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毛泽东作为一个开天辟地的政治家,纵横捭阖的军事家,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其滔滔的智慧与谋略,令人称奇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历来为人们所仰慕,所探寻。从来没有一个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长远地影响着中国。历史选择了他,人民选择了他,他是一本厚厚的书。,
一个行高于众的人,被一群一流的精英所选择,进而被一个民族所归仰,自然靠他自身挟带的卓而不凡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像一部大书,记载着一个人的历史重量和文化含量、智慧境界和人格品位。
文化传承与理解
1.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毛泽东以山的坚强、水的柔情、土的质朴、火的激情、诗的浪漫,加上他的机智、豪气、胆略、智慧、素质、品性、渊博的学识、为人处世的原则,治国安邦的谋略,为中国这块土地涂上了一层基本色。他的智慧、他的成功、他的诗词,既不是上帝赋予的,也不是天生的,毛泽东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博学多才的唯一途径来自学习!
2.写作背景
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演。
它发表的大背景是延安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主要是因为王明的“左”倾错误给中国共产党队伍带来的混乱没有肃清。整风运动的内容主要是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因为,主观主义者和宗派主义者他们不肯作调查研究,不肯去学习群众语言,只是坐在屋里臆想和抄书,而党八股搞起来既方便,又能吓唬人、欺骗人。所以反对党八股实际上就是和党内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作斗争。
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演和《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我们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
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之为党八股。党八股的八股味道同洋八股一样。毛泽东同志指出: “我们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这些东西。”“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党八股是藏垢纳污的东西,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东西阻碍革命前进,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必须摧毁澄清。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毛泽东曾说过:“共产党员是一种特别的人,他们完全不谋私利,而只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这就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人规定的初心和使命。
毛泽东揭示了共产党取胜的根本原因。凡事为人民着想,拜人民为师,一切就都灵了,革命如此,建设如此,改革也是如此。
3.相关知识
八股文
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而所谓的股,有对偶的意思。八股文有一套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其题目取自四书五经,以四书命题占多数。文章论述的内容要根据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书而展开,不能随意发挥。
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称为“破题”。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称为“承题”,接着转入“起讲”,即开始议论。后再为“入手”,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为起股(也称起比,提比)、中股(也称中比)、后股(也称后比)、束股(也称束比)四部分。末尾又有数十字或百余字的总结性文字,也称大结。从起股到束股,每组都有两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所以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的主要文义在于诠释经书的义理,并要求据题立论,所以很少有作者自由阐发的空间,而它的重要体裁特征便是对偶性。
八股文产生的历史背景
八股文是在中国语言、文字、考试制度等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萌芽、产生和发展形成的。 中国文字里的对仗句式,是因语言和文字特征自然形成的。就是说写工整的句子,都应当是自然成对。而且,一切对仗,不单纯是声音、词组的对仗,而是思维逻辑的对仗。《文心雕龙·丽辞》篇说:“事对为末,意对为先。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八股文产生的第二点历史因素,是由
宋而后,直至清末废科举,读书人自启蒙识字到开笔作文,主要的学习内容,就是四书、五经,学习这些,考试这些。八股文就是在这样的教育基础,学习内容下的产物。八股文的题目全出自《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且文字要模拟圣贤口吻,叫做“代圣贤立言”。
