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30 09:1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 3.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一、 选择题
1.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以前的金属??????B.?X是金属时,Y一定是金属 C.?X是金属时,Y一定比X活泼?????????????????????????????????D.?X、Y都是金属时,X一定比Y活泼
2.Cu、Zn分别放入其他三种金属X、Y、Z的盐溶液中,反应后有无金属析出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X盐溶液
Y盐溶液
Z盐溶液
Cu



Zn



则X、Y、Z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为(?? )
A.?X ??? Y??????? Z??????????????????B.?Z?????? Y?????? X??????????????????C.?Z?????? X?????? Y??????????????????D.?X?????? Z?????? Y
3.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时发现: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它们的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 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X>Y>Z????????????????????????????B.?Y>X>Z????????????????????????????C.?X>Z>Y????????????????????????????D.?Y>Z>X
4.下列关于铁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切过湿咸菜而未擦干净的菜刀,比置于潮湿空气中的菜刀更容易生锈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C.?比较铁与银的金属活动顺序可选用打磨过的铁丝和AgCl D.?用稀盐酸除铁锈,生成FeSO4和H2O21·cn·jy·com21·cn·jy·com
5.下列各组药品能正确鉴别铁、铜、银的金属活动顺序的是(?? )
A.?硫酸亚铁、铜、氯化银???????????????????????????????????????B.?硫酸亚铁、铜、硝酸银 C.?铁、硫酸铜、硝酸银???????????????????????????????????????????D.?硫酸亚铁、硫酸铜、银2·1·c·n·j·y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水加入浓硫酸中配置成稀硫酸,将镁条置于其中
有气泡产生
Mg是活泼金属
B
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
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C
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一定有Cl-
D
将ag的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为bg
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
金属活动顺序为:Fe>Cu,且析出铜的质量为(b-a)g
A.?A???????????????????????????????????????????B.?B???????????????????????????????????????????C.?C???????????????????????????????????????????D.?D
7.钛合金是成产链条钢、锚链钢等的重要原料.如果比较钛(Ti)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以下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A.?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 B.?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 C.?比较金属钛和金属铁的硬度 D.?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www.21-cn-jy.com
8.利用下列四组物质进行实验,其中能验证铜、镁、铁三种金属活动顺序的是( ??)
A.?Fe、Cu、MgSO?????????????????????????????????????????????????B.?Fe、MgSO4、CuSO4 C.?Cu(OH)2、Mg(OH)2、Fe?????????????????????????D.?FeSO4、Cu、MgSO421·世纪*教育网2·1·c·n·j·y
9.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有关这些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B.?实验能证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实验能证明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前面 D.?实验说明铁有可燃性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
10.我们知道,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金属越靠前,越容易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现把铁片和铜片同时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纸上留下少量的金属.然后在滤液里滴入盐酸,用化学符号回答: www-2-1-cnjy-com【来源:21cnj*y.co*m】
(1)若滴加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则滤纸上的金属是________,
(2)若滴加盐酸后没有沉淀产生,则滤纸上一定有的金属是________可能有的金属是________
(3)滴加盐酸后无论有没有沉淀产生,滤液中都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
11.不同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活泼程度不同,早在1812年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根据大量实验现象首先提出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概念,后来俄国化学家贝开托夫在大量实验和系统研究之后,于1865年发表了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工具,许多“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规律可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来掌握.例如,工业上冶炼金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其中可以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是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又常用下列反应进行金属钾的冶炼:Na+KCl K↑+NaCl似乎“违背”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试解释钠能将更活泼的钾置换出来的原因________ 2-1-c-n-j-y21·世纪*教育网
(2)在实践中发现还有许多化学事实“违背”金属活动性顺序,但这些“反常”现象都可以通过化学原理得到合理解释.某学生在做探究实验时,把锌粒投入1mol?L-1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锌粒表面有一定量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浑浊,试用相关反应方程式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 【来源:21cnj*y.co*m】【版权所有:21教育】
12.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解大量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初三(2)班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其他有关化学知识对废水进行处理. 【出处:21教育名师】2-1-c-n-j-y
(1)复习常见金属活动顺序表,在下表空格中分别填入对应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除去铜离子,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讨论有关问题:
①废水在加入金属X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将其中________性杂质除去.进行过滤的操作所需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仪器,并用仪器名称填写).
