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讲义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讲义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9-30 21:3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
一、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基本概念: ①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 ②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 ③法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 ④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⑤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折射的特点: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光垂直于介质表面的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注: 1、光的折射现象:(1)筷子“弯折”;(2)池水变浅;(3)海市蜃楼。 2、光在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除了发生折射以外,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还发生了反射。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二、凸透镜和凹透镜 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                  凹透镜
4、焦点(F):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叫焦点。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                  凹透镜
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注: 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 4、会聚和发散的奥秘:把三棱镜按两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图甲、图乙),平行光通过它们后,出射光线出现会聚和发散两种不同的情况。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凸
透镜u=∞
(平行光)v=f像与物异侧成一点测定焦距u>2f2f>v>f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v=2f等大、倒立、实像 2f>u>fv>2f放大、倒立、实像幻灯,电影机u=fv=∞同侧不成像探照灯的透镜u<fv>f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U同侧缩小、正立、虚像 
2、口诀记忆: 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3、凸透镜成像应用: (1)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注: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收到。 四、凸透镜成像作图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甲; (2)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乙; (3)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如图丙。 2. 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如图甲; (2)射向凹透镜的光线如果其延长线通过虚焦点,则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乙; (3)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丙。 3、凸透镜成像作图 (1)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像距如图甲所示: (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像距如图乙所示: (3)成正立放大虚像时,物距如图丙所示: 五、近视眼和远视眼 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3、矫正: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4、远视眼:只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5、成因: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6、矫正:佩戴合适的凸透镜 注: 1、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2、矫正远视眼,增强对光的折射作用。可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眼镜,使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如图所示。 六、望远镜 1、作用: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 2、伽利略望远:由一个凹透镜(目镜)和一个凸透镜(物镜)组成。 3、开普勒望远镜: (1)构造: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长;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短。 (2)成像原理:由于从天体上各点射到物镜上的光可以看作是平行光,经物镜折射后,在物镜焦点外很近的地方,得到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重合在—起,所以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实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这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对目镜来说是物体,它经目镜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4、反射式望远镜: (1)构造:物镜是凹面镜,目镜是凸透镜组成, (2)成像原理:物镜的焦点前面放置了一个与主镜成45度角的反射镜,使经物镜反射后的会聚光经反射镜以90度角反射出镜筒后到达目镜。 注: 1、能看清楚物体“视角”非常重要。远处的物体对我们眼睛的视角较小,所以远处的物体看不清楚。望远镜的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拉近,增大视角这样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了。 2、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越大,来自远处的物体的光射到物镜上的就越多,经物镜会聚后所成的像就越亮。这对于观察天空中的暗星非常重要。 七、显微镜 1、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焦距较短;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焦距较长,两镜间的距离是可以调节的。 2、成像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物镜后,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一实像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所示: 注: 对于显微镜,要理解它的结构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它两次成像,一次成实像一次成虚像,放大倍数等于两次放大倍数之积。 【典型例题】 例1.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1、L2如图放置,其中AO1=O1B=BO2,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1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2,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2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过L2的二倍焦距点 B.过L2的焦点 C.平行于L2的主光轴 D.过L2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答案】A 【解析】过主光轴上的一点A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交于主光轴上一点B,并且A、B两点到光心的距离相等,可知:AO1和O1B为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因为两个透镜完全相同,且AO1=O1B=BO2,所以BO2也是凸透镜L2的二倍焦距,所以光线再经L2折射后仍过L2的二倍焦距点。 例2.往试管里注入清水,用橡皮塞堵住管口,留一稍大的空气泡。让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发现阳光透过空气泡在白纸上形成一橄榄状的暗影,如图所示,原因是 ,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分析,阳光透过试管的其它部分,呈现在白纸上的是 。 【答案】空气泡下的水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例3.已知凸透镜L1的焦距为f1,凹透镜L2的焦距为f2,且f1>f2。若把它们的主光轴重合相互平行放置,并适当调节两块透镜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使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通过这两块透镜后仍为平行光束。这时两块透镜中心间的距离为 。 【答案】f1-f2 【解析】左边放凹透镜,右边放凸透镜,让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左端的焦点重合,此时该两块透镜中心间的距离为:f1-f2,如下图所示: 例4.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  ) A.f B.L C.f+L D.f-L 【答案】D 例5.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当物距为30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答案】10;照相机 【解析】由图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也为20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20cm,则f=10cm;当物距为30cm时,即u>2f,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例6.如图所示,画出光线ab和Oc通过透镜前后的完整光路。 【答案与解析】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例7.如图所示,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错误的是( ) 【答案】A 例8.对以下四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甲:白纸上看到均匀较弱的光;乙:白纸上看到一个亮点;
丙:白纸上看到一个中间暗周围亮的圆斑;丁:白纸上只看到红光。 A.甲图现象说明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 B.乙图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丙图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丁图现象说明红色玻璃能使光的强度增加 【答案】D 【解析】阳光经过无色玻璃后照到纸上仍然是弱的太阳光,说明无色玻璃可以透光,但也反射一部分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阳光经过凸透镜会在白纸上形成一个亮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阳光经过凹透镜后光线被发散,所以看到纸上是周围亮,中间暗,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此现象说明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色的光,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例9.如图所示,当用眼睛去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透镜的焦距是(  ) A.0.1m B.0.2m C.0.3m D.0.5m 【答案】A 例10.小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他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
(2)他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置在米尺旁。点燃蜡烛后,他还应调整火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实验中,当小王用白纸遮掉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成像的情况是 。 A.只出现烛焰的上半部分的像      B.只出现烛焰的下半部分的像
