平均气温都呈下降趋势。(合理即可)
(2)请你根据上面的统计图绘制统计表。
自己完成
3.请指出下面折线统计图中的错误。
实验小学喜欢看漫画书和科技书的人数统计图
/
自己完成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9页第4题。
2.完成教材第109页第5题。
1.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2.观察统计图表,找出需要的信息,说一说图意,再解题、交流。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最大优势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因此看图时要善于对比观察。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1.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各组数据的多少,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比较各组相关数据的差异和变化趋势。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量,需标明图例。
培优作业
下面是一个渔场养殖两种鱼的生长情况统计图,这个渔场什么时间捕捞出售这两种鱼比较合适?
某渔场养殖两种鱼的生长情况统计图
/
在15个月后捕捞出售这两种鱼比较合适。
提示:捕捞出售这两种鱼的最佳时机应该是两种鱼快速生长期停止之后,这样既可以避免提前捕捞造成单尾鱼的质量不大,又可以避免延时捕捞造成的饲料浪费。
教学反思
统计仅停留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层面是不够的,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更为关键,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分析数据时,既要注意对显性数据进行分析,又要重视对隐性数据进行挖掘。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