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和我的亲人 教案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通过创意主题画,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全家不同年龄的人物特征,以及全家人的活动场面。
②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与交流中学会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不同年龄的特征,表现全家人的开心场面。
③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说说父母关爱自己难忘的事,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庭,以及尊敬自己父母和亲人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就接触过简单的人物基本造型能力,三年级时的《文具写生》、《植物写生》使学生对构图、线描等表现形式均有过尝试。因此,本课练习的重点不在人物形象的概念性描画,而旨在通过具体、生动、丰满的家人形象的塑造展现亲情。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不同特征和画面人物前后关系的处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师:今天的早饭时谁给你们做的?漂亮的衣服是谁给你们买的?
(学生回答)
我们一出生就有一群人陪在我们身边,给我们做饭、帮我们洗衣,精心的照顾我们、呵护我们,怕我们受一点伤,这些人是谁呢?就是我们的亲人。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画一画我们的亲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问题展开讨论,更容易激发学生对亲人内在的、真实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亲情,为后面的创作奠定基础。】
活动2【讲授】讲授
1、夸夸我的亲人
①回忆。四人一小组,围绕“你熟悉和了解你的家人吗?”“他(她)的职业、性格、特长是怎样的?夸夸你的亲人”“你们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②交流。将自己和家人之间发生的趣事晒一晒,讲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分享快乐和幸福。
③再现。欣赏一组家人活动的图片,重温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④归纳。看了这些家人在一起的画面,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词语能够最好地表达我们与家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和谐、美满、亲切、温暖、快乐、幸福……)
师:许多画家把与亲人在一起的美好场景画了下来,这要比相机拍出来的照片更富有情感、更能表达作者与亲人之间浓浓的爱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2、欣赏大师作品
①大师的作品《洗澡》《午餐前的祈祷》《画家和他的儿女们》
②教师和亲人在一起的照片。
师:和亲人在一起的时光总是难么温馨、那么快乐,老师也想和大师们一样,把我和我的亲人在一起的幸福场景画下了。我该怎么画?
【设计意图:欣赏大师的作品,承上启下,用画笔表达情感、传递幸福。】
3、画画我的亲人
教师示范,分析绘画过程:从整体到局部
整体:先画前面的人物,再画背景,注意画面的主次关系。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局部:运用媒体展示三代人的头像,请学生讲讲他们不同的特征差异。
年龄——分析和比较各种年龄段人物的显著特征。
体态——通过人物的身材和动作表现其体态的特点。
表情——透过五官的特别变化,反映即时发生的有趣、有益的事。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学生更容易理解绘画步骤和表现方法。】
4、学生作品欣赏
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简单分析画面内同,鼓励学生表现熟悉的生活。
绘画时每个人的位置应安排好,注意画出我的一家人年龄、性别、特征并表现出家庭的亲密融洽。
背景的添加可以是自己的家,也可以室外景色,画画自己生活环境一角的立体感,表现不同家居的景物,如客厅、卧室、厨房等,注意表现出立体感与空间感。
活动3【练习】创作
作业:想想你和你的亲人在什么地方很开心?想象你们在一起的动作和神态。把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场景画出来。
要求:①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
②恰当处理画面人物前后关系。
学生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创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活动4【测试】评价
学生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将完成好的作业张贴至黑板上事先制作好的“我爱我家”相册中,进行展示与评价。
自评:介绍自己作品中“我和我的亲人”的故事,自我评价画面。
互评:哪幅画很生动?为什么?
教师小结并肯定学生的作业。【设计意图:采取自评、互评的评价方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
活动5【作业】拓展
除了人类社会,动物们也有着它们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来看一组别样的温馨画面:
枝头上,小鸟嗷嗷待哺;
草原上,小马奔跑;
旷野中,小象缓缓散步……
师:同学们,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生命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家人的照顾、亲情的呵护,这种美丽让许多人为之感动,也让许多人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定格每一个美丽瞬间:有雕塑、陶艺和纸艺,还有布艺、指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亲情,对你爱的家人要学会感恩。【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使学生明白除了人类社会,动物们也有着它们的情感世界。亲情是一种温暖、纯洁、美丽的感情,它会让许多人为之感动,我们要学会感恩。以达到学生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