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 导学案(教师版,共5页)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光 导学案(教师版,共5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9 23:2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灯光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读课文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2、理解“多好啊!”这一句子的含义以及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理解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的意思,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1、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
2、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王愿坚(1929年生)当代作家。山东省诸城人。他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巧妙、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和电影家协会的理事,现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
2、学法指导:交流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一篇课文要做到五读。
一读 :自由读,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和有积累价值的词语。结合课文多读几遍,读不准字词查字典,或请教同学。
二读:朗读课文,读通句子,读熟课文。
三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大意。
四读:精读,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读:浏览读,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在学案上做好记录,课上和老师同学交流。
3、预习课文后我会读下面词语
围歼 茂密 突击 歼灭 点燃 焦急 黑魆魆 豫皖苏 注视 漆黑
阻击 璀璨 陷入 点燃 憧憬 震天动地 千钧一发 聚精会神
4、比一比,再组词。
歼( ) 扭( ) 微( )
纤( ) 钮( ) 徽( )
5、根据解释,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①自己对自己说话。 ( 自言自语 )
②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比喻情况万分紧急。 ( 千钧一发 )
③本指集中众人的智慧,现指精神高度集中。 ( 聚精会神 )
④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或声
音响亮。 ( 震天动地 )
6、读文思考:
①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它表达了人物什么品质?
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③“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
④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画下来。
一、导入新课
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在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以上思考题
三、全班展示交流
(一)理清顺序,了解事件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通过对一件关于 灯光 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精神,说明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
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文章很有特点:一头一尾写现在 ,中间大部分写往事。其中中间这一部分又分战斗前、 战斗时 、战斗后三个层次来写这个永远值得回忆的战斗英雄——郝副营长。
(二)合作探究,感悟形象
1、交流:“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多好啊!”在课文中共出现了三次,请你来填一填。
第一次作者听到漫步天安门广场的人说“多好啊”,这是对 美丽景色 发出的由衷赞美。
第二次作者听到郝副营长说“多好啊”,这是他对 图上的孩子们能在电灯下学习 深感羡慕。
第三次作者听到郝副营长说“多好啊”,这是对 战斗胜利后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 的美好憧憬。
2、默读课文3—11自然段,勾画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自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思考:“我”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为什么心头会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这一句描写的是天安门广场的灯火。“千万盏”,说明灯之多。“静静地”照耀着广场,使人感觉到环境的和平、安宁。“就像数不清的眼睛,深情地望着天安门”,这一比喻使灯光似乎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有着深刻的含义。说明祖国的建设突飞猛进,所以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课文在开头部分细致地描写灯光,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关于灯光的故事,意味深长。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他在沉思什么?)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①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好处?从中可以看出郝副营长是一位怎么样的战士?
这句话通过对郝副营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郝副营长对灯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具有献身精神,有着崇高理想的人,他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②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
也许他在憧憬着光明与幸福的前景,在憧憬着人民都能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孩子们都能在电灯下快活的上学,幸福的成长。这也是他英勇战斗的伟大动力。
(4)“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地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感情深沉,含义深刻。既是对前面的情节的呼应,也是作者在由衷地赞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性命为后代谋幸福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5)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题目,你觉得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文章中所描述的“灯光”是战争年代幸福生活的代名词,而这种幸福生活是像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革命战士用自己的宝贵的生命换来的。
3、对比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从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而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四、课堂小结
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读完全文,郝副营长伟大的形象也深深地植根在了我们心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学评》。
2、预习园地二。
六、板书设计
灯光(现在)
灯下看书 心生羡慕
8.灯光 回忆往事→ 通过交谈 陷入憧憬 为理想而献身
点燃书本 指引道路
灯光(现在) 暴露自己 光荣牺牲
幸福快乐的生活
(倒叙手法 首尾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