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29 08: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都江堰商鞅舌战群臣战国之变
—战国七雄一、战国七雄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1、三家分晋2、田氏代齐河北山东两湖地区 河北河南 陕西特征:分裂、动荡桂陵
之战马陵
之战长平
之战魏(庞涓)
赵、齐(孙膑)魏(庞涓)
齐(孙膑)秦(白起)
赵(廉颇、赵括)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前4世纪中期3、主要战役前4世纪中期战国后期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竞争。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打败。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长平之战——纸上谈兵问题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带来了灾难,反对战争 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称霸兼并
统一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争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出现了什么趋势?从争霸到兼并,说明出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议一议战国之变
—商鞅变法合作探究:
(1)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目的、时间?支持者?
(3)说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4)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
(5)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的原因是什么?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渴望获得政治权利各诸侯国君主渴望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大量私田被开垦变
法变
法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新兴地主阶级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在政治上却无实权。新兴地主要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社会经济,就必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由此引发了“富国强兵”的“社会变革”。要点突破竟相改革的时代风潮1、魏国——李悝 2、楚国——吴起
3、韩国——申不害
4、齐国——邹忌
5、秦国——商鞅商鞅变法的原因①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②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改革的政治原因。
③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在各国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1.经济: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变)2.军事:
奖励耕战.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军功授爵3.政治:
建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地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变)军队战斗力增强(变)国富兵强加强中央集权(变)废除了旧制度,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变法内容 作用 意义时间: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对不同阶级的影响拓展延伸、畅所欲言辩论:
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可是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提示:评价变法的成败,不应以变法者的荣辱为标准,应看变法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商鞅变法上有国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获得成功,使秦国崛起。通过商鞅个人命运与变法关系,应认识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战国之变
—都江堰的修筑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者:秦国蜀守李冰、
2、地点:岷江中游、都江堰
3.地位:世界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4、作用:消除水患、灌溉农田成都成为了“天府之国”5、性质:集防洪和灌溉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引水工程——溢流排沙工程
宝瓶口鱼嘴飞沙堰内江:灌溉外江:分洪渠首 有效控制了灌溉水量,使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2000年11月29日,在联合国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的都江堰“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
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谓之“天府”也’”。
—— 《史记》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
功效合成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
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使成
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战国七雄:政治局面齐楚秦燕赵魏韩商鞅变法:重大改革面都江堰:水利工程面政治、经济、军事防洪、灌溉、水运知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