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化学的魅力_1.4_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金属钠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金属钠与酸反应能放出氢气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是金属元素
?
2. 拒报道,美国宇航局的专家发明了“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制取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气
B.水
C.氧元素
D.空气
?
3. 下列关于碳的几种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
B.铅笔芯是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的
C.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末作润滑剂
D.活性炭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
4. C60拥有十分完美和理想的对称球形结构(结构模型如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明星分子”,发现该分子的三位科学家因此荣获诺贝尔化学奖.C60有着奇特的性能和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中利用了C60化学性质的是( )
A.光导体
B.润滑剂
C.抗癌药物
D.高强度碳纤维
?
5. 各物质组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蒸馏水
B.海水?木炭
C.氧气?石灰石
D.矿泉水??空气
?
6.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CO2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都是黑色固体
?
7. 人们常说豆制品、牛奶海鲜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这里的钙是(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
8. 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一组是( )
A.乙醇汽油、生铁
B.冰水混合物、铁锈
C.石灰石、干冰
D.生理盐水、水银
?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金
B.铁
C.铝
D.铜
?
10.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别是( )
A.铝、硅
B.铁、碳
C.铝、氧
D.钙、硅
?
1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取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C.物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而人们对物质的应用却存在合理与不合理之分
D.对于化学变化,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
?
12. 下列元素符号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钙 Ca
B.银?ag
C.铁??fe
D.硫??s
?
13. 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氯化钠
B.黄金
C.金刚石
D.干冰
?
14. 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某原子X的核电荷数小于18,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一种金属元素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C.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KXO3
D.原子X不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
?
16. 稀土元素是一类有重要用途的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粒子总数是198
B.铈原子在化学变化容易失去电子
C.铈原子中子数为58个
D.铈的原子质量是140.1
?
17.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有关信息就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第四横行
C.该原子中子数为14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g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碳的单质主要有________;金刚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主要用途________;石墨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主要用途________;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________;无定型碳有________________;木炭和活性炭具有________作用;原因________.
?
19. 煤主要含有碳元素,如果把煤的燃烧看作碳与氧气的反应,煤在炉子里的燃烧可能发生的反应有四个:①C+O2======点燃CO2??②2C+O2======点燃2CO???③C+CO2======高温2CO???④2CO+O2======点燃2CO2
(1)以上四个反应中,有一个反应不同于其他三个,你的选择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当煤炉里氧气充足时,主要发生①③④反应,在这种条件下,燃烧的碳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是________.
(3)当煤炉里氧气不足时,主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序号).
?
20. 纸和无纺布的原料主要成分是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 (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气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日前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材料二??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材料三??臭氧发生器是一种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臭氧具有强氧化性,故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请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分子构成的角度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答3条即可)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石灰石是我省的主要矿产之一.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
1
2
3
4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的CO2质量/g
1.76
3.52
4.4
m
(1)哪几次反应中碳酸钙有剩余?
(2)上表中m的值为?
(3)试计算这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23. 碳和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请回答:
(1)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常见的碳单质,其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________.
(2)下列是有关C、CO、CO2三种物质的说法: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可以燃烧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以下是常用的实验装置图:
①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D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________.②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③用装置C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什么?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将CO2通入E装置未看到应有的浑浊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4)称取5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76g.试计算石灰石中含有杂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4_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同步检测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B
【考点】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酸碱盐的应用
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
、根据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进行解答;、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是金属钾、钠、钙因为化学性质太活泼,要先和酸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和氢气,进行解答;、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进行解答;、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如氢,氦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属于非金属元素.
【解答】
解:、根据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是金属钾、钠、钙因为化学性质太活泼,要先和酸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和氢气,进行解答;故说法正确;、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说法错误;、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如氢,氦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故选.
2.
【答案】
C
【考点】
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解析】
根据氧气的组成和质量守恒定律判断,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制氧气可能用物理方法,也可能用化学方法,如用化学方法的话,原料中不一定含氧气;故A错误B、水中含有氧元素,可用来制氧气,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均有可能,不一定非是水,故B错误;C、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要制氧气原料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C正确;D、空气中虽然含有氧气,但月球的土壤中不含有空气,故D错误;???故选:C.
3.
【答案】
B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正确;B、铅笔芯是用石墨和粘土混合制成的,错误;C、石墨具有滑腻感,长期未用而难开启的铁锁,可在锁孔中加入少量铅笔芯末作润滑剂,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正确;故选B.
4.
【答案】
C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解析】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C60的光导性、润滑性、高强度碳纤维性等方面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60的抗癌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
5.
【答案】
C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解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
解:A.氮气属于单质,蒸馏水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B.海水属于混合物,木炭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属于单质,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矿泉水属于混合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
6.
【答案】
D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解析】
本题牵扯到几种碳单质,解题时要把握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结论,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都具备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它们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解答】
解:A、金刚石具有正八面体的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硬度大的性质,所以A正确B、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都可以燃烧,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所以B这种说法正确C、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也就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所以C这种说法正确D、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是黑色的,所以D这种说法错误故选D
7.
【答案】
D
【考点】
元素的概念
【解析】
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氟、碘、钙”等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解答】
人们常说豆制品、牛奶海鲜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这里的钙指的是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8.
【答案】
D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解析】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最少有两种物质组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生铁中含有铁和碳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B.冰水混合物是水,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故B错;C.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其他成分,属于混合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化合物,故C错;D.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水银是汞属于单质,故D正确.故选D.
9.
【答案】
C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
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而不是金,故选项错误.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而不是铁,故选项错误.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项正确.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而不是铜,故选项错误.故选:C.
10.
【答案】
C
【考点】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
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
11.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化学学科的作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本题的正误.
