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工于形,匠于心
,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匠心筑梦,传承的是一种精神,诠释的是一份追求,承载的是对信仰的情怀。
千百年来,工匠们执着于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升华的过程。
他们对细节有着严苛的要求,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其利虽微,他们执着的是结果,十年一剑,他们坚持的是初心。,
真正的践行者,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那就是匠人匠心。
文化传承与理解
1.写作背景
由于中国的工业文明姗姗来迟,因而现今我们提出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修补中国在早期工业文明时的缺失。现代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已不再一味追求大而全,而更注重特而精、特而优,这就无形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一批注重高品质、高性能而不吝高价格的中国消费群体正在形成,他们也会形成对工匠精神的呼唤。提倡工匠精神应该也必将成为我们社会的自我追求。
在现代工业文明的重塑中,举起工匠精神的旗帜,就是营造社会氛围、累积心理沉淀、提升实业精髓,为工匠精神的崛起夯实基础。
2.相关知识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是一种职业诉求和产品诉求。
佛家有云,双手合十,乃是将十万力量凝聚,制心一处,无事不成。时间洒在哪里,哪里就开花结果。一颗匠心,心系一处,无事不成。
匠人专心专法,咫尺匠心,诠释着对信仰的追求。
语言建构与运用
作业时间:20分钟
一、识记字音
①雕琢 ②感慨
③挑剔 ④造诣
⑤倡导 ⑥卓越
⑦臻于至善 ⑧笃实
答案:①zhuó ②kǎi ③tī ④yì ⑤chāng ⑥zhuó
⑦zhēn ⑧dǔ
二、记记字形
1. 2.
3. 4.
答案:1.域 阈 蜮 2.湛 缜 斟 3.萃 悴 粹 淬 瘁 4.践 栈 饯
三、辨析词义
1.崇尚·崇拜
(1)人民群众永远 那些民族英雄。
(2)科学研究应尊重客观事实, 真理,不迷信权威。
辨析:二者都含有“尊重”的意思。“崇尚”指尊重,推崇,常用于某种观念、风气、品质或精神等,多用于褒义语境,如“崇尚正义”“崇尚俭朴”。“崇拜”指尊敬钦佩,常用于人,中性词,如“崇拜英雄人物”。
答案:(1)崇拜 (2)崇尚
2.赋予·付与
(1)作为党的领导干部,要履行好党和人民 的职责,努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2)买方只有将资金 卖方后,才能依法办理房屋产权手续。
辨析:二者读音相同,都含有“交给”的童思。“赋予”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一般用于特定的对象。“付与”指交给,使用对象比较具体。
答案:(1)赋予 (2)付与
3.离群索居·深居简出
(1)他平时 ,很少有人能见到他。
(2)克尔凯郭尔所强调的个人是脱离社会的孤独者,是 的人,而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辨析:二者都形容一种生活状态。“离群索居”指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侧重于“孤独”。“深居简出”指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侧重于“很少出门”。
答案:(1)深居简出 (2)离群索居
四、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的正误。
1.王总一进入会议室,参加研讨会的各地代表都不谋而合地站起来欢迎他。( )
解析:“不谋而合”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不合语境,应改为“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多指想法、看法,“不约而同”多指具体行动。
答案:×
2.她在舞蹈艺术方面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
解析:“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答案:√
3.得知偶像柯洁败给“阿尔法狗”的消息,有一个围棋迷连续两天废寝忘食,上课走神,就连老师点名他都没有听到。( )
解析:“废寝忘食”指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不合语境。
答案:×
4.“心印宝岛万人行”首发团的一千余人游览了日月潭,领略了巧夺天工的宝岛风光。( )
解析:“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不能用于天然形成的景观。
答案:×
5.“地沟油”事件在众多社会热点中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
解析:“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多用于褒义,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6.好学者遇到难题,总是锲而不舍地找到答案才肯罢休,他们这种格物致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解析:“格物致知”指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句中指的是遇到问题坚持探索的精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合作学习
思考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明确: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思考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答:
明确:道理论证。作者通过引用他人的话,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
思考3: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答:
明确:首先解释“匠”的含义,接着指出人与人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最后指出工匠精神对企业和国家的意义。
思考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读下面的句子。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答: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气势,使论证更加有力。
二、疑难探究
思考5:如何理解“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这句话的含意?
