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秋天的怀念》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30 10: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梳理脉络
(一)作者简介。

1951年1月4日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自愿到陕北延安农村插队干农活。
1969年4月因腰腿病返京治病,6月回村。1971年9月史铁生腰疼加重,回北京治病。
1972年1月5日住北京友谊医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是人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苦难与信仰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史铁生苦苦地追寻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1.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瘫痪( )  憔悴( )  仿膳( )    jué( )别  翻来fù( ) 去
2.解释词义。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烂漫:文中指颜色鲜艳而美丽。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tān huàn  qiáo cuì 
shàn 诀 

3.课文写母亲关爱儿子围绕哪件事展开?






看花——线索

(1)“我”对看花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拒绝
同意
主动
(2)文中的母亲和儿子的健康状况怎样?
整宿肝疼

病入膏肓

离开人世
(3)作者的生活态度前后有什么改变?
“我可活有什么劲”
绝望封闭

“要好好儿活”
积极乐观
“不,我不去”
“好吧,就明天”
4.“我”的脾气如何?是谁促使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产生转变并影响了作者的人生观?






二、感知母亲,诠释母爱
找出有关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子,在文中用不同符号画出来。
(一)面对“我”的暴躁,母亲是怎么做的?品读第一自然段。
①“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带“我”去看花,想让“我”振作起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语言描写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体谅儿子,让“我”尽情发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表现了母亲的宽容。
动作、神态描写
“偷偷”:牵挂、关切儿子,表现了母亲的小心翼翼。
“眼边红红的”:说明母亲偷偷地哭过但又不让儿子看到自己难过的样子,强忍悲伤,担心儿子。
③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扑”“抓”: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母亲“忍”住的除了哭声,还有什么?
(忍住病痛,忍住儿子暴怒无常的坏脾气,表现了母亲的坚定执着和宽容。)
“忍”: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儿子,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母亲说“好好儿活”:自己遭受病痛折磨,但还是要坚强地宽慰儿子,表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韧。
面对“我”的暴躁,母亲
—— 悄悄地躲出去
—— 偷偷地听我的动静
—— 眼边红红的
—— 扑过来、抓住手
—— 忍住哭
宽容、体谅
牵挂、关切
担心
坚定执着、宽容
坚强
—— 好好儿活
伟大、坚韧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①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为何要描写窗外落叶?
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无望痛苦的心情,也用来象征“我”的生命如树叶般凋零。
母亲为何“挡在窗前”?
怕“我”触景生情,伤感痛苦,表现了母亲的细心。
动作描写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神态描写
“憔悴”:母亲既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又因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下承受着心理的折磨。
“央求”可否换成“期待”?
“央求”:表现了母亲的执着。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
③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此时母亲的内心是怎样的?
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表现了母亲内心的喜悦。
母亲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在期盼中得到儿子的答应而表现出对出行的渴望和兴奋!
语言描写
④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表现了母亲心中十分地快乐,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之深。
心理、动作描写
⑤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母亲怕自己的话刺激到“我”,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和关心无处不在。
母亲又是怎样对待儿子的?
—— 挡在窗前
—— 央求般的神色
—— 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 比我还敏感
细心
执着
喜悦
细心、小心翼翼
(三)本文除了直接描写母爱,还有哪些地方也表现了母爱?
②母亲昏迷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母亲在痛苦的弥留之际,心里惦记着的依然只有自己的儿女!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①文章开头写我的坏脾气
母亲能宽容和理解,这就是母爱,是为了衬托出母爱之深之伟大,流露出自己的愧疚之情。
侧面衬托母爱
—— 我暴怒无常的脾气
宽容理解
——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伟大无私
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悲苦
宽容
坚强执着
细心
伟大无私
第二课时
一、再读感知,体会作者的情感
  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②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苦中,根本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绝” “竟”说明作者对母亲的病重和离世毫无准备,这些词表达了作者的悔恨(愧疚)、悲痛。
二、学习看花部分,懂得“好好活儿”的意味
1、①母亲为什么带我看菊花?
②我为什么去看菊花?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对生活的信心。
菊花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菊花开得烂漫——我终于能坚强地面对磨难,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我看花是是对母亲的缅怀。
2、结尾重复母亲“好好儿活”的话有什么深意?
表明成熟的“我们”现在已经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不会再徒叹命运的无情,会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结构上:以菊花为线索,引发对母爱的赞美,照应前文形成对比。
3、结尾有何作用?
内容上:菊花象征母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点拨:散文标题的作用: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②交待叙事的线索;
③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探究
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1.“怀念母亲”太直白,“秋天的怀念”更有诗意;
2.“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3.“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母亲央求,去看菊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