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30 10: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标导学
核心素养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
2.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3.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与中国的落后是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1.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 “历史价值观”的核心素养。
课前·自主预习
?◎新知梳理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随后,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奕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整体感知
【易错警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不是因为中国再次查禁鸦片而引发的战争。它是英法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特权,要求修改条约,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挑起的战争。就英、法发动战争的目的和原因看,这次战争与鸦片战争是一致的,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故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特别提示】
近代最先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英国,《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共达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是《璦珲条约》。
【史论术语】
租界
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纷纷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建造房屋、划定租界。1845年,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与上海地方官员议定了土地章程,在上海划出一个区域作为英租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租界实行了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一套统治制度,使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助学资料】
亚罗号事件
1856 年 10 月,广东水师官兵登上一艘叫做“亚罗”号的中国船搜查,带走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嫌犯。英方诡称水师官兵曾扯下并践踏了船上的英国国旗,侮辱了英国的尊严,要求中方道歉并释放被捕水手。在交涉过程中,英军突然炮击广州。



课中·质疑探究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4年和1856年,英法美三国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这些“修约”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英法就决定用战争手段迫使清王朝屈服。
材料二

材料三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获得更多好处。”
(1)根据材料一,为了“迫使清王朝屈服”,英法两国发动了哪次侵华战争?指出英法两国发动这次战争的根本目的。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造成圆明园成为残垣断壁和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言之有理即可)

(3)阅读材料三,想一想俄国得到的好处是什么?它对中国的侵略有何特点?
答:好处:通过签订《瑗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特点:①趁火打劫;②步步蚕食。
探究二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及其影响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1:……公使进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材料二条约2:《北京条约》规定:……增开□□为商埠;割□□□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材料三仅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从中国夺得的领土就相当于法、德两国领土的总和,面积之大骇人听闻。相比鸦片战争,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更强的冲击和更大的灾难。
(1)材料一中条约1出自哪一条约?与《南京条约》开放的五口通商相比,条约1中十处通商口岸的分布特征有何变化?
答:《天津条约》。变化特点:通商口岸由沿海逐渐深入内地。


(2)读材料二,写出条约2中□□相应的内容。《北京条约》对条约1持何态度?
答:天津、九龙司。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后·巩固提升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主要是因为(D)
A.都是由英国发动的
B.都是因鸦片输入问题而引起的
C.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解析】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是因为其目的和性质相同,选D。
下图为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B)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劫走了大量珍贵国宝,B项正确。
3.(2018·大理)法国文学家雨果这样谴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指的是(B)
A.英国、德国B.英国、法国
C.德国、法国D.俄国、英国
【解析】由题可知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B项正确。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B)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天津条约》
④《虎门条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①④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故排除①④,选B。
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列强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C)
A.100万平方千米B.80万平方千米
C.150多万平方千米D.120多万平方千米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所以选C。
6.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这里“深远影响”不包括(D)
A.列强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B.中国的门户进一步打开
C.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香港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解析】本题考点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个部分,其中《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割让九龙一部分给英国,新界的领土和主权并没有丧失,直到1898年英国强租九龙半岛的新界。故选D项。
能力提升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答:第二次鸦片战争。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答:英国和法国。中国。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答:不会。它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翁之利。
(4)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它是谁吗?
答:俄国。
(5)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答: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6)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答: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它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