第三,八股文是因了考试的需要而产生的。当时考试,不同于现在的多种学科,中文外文数理化等等,而是只有中文写作一种,同一的题目,成千上万程度差不多的人,写一篇文章,没有一些比较机械的严格要求,都随考试者任意去写,这样必然出现大量差不多的文章,你说这篇好、我说那篇好,而说好、说坏也只凭直观,这样就很难确定取舍标准,更难排成名次。因为这不同于大量问答题,单凭记忆知识。
“八股文”便是适应这种考试要求,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
1.读准字音
(1)单音字
①精粹 ②禁绝
③无的放矢 ④芒硝
⑤子丑寅卯 ⑥精神窒息
⑦量体裁衣
(2)多音字
①西班牙王室发表声明表示强烈谴责。称恐怖分子实施的不只是恐吓( )行为,而是谋杀者和罪犯,但他们吓( )不倒我们。
②上海滩上“白相人”(流氓)也分“等级的”,最蹩( )脚的是“三等白相人”,有句话:“三等白相人,只能吃吃自家人”。这些人很多是吸毒的,形体干瘪( ),口袋也是瘪的,穷得叮当响,所以上海人称他们“瘪( )三”。
答案:(1)①cuì ②jìn ③dì shǐ ④xiāo ⑤yín mǎo ⑥zhì
⑦liàng (2)①hè xià ②bié biě biē
2.理解词语
(1)无的放矢:
(2) :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3) :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现在也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4) :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5) :地支的前四位,借指事情的道理或详情。
答案:(1)没有箭靶乱射箭,比喻言语、行动没有明确的目标或不切实际。的,箭靶;矢,箭。
(2)檄文 (3)对牛弹琴 (4)量体裁衣 (5)子丑寅卯
3.辨析词语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妨害·妨碍
法院建议,一方面应全面落实《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加强主播实名制、失信黑名单、内容预审查、举报机制等方面的网络直播管理;一方面对 公共安全、 社会管理、侵犯人身及财产权利的涉事主播、直播平台或者经纪公司,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形严重者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2)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谈心谈话不能讳疾忌医,关键要找准问题,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领导干部要打消思想顾虑,本着帮助同志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当面锣,对面鼓,指出问题; 抓住要害。帮助同志发现问题,改正错误。
(3)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随园诗话》所谓:“人但知满口公卿之人俗,而不知满口不趋公卿之人更俗。”这种现象是起于不自然的 ;俗人拼命学雅,结果还是俗。一切天然的、自在的东西都不会俗的,粗鲁不是俗,愚陋不是俗,呆板也不是俗,只有粗鲁而装细腻,愚陋而装聪明,呆板而装伶俐才是俗气。所以俗人就是 的人。
解析:(1)“妨害”和“妨碍”都有“使不顺利”之意。妨害:指使受损害,着重于有损害,程度较重;妨碍:指使不能顺利进行,着重指给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程度较轻。(2)一语中的:指一句话就说中关键,即一句话就说清了事情的重点;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一语中的”侧重一下子抓住关键;“一针见血”强调言辞的犀利。(3)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装模作样:故意做样子给人看。“装模作样”和“装腔作势”都有“故意做出姿态”的意思;但“装模作样”偏重在虚假和不真实,含有装样子,借以欺人的意思;“装腔作势”偏重在以某种身份、地位、架势来吓唬人或引人注意。
答案:(1)妨害 妨碍 (2)一针见血 一语中的
(3)装腔作势 装模作样
4.词语补释:
典故:诗词或文章里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词语。
接洽:跟人商量彼此有关的事务,以求得协议。
明晰:清楚;不模糊。
雅观: 装束、举动等外观文雅好看。雅: 高尚,美好,大方。
八股: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空洞(阐发孔孟之道,代圣贤立言),形式死板(分八部分来写),一种僵化的文体。
党八股:是一种文风,内容空洞、形式死板的文章或报告(联系某些领导的讲话,增加感性认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一、合作学习
思考1:课文分析批判党八股的第三条罪状时,列举了“工”字写歪、“人”字加撇的例子,进而批判了“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错误,阐述了群众观点的问题。假如这个例子换成一篇“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文章或演说将如何呢?
答:
明确:假如将上述例子换成文章或演说,势必造成引文过长,结构臃肿庞杂;另一方面,“工”字写歪、“人”字加撇这个例子是十分典型的,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写得如此复杂而使人看不懂,如让写字的同志来写文章、做演说其结果可想而知。该例子非常典型,以小见大,以一当十,不可换掉。
思考2:课文论述党八股第六条罪状的内容与前后文有什么联系?
