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正月十五闹元宵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灿烂的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风俗及节日文化;学会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元宵节花灯。
2、通过学生小组课前收集、准备,课上成果展示的形式,了解元霄节的来历、风俗和节日文化
3、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各种纸板、双面胶、剪刀、彩绳。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花灯。
教学难点:
花灯的造型要别致、新颖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欣赏歌曲《卖汤圆》,教师提问:1、这首歌唱出了一个喜庆热闹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欣赏歌曲,感受元宵节欢天喜地的气氛
学生回答:元宵节
2、大家都知道元宵节,也知道元宵节我们要吃汤圆、打花灯、跳秧歌等,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教师揭示课题)
学生欣赏节目,观察道具
二、探究新知:
1、欣赏各种扭秧歌、旱船等民俗表演图片,,让学生留心观察其中用到的一些道具。
学时思考:花灯所表现的内容题材是怎样的?表达了人们怎样的追求。它的造型,色彩是怎样的?有何特色?花灯使用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2、以课本中学生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些作品用了哪些废旧材料?是怎样进行组合安排的?在装饰上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就可以制作花灯和表演用的道具,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你想做什么来表达你的喜悦心情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材料进行探讨,看看不同材料的组合给人的视觉感受有何不同?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和探究。如遇到如何在立体物上进行切挖,不同材料间的粘结等问题还应做具体指导或示范。
四、小结:
1、展示作品,学生表演节目
2、教师小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