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30 10:46: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初中六年级语文导学案
年级 科目 语文 周次 执笔人 课时学案序号 班级
课题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 备课组长审核 学校审核 姓名
教师寄语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学习目标 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位壮士勇于献身的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位壮士勇于献身的精神。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学 习 过 程
第1课时 预习导学知识储备(25分钟) 题目解说“狼牙山”是地名,在今河北易县西南,有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等险峰,形势险要,状如狼牙,故名。“五壮士”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个人。 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地点。作者介绍:沈重,浙江吴兴人,记者。 背景资料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敌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他们纵身跳下绝壁,用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舍身跳崖的事迹成了当时全国抗战军民的一面旗帜,延安电台向全国做了广播。跳崖后幸存的战士是葛振林、宋学义。基础积累:注音,写字 全神( )注   斩钉( )铁 晋( )察冀( ) 沉着( ) 绷( ) 崎岖( ) 热血( )沸腾 屹( )立 眺( )望 三、整体感知1、《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跳下悬崖课时回顾,你的收获。(10分钟) 第二课时 探究交流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学生展示,15分钟。师讲解,达成共识,10分钟,红笔订正,15分钟。1、品读“痛击敌人”部分,完成下面的题目。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受。 2、品读“引上绝路”部分,完成下面的题目。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①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五壮士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②读一读描写班长和战士们的表现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用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出他们的崇高精神。 3、品读“顶峰歼敌”部分,完成下面的题目。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①朗读课文,说一说顶峰歼敌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②找出五壮士共同英勇歼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在这部分,你又能用什么样的词语概括他们的精神呢? 4、品读“跳下悬崖”部分,完成下面的题目。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屹立”的意思。 ②五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谈谈自己的感受。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①找出五壮士是怎样跳崖的语句,你从他们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体会出什么? ②如何理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含义? 5、“五壮士”可以换成“五战士”吗?从这个“壮”字就可以看出五壮士有什么样的品质? 二、课时回顾,整理课堂笔记(5分钟)第三课时 巩固提升 阅读主题丛书第二册《岁月如歌》第11课《荷花淀》回答下面的问题。1 刻画水生嫂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思想性格? 2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像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a 妇人是个编苇能手,为什么会"划破了手" ? b "吮了一下" 的动作表现了什么? c 你认为这个细节描写好在那里? 二、红笔纠错,订正巩固:(10分钟)
学后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