答:
明确:这段内容主要讲写作态度和造成后果的问题,在整篇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负责任”是产生上述五条罪状的根源。“到处害人”则是它的必然结果。具体内容就是第七条罪状“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第八条罪状“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思考3:课文把党八股比喻为“小瘪三”,这样比好在哪里?
答:
明确:课文说党八股像“小瘪三”,这样的比喻形象生动。一是将抽象的党八股变成习见的具体形象;二是瘪三那副干瘪肮脏、面目可憎的模样,会激起读者厌恶、憎恨的感情。
二、疑难探究
思考4:本文语言生动活泼、新鲜有力。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鉴赏。
答:
明确:课文恰当地运用了一些俗语、成语、方言词和比喻,使文章妙趣横生,富有吸引力,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俗语: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要由内容来决定”“要从实际出发”之类的说法更通俗、更生动,更亲切(同时也是“比喻”)。
成语:如“对牛弹琴”“得胜回朝”。前者排除了原意讽刺牛的无知这一面,强调“不看对象,乱弹一气”的可笑。后者改变了赞扬替封建王朝卖命的人的原意,用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而自鸣得意的人,都可以说是赋予新意而显得切中肯綮、风趣幽默。
方言:如“瘪三”,本是上海一带的方言,课文中用来比喻语言干瘪乏味的可厌可憎。具有视觉形象的具体性和直感性,胜过许多抽象的说明(同时也是“比喻”)。
比喻:如以“懒婆娘的裹脚”比喻“长而空”的文章之令人掩鼻,以“洗脸、照镜子”比喻写文章、演说要有责任心,都很新鲜别致,令人会心。还有像“党八股里面藏的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毒物,这个毒物传播出去,是要害党害国的”这段话中,“藏毒物”的比喻,把党八股的实质危害,党八股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相互关系等等比较复杂的问题,说得明白、透辟,具有“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言简意赅,十分精辟。
思考5:作者号召我们向人民群众、外国和古代学习语言,但具体怎样学是各不相同的,请分析比较不同在哪里。
答:
明确:第一,主次不同。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是主要的,是源。学习外国和古代的语言是次要的,是流。第二,学习内容和方法不同。“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没有限制条件。人民的语汇是“很丰富的”,它有生命力;是“生动活泼的”,它有表现力;是“表现实际生活的”,它有战斗力。反之,不学好人民群众的语言就要犯党八股的毛病,语言就像瘪三。“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这里强调学习的是“所需要的”。具体地说是“好的东西”“适用的东西”和“进步道理”“新鲜用语”,不能“硬搬”和“滥用”。也就是做到洋为中用。“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这里规定内容是“有生命”的东西,亦即“有生气”的东西,学习方法是“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古语中死的东西坚决不用。也就是说要批判继承,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
1.在教材中借鉴
从“博士买驴”说开去
桑德春
“博士买驴”一词出自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意思是说古代一位饱读诗书的博士到市场上去买驴,完后要写一张凭据,博士洋洋洒洒写了三页纸,通篇却没提到一个“驴”字。这虽是笑谈,却被后人引申为文章辞藻华丽却不得要领,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
我党历来反对繁杂冗长、言不及义的浮华文风。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党八股》中,给“八股”文风列举了八大“罪状”,其中第一条便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但六十年过去,这些久治不愈的文风通病却依旧顽固地存在于不少党政机关的文字材料中。时下有些机关单位无论是计划打算还是汇报总结,无论是开会发言还是活动致辞,都普遍存在“穿靴戴帽多、开门见山少;空话套话多、实话真话少;长篇大论多、一语中的少”的弊病,这“三多三少”使得原本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道明的事情变成了絮絮叨叨的长篇大论。由于脱离实际不着边际,最后落得个“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要提高机关效能首先要在转变文风上下工夫,在压缩材料上做文章,在撰写文字材料的时候,要本着言简意赅的原则开篇点题单刀直入,用最简短最朴实最贴切的语言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把要讲的道理讲清楚,切忌繁文缛节,切忌套话连篇,切忌华而不实。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无论是著文还是发言,都能够读之能懂,听之即明。
“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文不贵长而贵精,只要能一语中的,便算是上乘之作,称得上微言大义。
2.在名句中选择
毛泽东名言选录
