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4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林为民
*“探界者”钟扬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跟庄稼有关的梦想:“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大粗壮,稻穗像扫帚一样长,谷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人坐在水稻下乘凉……”,
文化传承与理解
1.文学常识
沈英甲:吉林辉南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诊断》《生存方式》,译著《荒海之鹫》([日本]阿川弘之著)《巴黎断头台》([法]巴巴拉·莱维著),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电影文学剧本《冯如》等作品20余部。即将出版的长篇小说有《居京不易》《黑祠》,战争论证长篇小说《谋略战》等。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曾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北京百货大楼前矗立着一位普通售货员的塑像,那就是张秉贵(1918~1987)同志;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就是要为了目睹他那令人称奇的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张秉贵被誉为“燕京第九景”,是首都人民群众对张秉贵售货艺术的美誉。
张秉贵的一生,是从黑暗的旧中国里一个没有文化的童工、学徒成长为新中国劳动模范的典型。他由一个被压迫者,变为社会的主人翁,思想上、感情上的变化成为做好工作的动力。
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男,汉族,湖南邵阳人,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
颁奖词:
超越海拔六千米
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跋涉十六年
把论文写满高原
倒下的时候
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求雕梁画栋
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他是个中国人理想中的科学家形象,看上去平庸而无特色,却能解决真问题。他很少在公众场合出现,出现时爱穿那件有大棉袄气质的白西装,说着带湖南腔的普通话——外媒喜欢强调,“那是与毛泽东类似的口音”!
袁隆平让中国人把饭碗端在了中国人自己的手上!
心中“一团火”,温暖万人心!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钟扬援藏16年,穿梭青藏高原采集4 000万颗种子,同时也将科研和梦想的种子撒进无数学子心中。“他为科学而生、为事业而生、为理想而生”!,
2.写作背景
插上科技的翅膀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
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3.相关知识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如果是报道群体形象的,也往往突出几个比较典型的人物。人物通讯有系统报道某个人物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也有表现人物的片断事迹的人物素描、人物特写、通讯小故事。写好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语言建构与运用
作业时间:20分钟
一、正字音
(1)稻菽 (2)淤泥
(3)雄蕊 (4)籼稻
(5)潜力 (6)袭人
(7)模范 (8)绷着脸
(9)抖擞 (10)兵痞
(11)事迹 (12)拟南芥
(13)戛然而止 (14)跌宕起伏
答案:(1)shū (2)yū (3)ruǐ (4)xiān (5)qián (6)xí (7)mó (8)běng (9)sǒu (10)pǐ (11)jì (12)nǐ
(13)jiá (14)dàng
二、记字形
(1) (2)
(3) (4)
(5) (6)
(7) (8)
答案:(1)馑 谨 (2)埂 鲠 梗 (3)瞩 嘱 (4)蘖 孽 (5)昵 怩 泥 (6)蔼 霭 竭 (7)帐 账 胀 伥 (8)撰 馔
三、用准词语
(一)辨析正误
当时火势非常凶猛,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大火已经围困了整个房间,已经到了事不宜迟,刻骨铭心的时候了。
解析:“刻骨铭心”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内心活动,此处为词语误用,可改为“刻不容缓”。
(二)易混辨析
1.退化·蜕化
(1)科技进步不仅未能让我们增加与自己生活有关的知识,反而让我们原先具有的与自然相处的许多技能 了。
(2)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 则是“慢性病”,都会影响党的生命力。
解析:退化:①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②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两者都有变坏的意思,但是“退化”有减退的意思,多用于事物,“蜕化”多用于人。
答案:(1)退化 (2)蜕化
2.流传·留传
(1)《芈月传》未完全版成集资源泄露的消息,一时间在网上 甚广,公安机关就此立案调查。
(2)有人从古玩市场淘到了一个特大号水晶扳指,据说是一位贝勒爷 下来的宝贝。
解析:两者都有“传”的意思,但“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既可指时间上的由前往后,又可指空间上的由此及彼。“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只能是时间上的由前往后,即只能传下去,不能传播开来。
答案:(1)流传 (2)留传
3.不约而同·殊途同归
(1)在最近举行的2019“在国旗下成长”全省青少年征文大赛中,三位小学生 地点赞雷锋,在他们眼中,雷锋就是无私奉献的榜样。
(2)一道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解法,但 ,答案只能有一个。
解析:二者都含有“相同,一致”的意思。“不约而同”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强调一种偶然性,可作状语。“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强调一种必然性,一般用作谓语、宾语、定语,不可作状语。
答案:(1)不约而同 (2)殊途同归
4.雷厉风行·雷霆万钧
(1)现在他们和其他游客一样,一面拍照,一面惊叹这瀑布 的力量。
(2)赵书记做事 ,从不拖泥带水。
解析:两者都有“大”的意思。“雷厉风行”指像雷一样猛烈,像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强调声势大,行动迅速。“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强调威力大。
答案:(1)雷霆万钧 (2)雷厉风行
5.戛然而止·半途而废
(1)乐曲时而悠扬,时而激荡;时而舒缓,时而急促。当它 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2)做任何事情都不能 ,否则只能是一无所获。
解析:两者都有“中途停止”的意思。“戛然而止”形容突然停止。多用来形容声音。“半途而废”指做事情没有完成而终止。多用来形容人。
答案:(1)戛然而止 (2)半途而废
四、词语积累
(1)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心上,永远不忘。也说镂骨铭心,铭心刻骨。
(2)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
(3)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合作学习
思考1:《喜看稻菽千重浪》中“一位老人眯起双眼……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中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跨”“迈”“蹲”“翻”“挽”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
思考2:《喜看稻菽千重浪》中“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是一蔸奇特的稻禾”这句话体现了袁隆平怎样的心情?