②金属X是________,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溶液Y是________,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21教育网【出处:21教育名师】
③从滤液中获取硫酸亚铁晶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13.将炉甘石(ZnCO3)、赤铜矿(Cu2O)和过量的炭混合后,加热至800℃左右,即得金光闪闪的“假黄金”.有同学对“假黄金”的组成进行了以下探究. 【版权所有:21教育】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查阅资料]高温时炭可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ZnCO3高温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21*cnjy*com
[提出问题]“假黄金”的化学组成可能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对该“假黄金”的组成作了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①可能的单质有:C、Zn、Cu
猜想②可能的氧化物有:ZnO、CuO、Cu2O
猜想③可能是单质和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论证]乙同学经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猜想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理由是________.进而再排除了猜想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乙同学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依据是.对余下的两种物质,甲和乙同学用实验鉴定该两种物质确实是“假黄金”的成分.21*cnjy*com

答案解析部分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某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说明单质X的活动性比单质Y强,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单质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由于不能判断出X、Y中任何一种物质组成,所以无法判断其在氢的前与后,故选项说法错误.
B、X是金属时,能置换出某溶液中的Y,那么Y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如氢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X是金属时,能置换出某溶液中的Y,Y不一定是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
D、X、Y都是金属时,金属X能从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Y,X一定比Y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2.【答案】 A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排序即可。 【解答】根据第一行数据可知:Cu的活动性排在X、Y的后面,在Z的前面,即X(Y)>Cu>Z; 根据第二行数据可知:Zn排在X的后面,排在Y的前面,即X>Zn>Y; 那么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Zn>Y>Z。 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www-2-1-cnjy-com
3.【答案】 B
【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将氢置换出来; (2)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够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排序即可。 【解答】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那么它们的排序为:X(Y)>氢>Z; 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说明它们的排序为:Y>X;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排序为:Y>X>Z。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21*cnjy*com
4.【答案】 A
【解析】(1)盐溶液能够促进铁的生锈速率; (2)注意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还是三价铁离子; (3)置换反应发生时,盐必须是可溶性的; (4)注意生成物是 FeSO4 还是Fe2(SO4)3。 【解答】A.因为盐溶液能够促进铁的生锈速率,所以切湿咸菜的菜刀比置于潮湿空气中的菜刀更易生锈,故A正确;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 , 故B错误; C.铁排在银的前面,能把银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这必须是可溶性的银盐溶液才行,而AgCl不溶于水,故C错误; D.用稀硫酸除铁锈,生成Fe2(SO4)3和H2O,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 B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在前面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解答】A.将铜加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液中,没有现象,说明铜位于铁的后面;氯化银不溶于水,无法判断铜、银的活动性,故A错误; B.铜能与硝酸银反应,说明了铜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银;铜与硫酸亚铁不反应,说明了铁活动性大于铜,能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故B正确; C.将铁加入硫酸铜、硝酸银溶液中,均反应,说明银、铜位于铁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银、铜的活动性强弱,故C错误; D.银与硫酸亚铁、硫酸铜都不反应,说明银位于铁、铜的后面;但是不能证明铁、铜的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21*cnjy*com
6.【答案】 B
【解析】(1)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氢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3)碳酸银也是白色沉淀; (4)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A错误; B.验纯后,将纯净氢气直接在空气中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可以看出氢气可以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故B正确; C.碳酸银也是白色沉淀,所以向一未知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无色未知溶液中不一定有Cl- , 故C错误; D.将ag的铁钉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钉上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说明金属活动顺序为:Fe>Cu;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为b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b-a)g为固体质量增加的质量,而不是析出铜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7.【答案】 C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A.利用金属铁和TiSO4溶液进行实验,如果发生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钛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利用金属钛和FeCl2溶液进行实验,如果发生反应,说明钛的活动性比铁强,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比较金属钛和金属铁的硬度,属于物理性质,与金属活动顺序无关,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利用金属钛、金属铁与稀硫酸进行实验,根据反应是否能发生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能比较钛和铁的金属活动顺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 B
