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
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人是情种,,世间万事万物就会为之诗化。所以,诗应该是诗人的自我表现,是诗人情怀的直抒,是诗人的心灵对理想世界的呼唤。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仍能时时听到雪莱的呼唤:播种吧——但别让暴君搜刮;寻找财富吧——别让骗子起家;纺织吧——可别为懒人织棉衣;铸武器吧——保护你们自己。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你似乎从不是飞禽/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致云雀》,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天才预言家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批判专横的封建统治,宣扬了他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性,遭到统治阶级迫害。1818年雪莱被迫永远离开英国,定居意大利,但仍密切关注祖国的政治形势。1822年7月8日渡海时不幸溺亡。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写了很多优秀的抒情诗,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他的作品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麦布女王》。
2.写作背景
雪莱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英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雪莱的《致云雀》反映了当时英国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同时也大大地歌颂了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3.相关知识
浪漫主义诗歌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它是欧洲大革命浪潮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是的,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真谛、终极真理,是我们灵魂的需求。上帝或许会死,诗神却永远不会死。上帝死了之后,诗神更加任重道远。
想起了那充满激情的呼唤: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吧!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语言建构与运用
1.辨析语境,给加点字注音。
(1)中饭后,我们坐在繁花似( )锦的花丛中,她的脸红得像苹果似( )的。
(2)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 )落的敌人投降( )。
(3)人民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称( ),能称( )出为官者的分量,所以,为官者称( )职与否完全取决于百姓是否满意。
答案:(1)sì shì (2)jiàng xiáng (3)chèng chēng chèn
2.辨析语境,选用词语。
(1)正是因为人们在大堤崩裂时接纳陌生人的关爱之情,正是因为工人们宁愿减少自己的工时而不愿看到朋友失去工作的无私精神,才使我们在 的灯光下调整好 的心情。(暗淡 黯淡)
(2)他由于贫穷而被人 ,仍游手好闲,以至穷困潦倒露宿街头、食不果腹,遭到众人 鄙夷。(鄙弃 唾弃)
解析:(1)二者都指“不明朗”。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2)二者都为动词。看不起。鄙弃:指看不起,厌恶。唾弃:指鄙弃。后者语意更重。
答案:(1)暗淡 黯淡 (2)鄙弃 唾弃
3.辨析语境,选用成语。
(1)抬头望外,已到巫山。上面阳光垂照下来,下面浓雾滚涌上去, ,整个场面颇为壮观,好似一幅 的画面。(云蒸霞蔚 花团锦簇)
(2)他一向要求完美,做起事来总是 ,顾虑较多,让人觉得有些 。(瞻前顾后 畏首畏尾)
解析:(1)云蒸霞蔚:像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2)二者都有“顾虑重重”的意思。“瞻前顾后”重在犹豫不定;并可用来形容考虑周密;办事谨慎。“畏首畏尾”重在胆小怕事。
答案:(1)云蒸霞蔚 花团锦簇 (2)瞻前顾后 畏首畏尾
4.激情朗诵雪莱的《致云雀》,第二天上课时当众给同学们读一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合作学习
思考1:赏析本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答:
明确:作者以新奇的比喻及优美流畅的语言来赞美心中可爱的精灵。他将飞速上升的云雀比作“一片烈火的青云,/掠过蔚蓝的天心”“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疾的远征”,一下子使诗的意境为之开阔;他将边飞边鸣的云雀比作“昼空里的星星”,只闻其声,却不见其形。他更将云雀比作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的诗人、幽居深闺以歌解愁的少女、传播晶莹亮光的流莹、输送芬芳的玫瑰。全诗虽未曾直白或详尽地记述云雀的形态和行动,但运用多个比喻句紧扣云雀的特点,以美而不俗的文笔写尽云雀的神韵和作者倾注在它身上的感情。
思考2:在结构框架图中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明确:写云雀歌声的优美品质 歌颂自然的美妙 追求光明 自由快乐 不断飞升
二、疑难探究
思考3:“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请知人论世,分析诗人与云雀形象的异同。
答:
明确: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云雀的快乐没有受到痛苦和消沉的污染,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但是对于雪莱来说,振翅高飞的同时还有许多约束。但是,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在《致云雀》中,雪莱表达了他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
思考4:你从诗歌中读懂了云雀的一些什么内涵?
答:
明确:大自然中的云雀是一种鸟,性喜高飞,常从它的“领地”升腾而起直上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在《致云雀》中,雪莱将大自然中的云雀高度虚化和美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它的精神和灵魂。那轻盈矫健的云雀在云雾中穿梭,在晨曦中歌唱,不畏黑暗险阻,无拘无束,自由翱翔,给人以灵感和力量。云雀蕴含着诗人对自由、快乐的追求,理想的寄托。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传说中提炼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其他生灵的歌声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2.在名句中选择
雪莱名句
(1)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凌空飞翔。
(2)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吧!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3)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4)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
(5)一首诗则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了出来。
(6)岁月沉重如铁链压着的灵魂。原本同你一样,高傲,飘逸,不驯。
(7)拨开云雾,你会看到满天的阳光。
(8)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9)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10)最为不幸的人被苦难抚育成了诗人,他们把从苦难中学到的东西用诗歌教给别人。
(二)素材这样运用
请仿照下面的比喻句的形式,另写一节诗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答案:挫折是人生的一段插曲:失败是曲谱,泪水是音符,酸甜苦辣是挫折的歌词
山川是大地的一部乐章:隆起的是高音部,凹陷的是低音部,花草树木是山川的音符
四季是自然的一部乐章:花草是序曲,树木是音符,风霜雨雪是四季的主旋律
地球是生物的母亲:山峰是怀抱,河水是乳汁,植物动物是地球的孩子
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西风颂(其五)
雪莱
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
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
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
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
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
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
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课件30张PPT。*致云雀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