答:
明确:“连裤腿都没挽,就走下稻田”写出了他观察心情之迫切。“屏气静神”“激动”写出了人物有所发现的欣喜之情。
思考3:《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的对比虽然不多,但恰到好处,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答:
明确:(1)将张秉贵在旧中国受到欺压与他在新社会受到尊敬进行对比,既突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一心为人民的人,会赢得人民的尊敬。
(2)将张秉贵工作时积极热情的状态和下班后“支持不住”的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表现了人物工作时的投入,饱含赞美之情。
思考4:《“探界者”钟扬》中以“‘探界者’钟扬”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
明确:“探界者”指的是不断探索生命的高度和广度的人,他们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停地探索生命的边界;他们有着海纳百川的心胸,能够客观地看待大千世界的种种不同;他们更有着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情怀。文章以此为题,不仅说明了钟扬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孜孜以求,还表达了作者对钟扬的奉献精神和博大胸怀的赞美之情。
二、疑难探究
思考5:作者为什么说“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答:
明确:①前一分句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世界上其他产生过很大影响的科学家相提并论,这是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赞美。②他所做出的贡献与其他优秀的科学家的发现一样,堪称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一定会取得胜利。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平诗意般的梦想和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奇迹。
2.从生活中积累
(1)刘伟在十岁时因一场电击事故失去了双臂,但他心中怀着要成为一名创作型音乐制作人的梦想,从十九岁时开始学习用脚弹钢琴。他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中国达人秀”上用双脚弹奏出了自己美妙的梦想,感动了所有的观众。
(2)是因为希望再续经典传奇,卡梅隆才能全心创作,震撼推出《阿凡达》;是因为希望圆梦奥运,冰坛伉俪申雪和赵宏博才能不离不弃共同奋斗了十三个春秋;是因为希望能在NBA上创造一番佳绩,乔丹才能在投失几千个球之后,仍旧毫不气馁地执着于篮球梦。
3.在自然中比较
依米花坚定信念,在沉默了五年之后,终于将芬芳吐露;蝶的蛹努力拼搏,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终于把飞的梦想变为现实;春蚕乐于奉献,在沉默了一季之后,终于将细丝吐出。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也许梦想就会实现。
4.在现实里聚焦
可贵的敬业精神
突如其来的非典是一场灾难。在同灾难的艰苦斗争中,人们显示出高尚的品德情操。给我们强烈震撼的,就是中国医护工作者表现出的可贵的敬业精神。
当非典袭来的时候,许多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投入到救治病人和探寻病因的战斗之中,不辞艰辛,日夜鏖战。他们为什么能够有如此的勇气和热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被记者问到为什么主动提出把危重病人集中到自己这里来,为什么如此年龄还不顾安危每日到病房亲自查看病人,他的回答很简单:“我要找到那个未知数。”许多医生和护士也是这样回答的:“我们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没什么可说的。”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但这些简单朴素的语言令人肃然起敬。
敬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表达的是这样一种含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怀着一份热爱、珍惜和敬重,不惜为之付出和奉献,从而获得一种荣誉感和成就感。可以说如果社会各个行业的人们都具有敬业精神,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进步,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敬业精神,是和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联系在一起的,是和诚实守信、质量效率联系在一起的。
敬业精神是支撑现代社会的精神支柱之一。它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因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持久的动力,而不是一时的激动和热情。它是一种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表现,是一种做事做人的境界。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一定人群达到这种境界是需要很多条件的,也需要很长时间和多方面的努力。令人感到振奋的是,在这次抗击非典中,最感动我们、激励我们,也最让我们对战胜非典有信心的,就是许多职业人士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今,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白衣战士们,到第一线采访的记者们,亲临第一线指导、指挥的专家和领导们,正在做出敬业表率。他们的行动在感染每一个中国人,并在各行各业的人们中发扬光大。我们相信,这种敬业精神必将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和公民道德中的瑰宝,教育和鼓舞着人们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奋斗。
5.从名言中积累
(1)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为止。——林语堂
(2)青春的梦想,是未来的真实的投影。——济慈
(3)没有伟大的愿望,就没有伟大的天才。——巴尔扎克
(4)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无梦想、无愿望的人。——纪伯伦
(二)素材这样运用
一颗伟大的种子