【解析】如果甲能够将乙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甲的活动性比乙强,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Fe、Cu与MgSO4溶液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镁>铁,镁>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故A错误; B.Fe与Mg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镁>铁;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镁>铁>铜,故B正确; C.Fe与Cu(OH)2、Mg(OH)2均不反应,无法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故C错误; D.Cu与FeSO4、MgSO4均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镁>铜,但无法确定铁和镁的活动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21cnjy.com
9.【答案】 B
【解析】根据化学实验操作的要求和主要事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二氧化碳使下层蜡烛先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集气瓶中燃烧红磷,水会通过玻璃导管流入集气瓶,该实验通过测量集气瓶内水的体积能粗略的测定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不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的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所以实验能证明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前面,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燃烧,能说明铁具有可燃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Ag (2)Ag;Cu (3)Fe2+
【解析】将铜和铁放入硝酸银的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当铁完全反应后,铜才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铜,分析即可。 【解答】(1)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硝酸银溶液有剩余,这时铁和铜全部反应,故滤纸上的金属只有Ag; (2)向滤液中滴加盐酸后没有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没有硝酸银,则硝酸银完全反应,这时滤纸上一定含有被置换出来的银;但不能确定铜是否与生成的硝酸银完全反应,可能含有的金属是铜; (3)滤纸上出现少量的金属,肯定有银生成,因此铁片肯定硝酸银反应,那么滴加盐酸后无论有没有沉淀产生,滤液中都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Fe2+。
11.【答案】 (1)Hg;Ag;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抽出钾蒸气,导致平衡不断正向移动 (2)Zn+2Fe3+═Zn2++2Fe2+;3Zn+2Fe3++6H2O═2Fe(OH)3↓+3H2↑+3Zn2+
【解析】(1)只有不活泼的金属才能用“热分解法”进行冶炼,那么应该只有 Hg、Ag、Pt、Au四种,其中Pt、Au的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大多以单质状态存在,所以只能是Hg、Ag;钾蒸汽的压力影响反应的方向,如果将其抽出,那么可导致反应不断正向移动; (2)产生的气泡是氢气,是因为氯化铁溶液呈酸性,其中的H+与锌反应生成的;含有Fe3+的溶液颜色变浅,其实就是它变成 Fe2+ 的过程。溶液出现浑浊是生成了Fe(OH)3 , 那是Fe3+水解程度增大,与锌、水反应的结果。 【解答】(1)其中可以用“热分解法”冶炼的金属是Hg、Ag; 工业上又常用下列反应进行金属钾的冶炼:Na+KC??K↑+NaCl似乎“违背”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原因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及时抽出钾蒸气,导致平衡不断正向移动; (2)溶液颜色变浅,是锌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二价铁离子的过程,方程式为:Zn+2Fe3+═Zn2++2Fe2+; 锌粒表面生成气泡,并且产生沉淀,其实就是锌、三价铁离子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氢气和锌离子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3H2O?Fe(OH)3+3H+ , Zn+2H+═Zn2++H2↑。
12.【答案】 (1)Na;Zn;Ag (2)不溶;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Fe;Cu+CuSO4═FeSO4+Cu;稀硫酸;Fe+H2SO4═FeSO4+H2↑;结晶
【解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内容进行解答; (2)①过滤操作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过滤操作时,用烧杯盛放液体,铁架台做支架,上放漏斗和滤纸,在将液体倒入漏斗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据此确定所需器材; ②为了置换出溶液中的Cu2+ , 必须加入活动性在铜前面的金属,且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只能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因此金属X是Fe;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 ?由于加入的铁粉过量,所以在置换出的铜里面肯定含有铁。因为铜不与硫酸反应,而铁可以,所以为把金属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硫酸并过滤即可,溶液Y是H2SO4;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从溶液中获取晶体的方法叫结晶。 【解答】(1)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内容为:K 、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因此空格中对应的元素符号应该是:Na 、Zn 、Ag: (2)①水在加入金属X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将其中不溶性杂质除去.进行过滤的操作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烧杯和玻璃棒; ②金属X是Fe,其加入废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Fe+CuSO4=FeSO4+Cu;溶液Y是稀硫酸,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③要从滤液中获取硫酸亚铁晶体,需要采取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使硫酸亚铁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13.【答案】 ②③;因为木炭过量,高温时能将金属氧化物全部还原成金属单质;过量的木炭在高温下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2或CO
【解析】(1)再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和铜都排在金属铝之后,因此在高温条件下,过量的碳粉肯定会将它们的氧化物还原,即不可能存在 ZnO、CuO、Cu2O ,即猜想②被排除;既然碳过量,那么氧化物肯定会被全部还原,因此肯定不存在单质和氧化物共存的情形,故猜想③被排除; (2)在空气中高温时碳肯定不能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它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 乙同学经思考和推理后,首先排除了猜想②,理由是木炭过量。高温时能将金属氧化物全部还原成金属单质.进而再排除了猜想③;对余下的一种猜想,乙同学又排除了其中的一种物质碳,依据是 过量的木炭在高温下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2或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