【解答】
解:A、科学家创建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为了更方便的研究物质并不是增加化学科学的神秘色彩,故A说法错误;B、元素周期表左上方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正下方是相对原子质量,故B说法正确;C、能合理利用好物质就能为人类服务,如果利用不合理,就会对人类有害,故C说法正确;D、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根据不同的需求,人们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促进或抑制反应的发生;故D说法正确;故选A.
12.
【答案】
A
【考点】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
解:A、该元素符号书写完全正确.B、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书写错误,正确的元素符号为Ag.C、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书写错误,正确的元素符号为Fe.D、该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书写错误,正确的元素符号为S.故选:A.
13.
【答案】
A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解析】
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的是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属于离子化合物,故选项正确.B、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
14.
【答案】
C
【考点】
元素的概念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解析】
A、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判断.B、依据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即可.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进行分析.D、根据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种类也不会改变判断.
【解答】
解:A、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选项正确.B、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故B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故正确;故选C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D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元素的简单分类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采用穷举法解题,即假设n=1时n=2时或n=3时,利用题目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n=1时核电荷数是1,最外层电子数也是3,这是不可能的;当n=2时核电荷数是7,最外层电子数是5,符合题目要求,该元素是氮元素;当n=3时核电荷数是17,最外层电子数是7,符合题目要求;当n=4时核电荷数会比18大,所以不可能.A、x元素不是氮元素就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不正确;B、最外层电子数不是5就是7,核电荷数是7或17,故B说法正确;C、当x是氮元素时其可以形成KNO3,故C说法正确;D、原子X不论是氮元素和氯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AD.
16.
【答案】
C,D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
A、铈的原子粒子总数是:58+140=198,该选项说法正确;B、铈原子属于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容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C、铈原子中子数为:140?58=8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7.
【答案】
A,C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无法确定其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几周期,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0;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1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为28.0?14=14,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C.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金刚石和石墨,硬度大,切割玻璃,导电性,干电池的电极,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木炭,活性炭,吸附,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根据已有的碳单质的性质和性质差异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碳的单质主要有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具有硬度大的性质,主要用途是用于切割玻璃;石墨是具有导电性的物质,主要用途是作干电池的电极;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无定型碳有木炭和活性炭,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因为二者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填:金刚石和石墨,硬度大,切割玻璃,导电性,干电池的电极,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木炭,活性炭,吸附,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19.
【答案】
③,该反应条件是高温,其他三个是点燃
3:8
①②③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1)根据反应的条件、能量的变化等分析回答.
(2)当煤炉里氧气充足时,最终转化成的是二氧化碳,故燃烧的碳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2)当煤炉里氧气不充足时,最终转化成的是一氧化碳,据此分析发生的反应.
【解答】
解:(1)以上四个反应中,有一个反应不同于其他三个,你的选择是③,理由是该反应条件是高温,其他三个是点燃或该反应条件是高温,其他三个是点燃.
(2)当煤炉里氧气充足时,最终转化成的是二氧化碳,故燃烧的碳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故燃烧的碳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是12:(16×2)=3:8
(3)当煤炉里氧气不足时,当煤炉里氧气不充足时,最终转化成的是一氧化碳,主要发生的反应是:①②③.故答为:(1)③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其他三个是放热反应?(或该反应条件是高温,其他三个是点燃;)(2)3:8;(3)①②③.
20.
【答案】
PP(丙纶)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
【解析】
根据对纸和无纺布的原料的识记进行回答本题.
【解答】
解:纺布袋是一种绿色产品,又叫无纺布环保袋、无纺布购物袋、无纺布便携袋.无纺布的主要成份是PP(丙纶),所以纸和无纺布的原料主要成分是PP(丙纶).故答案为:PP(丙纶).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淡蓝色气体,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和消毒,1个臭氧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
【考点】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
解: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属于臭氧的物理性质;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属于臭氧的化学性质;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属于臭氧的用途;1个臭氧分子中有3个氧原子,属于臭氧子的分子构成.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观察并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中的数据均为第一次实验的两倍,而第3次少,说明此时盐酸已完全反应,故3、4次实验中碳酸钙有剩余,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即m=4.4;(2)(3)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根据第1次或第2次实验中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根据化学方程式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列出比例式,即可求出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然后再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故第3、4次反应中的碳酸钙的质量有剩余.
(2)因为第3次反应已是完全反应,不再有气体产生,故第四次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的第三次的一样多,即m=4.4.
(3)设第1次实验中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1.76g∴ 10044=x1.76g解之得:x=4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45×100%=80%.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23.
【答案】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密度比空气小,能溶于水或能和水反应,2KClO3MnO2△2KCl+302↑,Ca(OH)2+CO2=CaCO3↓+H2O
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0%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的毒性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常见的碳单质,其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
金刚石和石墨是两种常见的碳单质,其物理性质相差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碳和一氧化碳能够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该选项说法正确;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不能用于人工降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该选项说法正确;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该选项说法正确.故填:C.
①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D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能溶于水或能和水反应.故填:密度比空气小,能溶于水或能和水反应.②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由于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应该是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02↑.故填:2KClO3?MnO2△?2KCl+302↑.③用装置C制取气体,在反应过程中,用弹簧夹夹住导管上的橡皮管,过一会反应就会停止,其原因是:用弹簧夹夹住导管上的橡皮管时,气体不能导出,气压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使液体和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故答案为:用弹簧夹夹住导管上的橡皮管时,气体不能导出,气压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使液体和固体分离,反应停止.④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若将CO2通入E装置未看到应有的浑浊现象,其原因是澄清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故答案为:Ca(OH)2+CO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
设石灰石中含有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烧杯中增加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1.76g,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1.76?g10044=x1.76g,解得:x=4g,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5g?4g5g×100%=20%,答: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