答:
明确: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人,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思考6:根据文章内容回答,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答:
明确:示例:①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②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③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提炼
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所谓精益求精,是指已经做得很好了,还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颗螺丝钉也要做到最好”。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
2.在名句中选择
事业“三敬”
敬业是从业者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状态。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执事敬”,是指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
“事思敬”,是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懈怠;
“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
3.从历史中比较
工匠精神意味着一种执着,即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术业有专攻”,一旦选定行业,就一门心思扎根下去,心无旁骛,在一个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头羊”。在中国早就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如《庄子》中记载的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核舟记》中记载的奇巧人王叔远等。
4.在现实里聚焦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为国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周东红30年来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胡双钱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孟剑锋,百万次的精雕细琢,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丝巾”。
张冬伟,焊接质量百分百的保障,外观上的完美无缺。
宁允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顾秋亮,全中国能实现精密度达到“丝”级的只有他一个。
“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香奈儿首席鞋匠
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的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地自然传承,无法用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
(二)素材这样运用
匠心筑梦,实干兴邦
“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
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
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欲速则不达”“萝卜快了不洗泥”告诉我们,无论是企业发展、人的发展,太强调“快”和“立竿见影”,注定会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记。无法让人永久记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实实方面下工夫:不贪多求快,不好高骛远,不眼花缭乱,不惜力,不怕费事。甚至费尽周折没有收获也无怨无悔,不轻言放弃,用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艰苦磨练,产品和技能才能不断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自己的行业干了35年,“在车间里,他从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过完成各种各样的急件、难件,他的技术能力也在慢慢积累和提高”。
摒弃浮躁、宁静致远,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心境的从容淡泊:外边的世界很热闹,自己却不轻易盲从;灯红酒绿中的诱惑很多,自己却坚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样安静,像诗歌一样平和。“静能生慧”,“静能生乐”,所以,工匠们才能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拥有不知疲倦的技术性快乐。让技术发展,离浅入深,不断飞跃。比如“大国工匠”毛腊生,是给导弹铸造“衣服”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无趣,甚至连个爱好都没有,有时甚至连表达都成问题”。“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读懂砂子,铸好导弹”。他将“木讷”当做淡定,将“无趣”当做安静,浮躁少了,当然就能造就技术的辉煌。
精致精细,执着专一。《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技术竞争、人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要想谋求更辉煌的成果,“差不多的思维”要不得,它会让自己流于庸俗,止于轻薄、肤浅和粗糙。发展思想不精细,产品就上不了档次。所以,我们要有“人有我优”的技术追求,选定一个目标,努力用一生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精心打造,永不放弃,不遗余力,精益求精,甚至用强迫一样的思维,让技术和产品“从99%到99.99%”的过程中,迂回推进,不厌其烦,努力坚守,把每一个生产产品,当做工艺品一样精雕细刻、耐心打磨。久而久之,就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发展奇迹、震撼效应。比如“大国工匠”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在这里面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精细到了何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人人都有“工匠精神”,“中国智造”、中国品质,自然就能更上一层楼。
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大道至简,匠心至繁
——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四重含义
在过去,有工艺专长的人被称之为“匠人”,木匠、铜匠、铁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带来便利、增加色彩,我们从这些优秀的匠人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即“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战国时期的《庄子》中便记载了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庖丁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宰牛厨工,他为此不厌其烦地练习宰牛并将宰牛做到了极致,同时也对自己的手艺怀有一种绝对的自尊和自信,这便是一种早期的“工匠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被机械化生产所替代,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在新时代下,我们以五粮液企业为例,重新解读“工匠精神”的四重含义:
敬业
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敬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五粮液的酿酒大师范国琼,为了不干扰品鉴与评判白酒,自律到几十年间只在结婚当天化了一次妆,身为川妹子的她却为了工作不惜与辣椒绝缘,不吃任何刺激性食物。范国琼每天要尝酒近百杯,36年来她“喝”的酒超过2万斤。
精益
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从业者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当下,追求产量和效益的企业依然存在,但五粮液却“反其道而行之”,优中选优、匠心甄选,以五粮液基酒不到20%的优质品率,去打造稀缺的五粮液成品酒。正是依靠这样的工匠精神,五粮液先后于1990年、2003年、2011年获得全国质量奖这一质量管理最高荣誉,成为唯一三次问鼎这一奖项的白酒企业。
专注
专注就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耐心、执着、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大国工匠”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特质。五粮液的酿酒大师姚乃贵、刘春西等人,专注酿酒一辈子,掌管着酿酒每一道工序,仅凭眼、鼻、手就能检验出工艺是否到位,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只为将这件事做到极致。
创新
新时代下“工匠精神”还包括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内蕴。沉浸在过去成就中往往使人固步自封,而用创新驱动五粮液发展的五粮液人,在用自己的探索精神和实干态度去努力超越过去的自己。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五粮液的勾兑大师范玉平不再满足于人工勾兑,提议将勾兑自动化,于是五粮液携手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同研发出了“五粮液计算机勾兑专家系统”。近年来,五粮液创新探索的步伐也未曾停止,如与施华洛世奇跨界合作开发了时尚化、个性化的“五粮液·缘定晶生”婚宴系列酒、与全球顶尖的信息技术公司IBM开展数字化合作等。五粮液在新时代下不断创新经营理念、经营模式、经营方式,迎合时代的发展。
在这个人人做事都讲究“短、平、快”的时代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文化,正是抹平这种浮躁心态的“镇定剂”,同时也是企业成功的制胜法宝,更是支撑我们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基本精神,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与广泛的社会意义。
课件45张PPT。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