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升和毫升
第一课时 升和毫升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2、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粗细高低不同的茶杯两个、量筒、量杯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容量:
师出示两个茶杯: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
找学生到讲台前演示自己的方法。
生可能会想到两种方法:
一是先把其中的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中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入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里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在倒水比较的基础上,师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
找同学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
(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二)、认识量筒、量杯
比较容量的大小,需要用到专用的测量工具。师介绍量筒、量杯。让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量筒、量杯较小,可借助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
(三)、认识升和毫升及字母表示
根据同学们观察的结果,师介绍:量杯上有ml这样的英文字母,这是一个表示容量的单位,叫毫升,还有一个更大的单位是升,用L来表示。
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用升或毫升作单位的液体,可举生活中的实物说明。
(四)、用量杯或量筒测量液体的方法
用量杯或量筒测量杯子中水的多少。
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读出量杯或量筒中液面所在的刻度,并把读出的数写在黑板上。
(五)、课堂练习
1、出示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们先仔细观察刻度的分布特点,再填空。师重点关注暂差生。
2、全班一起对练一练第二题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们学会读量杯、量筒上的刻度。
3、提出问题:怎样使两个瓶子中的水同样多?
生分组讨论,只要方法可行就予以肯定,鼓励多种方法的尝试。
提高型习题:出示屏幕,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
4、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
(六)、课后作业
1、找出生活中标有“ml”和“”L”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你知道升和毫升有什么样的关系吗?试着验证你的结论。
六、板书设计
升和毫升
升 L
毫升 ml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小实验(了解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经历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转换关系的过程。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升和毫升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量杯、量筒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认识了升和毫升这两个计量液体的单位,上节课有一个作业:请大家思考升和毫升又怎样的关系,并试着验证你的结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升和毫升之间的联系。
首先找同学来说一说,你的验证都需要哪些工具?
根据生的回答拿出准备好的量杯和量筒。
(二)、实验
根据生的描述,找生到前面来进行试验。
实验前一起确定能减少误差的实验细则:
1、装100毫升的水时,要尽量装的准确些。
2、要注意倒水时小心谨慎,不能把水倒到桌子和衣服上。
3、注意玻璃制品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全班共同实验,试验中师要提示大家注意观察每倒一次,1000毫升量杯中水面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想象并通过实验发现:
1000毫升=1升(板书)
自己识记,强化理解和记忆。
(三)、课堂练习
1、填空,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1)7000毫升=( )升
(2)2升=( )毫升
(3)5L=( )ml
(4)1000ml=( )L
2、读一读练一练第一题,重点让学生理解“净含量”的意义。
3、完成练一练第二题,先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找到有用的条件,在完成第二题的基础上,自己完成第三题。
(四)、课后作业
从自己家中找出几种能装液体的物品,记录下它们的净含量。
六、板书设计
升和毫升
1升=1000毫升
1L=1000ml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