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 直 与 平 行”教 学 设 计
教材简析
“垂直与平行”是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它是在学生认识直线和角以及学会了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同时又是学生今后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为学生后面学习几何知识打底奠基。
设计理念
《标准》强调“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并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课教学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几何事实,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1.创设生活情境,用“数学生活化”的魅力感染学生;2.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探究同一平面内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3.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间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正确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作出正确判断。
3、在“想象—操作—交流—归纳—质疑—总结—应用”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教学难点:平面内两条直线是否相交现象的判断和对“同一平面”的正确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彩笔、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美丽的怀宁实小”录像。2、激趣谈话,孕育新知。
二、发挥想象 导入新知
1、复习直线的特点。
2、引导学生想象,两条直线会组成什么样的图形。
3、动手操作,让学生画出所想象的图形。
4、作品展示并交流。
三、分类比较 探究新知
㈠自主分类 建立表象
1、自主分类:学生将所展示的图形进行分类。
2、小组汇报。
3、评议交流。
㈡合作交流 构建新知
1、平行
①观察图形,明确“不相交”。
②课件演示,明确“同一平面”。
③自我小结,明确平行定义。
④加深理解,明确关键要素。
⑤判断练习,巩固平行概念。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2)长方形的对边互相平行。
2、垂直
①再次分类:让学生把其余图形再进行分类。
②动手操作:让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些相交图形的四个角。
③汇报结果。
④总结定义。
⑤深化理解:教学“垂线”与“垂足”
⑥巩固概念: 判断
(1)直线A是垂线。
(2)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㈢巩固拓展,理解新知
1.下面的各组直线,那组互相平行?那组互相垂直?(图形略)
2.下面图形中哪两条线段互相平行?哪两条线段互相垂直?(图形略)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五、联系生活,运用新知
1、动手操作:分组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将纸折一折平行线和垂线。
2、联系生活:大屏幕继续播放课前导入录像片段,指出画面里的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六、课后延伸 拓展新知
课后在自己生活的周围找一找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写一篇数学日记,并在班级内交流。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