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正月十五闹元宵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灿烂的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风俗及节日文化;学会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元宵节花灯。
能够利用废旧品进行创意设计制作,设计制作游艺道具,学会基本步骤和方法,并会简单装饰。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课前收集、准备,课上成果展示的形式,了解元霄节的来历、风俗和节日文化。培养小组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及审美情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 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 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 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元宵节花灯。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媒材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欣赏歌曲《卖汤圆》,教师提问:
1、这首歌唱出了一个喜庆热闹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2、这个节日大家都做些什么呢?(吃汤圆、打花灯、跳秧歌等)
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教师揭示课题)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欣赏示范作品——花灯
让学生留心观察其中用到的媒材和制作方法。
找学生说说。
师生总结:
组成部分: 提线 灯罩(重点)
灯身(重点部分)
流苏 灯心
用材:纸盒、卡纸、饮料瓶等
制作方法:折纸、剪、挖、缝、穿插、粘贴、画等
制作步骤:构思——加工——组合(由整体到局部的方法,细小的地方最后组合)——整理
2、观察书中作品,用我们身边的废旧材料就可以制作不同的花灯,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你想做什么灯表达你的喜悦心情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伴交流:看身边的媒材都有什么?你想怎样做?给同学什么好建议?
活动3【活动】三、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用身边的媒材完成花灯的制作。
2、小组同学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单独完成制作,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叮嘱学生工具的使用安全。
活动4【导入】四、课堂小结:
1、展示作品,大家用作品装饰教室。
2、教师小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继承和发扬传统节日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