①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②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③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④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⑤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⑥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⑧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即矛盾的所在。
⑨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成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
(二)素材这样运用
党八股有“新画像”
佚 名
文风反映作风,作风连着党风政风。当前,党八股、洋八股、新八股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每到基层调研时,时常在群众面前摆起“官架子”,离了稿子不会说话,讲话必要稿子,而且一念到底,套话连篇,指手画脚,高谈阔论,满嘴“官腔”,工作成了演戏、念台词、走过场,老百姓不但听不懂,而且也不爱听,甚至十分反感,是为“党八股”;一些所谓“高学历”“专家型”党员领导干部,张口就是西方理论,闭口就是西方模型,言必称希腊,满脑子“西化思维”,一肚子抽象概念,凡事喜欢找西方标准和理论依据,严重脱离国情,是为“洋八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平时缺少实地调查研究,更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遇到实际问题,习惯于将大政策套小政策、用理论论证理论,工作中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是为“新八股”。党八股、洋八股、新八股的背后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长此以往,危害极大。
文以载道,言为心声。针对官样文章和话语“八股”,习近平总书记坚决予以反对。早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曾深刻地批评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失语”“乱语”“雷语”,指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里所批评的现象,正是一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不善于说话的现象。语言的背后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更是一种情怀的表达。与群众不会说话是表面现象,本质则是对群众的疏远,甚至是对群众缺乏感情。
“学会说群众懂得的话”
佚 名
只有心中有人民,才能说话有力量。毛泽东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先行者,他批评道:“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习近平是用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大白话”讲“大道理”的继承者、示范者、开拓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使用“鞋子论”“钉子论”“补钙论”“总开关”“打老虎”“拍苍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撸起袖子加油干”等脍炙人口的话语来向全党全国人民系统化阐释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话语体系来自普通老百姓非常熟悉的日常话语、传统话语、网络话语,承载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同时被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已成为中国老百姓甚至是全世界人民耳熟能详的“流行语”“时髦话”“高频词”,令人印象深刻,更易于被人接受和理解。
新时代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文风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汲取营养智慧,遵循“当你写东西或讲话的时候,始终要想到使每个普通工人都懂得,都相信你的号召,都决心跟着你走。要想到你究竟为什么人写东西,向什么人讲话”的科学定律。抛弃党八股、洋八股、新八股,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文风建设,坚持用大白话讲大道理,让我们的文章和话语道出群众心声,说出问题所在,发出时代之音。
重温毛主席“反对党八股”,有必要
佚 名
近日,媒体报道河南两个城市领导讲话稿如出一辙一事,颇受关注。这样的雷人事例并不鲜见。去年6月,贵阳市两个县在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督查组汇报情况时,材料竟然相同。经查,修文县照搬了邻县的汇报材料。
这些极端例子,虽感意外,但也不用愕然,更不必惊讶。长期以来,有的领导讲话雷同,空洞无物,套话连篇,废话满纸,假话真讲,并不稀奇。
话风体现文风,会风反映作风。讲话稿、汇报稿的雷同,“K市指导L市”,体现出领导作风的浮夸,也反映出当前文山会海的尴尬境地,会议多、检查多,成了干部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
