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 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才兼文武,豁达有度,他建立的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帝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西汉后期形势: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思考:1.材料说明西汉后期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2.导致上述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百姓状况:民不聊生,流离失所原因:赋税、徭役(劳役)繁重一、西去东来外 戚
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 。
指帝王的母族、妻族,主要是皇后娘家的父亲、兄弟 。
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帝国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汉政权。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1、王莽篡汉 王莽称帝后,实行“改制”。结果改制彻底失败了,王莽的施政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终于激起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绿林赤眉起义西汉灭亡的时间:人物:公元9年外戚王莽建立新朝结果: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光武帝刘秀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西汉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刘秀出生于济阳县,他出生的时候,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当年稻禾(嘉禾)一茎九穗,因此得名秀。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钦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和兄妹成了孤儿,生活无依,只好回到祖籍枣阳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刘良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2、东汉建立新莽末年,刘秀与其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加入绿林军,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刘秀与绿林军公开决裂,在河北登基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之后又经过长达十数年的统一战争,先后灭掉了各地的割据政权,使中国大地再次归于统一,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庙号世祖。刘秀时间:都城:建立者:公元25年洛阳 刘秀
(汉光武帝)东汉的建立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他的父亲是济阳县令。刘秀的国号当然还是汉,继续刘邦之汉朝。因刘邦都于长安,刘秀都于洛阳 ,在地理位置上一西一东,故称刘邦所建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汉朝为东汉。
图-东汉初年疆域 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ná)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 《后汉书·桓冯列传》你看到了哪些信息?说明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1、东汉初的社会情况二、光武中兴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释放奴婢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减轻赋税减轻刑法请结合史实,概括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2、中兴措施: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监督官吏惩处贪腐允许内迁缓解民族 矛盾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后汉书·刑法志》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3、效果:(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监督官吏,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措施 东汉建立后,疆域上与西汉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丢失了西域(主要为今新疆地区)的统治权。北匈奴利用两汉之交的内乱,发展壮大,并控制了西域诸国。
光武帝去世之后,汉明帝派大将窦固进抵天山,大败北匈奴。图一、窦固出征北匈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后南匈奴归汉。 窦固大败北匈奴。以后,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并重建西域都护府。此时东汉王朝疆域基本恢复到西汉时期。
图二、东汉疆域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永元元年(89年),皇帝下诏,任命窦宪为大将军。永元三年(91年),窦宪派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斩首五千余级,北单于遁逃,不知去向,其国遂亡。图三、窦宪出征北匈奴东
汉
彩
绘
陶
击
鼓
说
唱
俑东
汉
宅
院
画
像
砖反映了“光武中兴”时百姓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事件背景措施影响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 宦官是指在宫中服待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割过的男子。东汉自和帝开,?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造成外戚专权。待小皇帝长大以后,不甘心当傀儡,由于满朝文武都是外戚的亲信,小皇帝只能依靠身边的宦官,杀死外戚,夺回政权。宦官因功封侯赐爵,从此权归宦官,又形成宦官专权。
三、东汉衰亡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东汉自公元88年汉章帝死后,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小皇帝不能理政,便由太后临朝听政。皇太后依靠自己的父兄——外戚——帮助处理朝政,形成外戚专权。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算一算,这些东汉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平均寿命是:24岁材 料 研 读: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候。”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原因:②皇帝长大后,依赖身边的宦官,利用宦官夺权,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①皇帝年幼,无法主政,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2)、影响: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2、黄巾起义起义者头绑黄巾,被称为“黄巾” ?
东汉后期,政治黑暗,经济凋敝。又逢连年灾荒,人祸加天灾,百姓苦不堪言。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冀州巨鹿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
他创立的太平道,以黄天为至上神,认为黄神开天辟地,创造出人类。又信奉黄帝和老子,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是人类最美好的事情张角创立太平道的目标十分明确,即借用宗教旗帜,争取民心,组织群众,推翻腐败的东汉王朝。184年张角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一带有谶语色彩的革命口号。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黄巾”。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风暴,很快席卷全国。黄巾军终因缺乏经验而失败。
但是,东汉王朝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从此元气大伤。1)、原因:②大批贫民流离失所①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不安③自然灾害频繁2)、时间:
人物:
组织:
太平道184年
张角等
3)、结果: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
4)、影响: 历时9个月被镇压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军阀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东汉的兴衰 兴 衰 东汉建立:光武中兴措施:结果:25年 刘秀 以洛阳为都城 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黄巾起义:184年、张角、太平道(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课堂小结1、东汉中期以后,交替专权的是[???? ]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将军
C.将军和宦官 D.将军和地方2、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AA课堂练习3、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A.统治者“改制”失败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C.民族矛盾尖锐
D.灾荒连年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