袁隆平,一个名扬世界的中国人,一位农业科学上的巨匠,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我们这样赞誉袁隆平,不是因为他曾获得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不是因为他高票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而是因为他的水稻科研成果,惠泽了中国和世界的万千百姓,以至于有农民给他真身塑像,以至于外国的农民高呼“中国人万岁!”美国一位学者这样评价袁隆平:他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际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使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我们这样赞誉袁隆平,源于他的杰出贡献,更为他的科学精神所折服。在四十多年的科研活动中,他不仅为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培育了杂交水稻的优质品种,更感染着人们走向高尚纯净的精神世界。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一头扎进水稻田中,保持着对科学内在、执著的热爱。当时他34岁,一口气干到今天他77岁,这期间无论是政治风云还是经济大潮,无论是默默无闻还是功成名就,他都没有停滞过自己的科研活动。袁隆平有句话广为流传:“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花甲之年,他对科研的紧迫感愈发强烈。这种对科学的热爱和执著,是全世界科学大师的共同品质,也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成为科学大家的根本所在。
袁隆平把科学成果当做全社会的共有财富,当刚刚发现“野败”的时候,他就毫无保留地告诉给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在我国,杂交水稻的成果基本上是无偿使用,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今天,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变成亿万富翁,他的名字甚至已被估值超千亿,但他对这些名利淡漠超然。他说:人的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正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言,“重要的是能做什么才能让同胞们更加健康和富有”。
袁隆平不是一个陷入书斋的科学贵族。他对农民保持着真诚、平等的尊重,在他的身上永远散发着农民特有的淳朴,不论从外表还是内心,他都愿意自己更像一个农民。他常说:我国农民有很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这正是当今中国科技界需要继承和弘扬的优秀品格。
我们这样赞誉袁隆平,还因为他是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楷模。历史进入了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我们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需要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物。袁隆平无疑就是这样的人。正是他创造的杂交水稻、超级水稻的高产神话,世界新科技革命的舞台上,才有了中国人的身影。正是他掌握了自主创新的水稻技术,才赢得了全世界为中国人的喝彩。可以想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各个领域,如果不断涌现出袁隆平式的科技巨匠,中华民族将会更加扬眉吐气,繁荣富强!
袁隆平,你在自主创新的征程上树起了丰碑,你是中国人世界级的骄傲!
(摘自《科技日报》)
【名师点评】 本文是一篇评论性文章,标题新颖巧妙,独具匠心,生动地说明袁隆平就是一颗种子,一颗伟大的种子。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高度赞扬了袁隆平的杰出贡献,特别是他的科学精神、高尚品格和自主创新的精神,读来让人对袁隆平的敬意油然而生。
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向“90”后袁隆平老人致敬
杨俊
8月9日,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在湖南长沙,一位老人的90岁生日宴会并没引起太多人的关注。道贺的多是同事、亲友和儿孙,还有为数不多的媒体——占据媒体热搜前列的,依然是那些流量明星、网红主播、影视歌星的绯闻、劈腿、夜店、离婚之类“热点”。
在这个不被人关注的生日宴会上,老人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除了少数的业内人士,没有人知道、或者说没有人愿意去弄清楚这两个梦想所承载的分量:两个梦想实现后,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5亿人。
这位老人,名叫袁隆平。但更多的人愿意称他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这是一位已获得了太多荣誉的老人。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一株野生雄性败育稻开始,他引领着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不断发展,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并将先进的经验、优质的杂交水稻推广到了40多个国家,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他也因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袁隆平星”……他的名字已深深地镌刻在了人类命运的史册上!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他的九十华诞却没有多少人知道,没有多少人由衷地致贺。但老人似乎并不太在乎这些,他在生日宴会上重点总结了“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知识,是一切的基础。汗水,就是要运用科学去实践,实践里有很多经验。灵感,是一个关键,灵感来的时候要抓住不放松。最后是机遇,要有好的时代、好的条件,给你一个好运。”
老人一生都在实践自己的人生信念。哪怕早已过了退休年龄,他至今依然奔忙在科研一线。
在“火炉”长沙,不管多么炎热,袁隆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下田。晚饭前和晚饭后,还要第二次“问诊”。他始终觉得,“只有下田最快乐”。
他说,“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造福世界人民的理想追求。全世界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6亿公顷,如果一半面积用于生产杂交水稻,那就能多养活4~5亿人。
他说,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便坐在稻穗下乘凉。
2018年5月,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正式启动“中华拓荒计划”,在我国五大类主要类型盐碱地和延安南泥湾次生盐碱地同时进行海水稻插秧。
今年6月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一则袁隆平亲笔签名的“告示”。这是他给自己和全体团队定下的亟待解决的“三大目标”:其一,冲刺“禾下乘凉梦”,继续巩固每公顷18吨产量的目标;其二,选育耐盐碱稻,瞄准每公顷产量4.5吨的目标;其三,发展第三代杂交水稻。
看完这些,我想,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这位“国宝”级的“90”后老人由衷地道一声迟来的祝福:袁老,生日快乐!您一定要健康长寿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