各地虽出台了不少控制文件,但会议仍过多过滥。会议多,自然要应付,公文讲话不可少,最后可能都由秘书代劳,领导本人照本宣科了事。对面目可憎、空洞乏味的讲话,毛主席称之为——“党八股”,并指出了党八股旳“八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满篇文章中都是正确的废话,既没有一个鲜明的观点,也没有一句人民群众的鲜活语言,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重温毛主席的《反对党八股》这篇经典文献,对照今天的文风、会风,更觉滑稽和悲哀。毛主席当年反对的党八股,不但没绝迹,反而在新形势下有新的发展。
眼下,一些单位领导,讲话必穿靴戴帽、照本宣科,上下统一;本是本职工作,分内之事,非得拔高到中央精神;词汇千篇一律,内容贫乏,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甚至一个副科级干部,也作“重要讲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衙门作风,可见一斑。
尤其是要引起注意的是,新时代的八股文流传,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语言,已成一套话语系统,泛滥传播到社会的各类单位企业,影响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八股文空洞的文风还有放大效应,对未成年人成长也十分不利。不少人发现,现在的儿童,在讲话,在作文中,成人话越来越多,童心越来越少,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不能不说是当代八股文之流毒。
毛主席当年曾呼吁,“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二、类文品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
从“千轴”不如“一书”说开去
《贵州日报》
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这篇经典文献,不由得联想起一则反映“三纸无驴”与“惜字如金”的故事。
据《梦溪笔谈》记载:书生柳开心气甚高,无端自傲。他在应举考试时,羽扇纶巾,穿着华丽,载文字千轴于独轮车上,招摇过市一番,投于主考官帘前,想以此惊世骇俗,取得功名。而另一位书生叫张景的,只在袖中带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献于主考。主考阅之则大为赞赏,选了张景为优等。时人谓之曰: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书。
仔细对比柳开、张景的文章,还真应了“黄金只有一点点,但分量很重;牛粪虽然一大堆,却没有多少分量”之说;也应了墨子的一则比喻:同样是叫声,青蛙彻夜不停,人们习以为常;雄鸡一声长鸣,唤醒天下。
在上面这个故事中,那位未具名的主考很重要,也很令人钦佩,他如绿茵场上严格执法的裁判,没有他的公平、公正,恐怕张景只能“空悲切”。可赞他通晓衡量文章的基本标准:“三纸无驴”是废品,“惜字如金”是精品。
近年来,尽管在文风上有了一定好转,但“三纸无驴”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令人担忧。有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读得口干舌燥,看得脑袋发胀,听得昏昏欲睡;有的无中生有,偷梁换柱,“合理想象”:讲成绩用“膨胀法”,讲不足用“障眼法”;理论界、学术界人心浮躁,有的剽窃抄袭;更有甚者,东西不怎么样,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的本领却极高,一些平庸之作也曾获大奖,正可谓“功夫在诗外”,远比柳开会来事。凡此种种,贻害无穷,应当引起重视。
文风关乎党风,我们党历来重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由此可见,要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最根本的是要从端正指导思想入手,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文风。
弘扬简短之风。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文章要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邓小平同志是讲短话、写短文章的典范,其“电报体”的精品比比皆是。文章讲话不在长短,关键要看有无干货。具体要在实事求是、实在质朴和实际管用上下工夫。
弘扬创新之风。唐代诗人刘禹锡说:“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朝大文豪韩愈讲:“唯陈言之务去。”写文章、讲话贵在有新意,忌落窠臼。要敢于破除陈旧观念、传统模式的束缚,善于用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弘扬生动之风。就是讲自己的话,讲新鲜活泼的话,讲群众喜闻乐见的话,不故弄玄虚。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这样才可以“采到带露的鲜花”,学到丰富的群众语言。其次要不断学习思考。谁也不是天才,写文章、讲话尤其是即席讲话,离不开积淀和思考。博览群书才能信手拈来。
弘扬鲜明之风。就是思想性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明确,不能原则来原则去,泛泛而谈,隔靴搔痒。好的文章和讲话,好思想、好素材、好语言三者必备,而好思想应为首位,不可或缺。因为素材和语言都是根据思想需求来安排和取舍的。若思想苍白,只能是缺少支柱的“空中楼阁”,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
课件56张PPT。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一、源头活水,积累妙用
(一)素材这样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