C.仍然是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成像情况像不受任何影响 【答案】(2)同一高度;(3)放大;投影仪?(4)C 【解析】(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3)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4)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复习训练】 一、选择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穿衣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汽车观后镜成正立缩小实像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实像 2.人们主要利用其折射来改变光路的光学仪器有( ) A.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C.凸透镜、凸面镜 D.凹透镜、凸透镜 3.(2013泸州)已知玻璃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当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经两次折射后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下列所作的四个折射光路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4.物体放在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透镜前20cm处时,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5. 关于透镜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较小的文字通过投影仪可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6.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处向1倍焦距处移动的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为( ) A.正立的实像且逐渐变大 B.正立的虚像且逐渐变小 C.倒立的实像且逐渐变大 D.倒立的实像且逐渐变小 7.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是眼睛的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凸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位置 B.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C.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8.(2012 长沙)某市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  ) 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 B.不能看到人的脚 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 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 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 二、填空 11. 阳光通过一个透镜后可以把后面纸上的一点照得很亮,说明这是一个________透镜,纸上照得很亮的一点是________。 12. 焦度的意思是________,眼镜的度数等于焦度乘以________。 13.在研究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f=15cm,则: (1)若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20cm处时,会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若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35cm处时,会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3)若将物体放在距离透镜10cm处时,会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14. 如图所示,光线斜射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发生的现象,那么图中入射角i= ,反射角r= ,折射角是r= 。 15.(2012 潍坊)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一组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镜。在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近视眼的是 ;矫正远视眼的是 (填“甲”或“乙”) 16. 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 的实像,此像落在目镜 的位置,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放大。 三、作图 17.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A′B′是AB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凸透镜一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F表示。 18.(2012 营口)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蜡烛,A′B′为蜡烛所成的像,请用作图法确定凸透镜及一个焦点F的位置,并将它们画出。 四、实验探究 19. 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试粗略测出它的焦距(至少用两种方法) 20. 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器材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则: (1)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大约为 。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调至A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又一次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的性质是 。 (3)仍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B点时,移动光屏,若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 。 (4)若在此时,用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那么光屏上出现的像与未遮前比较有何变化 。 (5)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至C点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 (填“能”或“不能”)得到像,因为此时成的是 像。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C 【解析】穿衣镜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不符合题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符合题意;幻灯机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3.【答案】B 【解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法线;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要远离法线。 4.【答案】C 【解析】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好透镜和光屏位置后,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0cm的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的像,说明此时2f>10cm>f。把蜡烛移到距透镜20cm处时,u>2f,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5.【答案】B 【解析】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A项错误;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时,被拍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B选项正确;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较小的文字通过投影仪可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项错误;根据显微镜的构造和成像原理,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到物镜的距离应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当凸透镜成实像的时候,物体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像远离透镜,像变大。所以答案C正确。 7.【答案】B 【解析】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
拿走近视镜片后,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8.【答案】D 【解析】照相机成的像,是被照景物发出的光经镜头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形成的实像,如果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相当于挡住了一部分光,没挡住的部分还可以成像,只是亮度略暗一些;故还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 9.【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10.【答案】C 【解析】一般情况下,望远镜的目镜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由凸透镜或凹面镜两种类型,故A、B选项错误;观察天体物理方面,一般采用反射式望远镜,采用凹面镜做物镜,故C选项正确;透镜和凹面镜都可以做望远镜,故D选项说法错误。 二、填空 11.【答案】凸;焦点 12.【答案】焦距的倒数;100 13.【答案】(1)倒立;放大;实;(2)倒立;缩小;实;(3)正立;放大;虚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4.【答案】60°;60°;30° 【解析】由“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具有对称性”可知MN是法线,M′C′是界面,由∠COC′=30°可得∠COM=60°,可知CO是入射光线,BO反射光线,AO是折射光线。则入射角i=60°,反射角r=60°,折射角是∠AON=30°。 15.【答案】凸;凸;乙;甲 【解析】(1)照相机的镜头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
16.【答案】缩小;一倍焦距以内 【解析】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一倍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作图 17.【答案与解析】从物体A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像点A′点,画出折射光线;因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所以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标出符号F,如图: 18.【答案与解析】连接A′A并延长与主光轴相交于一点,该点是凸透镜的光心O,过光心O做一个凸透镜;由A点向凸透镜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C,连接A′C并延长交主光轴与一点F,F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 四、实验探究 19.【答案】方法(一):找一张白纸和一把刻度尺,在太阳光下,移动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在白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点,用刻度尺测出白纸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方法(二):需要一根蜡烛、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将蜡烛点燃,将这三者都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且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然后移动蜡烛及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等大、倒立的烛焰的像时,这时测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然后再除以2,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解析】题目采用的是,平行光聚焦法和两倍焦距法。 20.【答案】(1)15厘米 (2)倒立、缩小的实像(3)倒立、放大的实像(4)像将比未遮住前变暗了(5)不能;虚 【解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的时候成等大、倒立的实像,所以此时的物距等于2倍焦距,物距是30cm,焦距是15cm。(2)当透镜移动到A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倒立、缩小的实像。(3)当透镜移动到B点时,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倒立、放大的实像。(4)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当将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后,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下半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由于透镜的一半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一半,故亮度会减弱。(5)当透镜移动到C时,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在光屏上看不到物体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