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神奇的氧气 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神奇的氧气 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29 18:5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_浩瀚的大气_ 2.2 神奇的氧气 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C.氧气可以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D.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2. 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在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小
C.液氧为淡蓝色
D.在?218°C时变为白色雪花状固体
?
3. 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的是( )
A.铁丝
B.镁条
C.红磷
D.木炭
?
4. 为了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某同学采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下列物质中最适宜选用的是( )
A.红磷
B.硫粉
C.蜡烛
D.铁丝
?
5. 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C.氧气极易溶于水
D.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
?
6.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气焊
B.灭火
C.潜水
D.急救
?
7. 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不易溶于水???②化学性质比较活泼???③具有可燃性????④能供给呼吸???⑤在高温、低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A.只有③
B.只有⑤
C.③⑤
D.①③⑤
?
8. 为经久耐用,灯泡中可填充的物质是( )
A.氧气
B.红磷
C.氮气
D.硫磺
?
9. 下列物质燃烧时,能产生浓厚的白烟的是( )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硫
?
10.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黄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红磷在空气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烟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11.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燃烧发白光
C.镁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铁丝燃烧火星四射
?
12. 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2011年3月10日,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在抢救病人时常常用钢瓶储存的氧气给病人输氧.你估计该氧气的制取方法是( )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锰酸钾分解法
C.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法
D.氯酸钾分解法
?
13. 某同学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其结果是( )
A.反应速率不变
B.生成氧气的量增多,反应的速率加快
C.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D.生成氧气的量增多,反应速率不变
?
14.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C.鱼、虾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含氧的物质作原料
B.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必须使用催化剂
D.酒精灯不是一定要用
?
15. 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必须选择含氧的物质作原料
B.必须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C.必须使用催化剂
D.酒精灯不是一定要用
?
17. 小王想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O2.你认为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
A.选择C、B装置,连接dc
B.选择A、B装置,连接ac
C.选择C、B装置,连接db
D.选择A、B装置,连接ab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氧气的收集方法及原因:①________②________.
?
19.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1.2g
/

1.2g
CuO??0.5g

1.2g
MnO2??0.5g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____?(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
?
20.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要检验是否收满,可用________放在集气瓶的________,若________,则说明已满.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C,氧气沸点?183°C.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__.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注意事项”与有关的“原因描述”的序号填入空格中.???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原因描述 A.制取装置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1)防止水沿导气管倒流入热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B.排水法收集完氧气时应先将导管?????

(2)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C.收集氧气时,可以用排水取气法,
(3)防止装置漏气,气体不能从导气管排出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D.实验室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
23. 由于MnO2能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其他一些金属氧化物是否也可以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1)[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________
实验二
________
木条复燃
Al2O3能加快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

(3)[结论]:故Al2O3能作H2O2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4)[讨论与反思]: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实验,不能完全证明Al2O3在H2O2溶液分解中起了催化作用.还应补充一个上述反应前后Al2O3质量是否改变的探究实验. 实验三:①准确称量Al2O3(少量)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________;④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即使实验三中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足够,仍需要再探究Al2O3的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2 神奇的氧气 同步检测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
本题考査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氧气有两个化学性质:氧化性和助燃性.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了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
【解答】
解: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故正确; B、例如铁丝等在空气中不燃烧的物质,在纯氧中能够燃烧,故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 故选C
2.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解析】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C、氧气是无色的,液氧是淡蓝色的; D、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解答】
解: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但是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不正确. B、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正确. C、液氧为淡蓝色.正确. D、在?218°C时变为淡蓝色的雪花状固体.不正确. 故选:C.
3.
【答案】
A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本题考査氧气的化学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具有可燃性的金属、非金属和甲烷等有机物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了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但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铁和铝等金属在空气中都不能燃烧.
【解答】
解:A、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较少,铁丝在空气中都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故选项正确; B、镁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镁,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
【答案】
A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助氧气的化学性质,将空气中氧气除去,在除去氧气的同时要通过体积的变化体现氧气的消耗量.在选用红磷时,红磷具备了以下三点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这是本实验中选择替代物质的依据.
【解答】
解:A、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正确;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但是生成物二氧化硫为气体,故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当氧气浓度较低时生成物为一氧化碳,都是气体,故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错误; 故选:A.
5.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化反应
【解析】
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氧化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根据氧气的密度与空气密度比较考虑.
【解答】
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它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C、氧气不易溶于水.故不正确; D、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故正确; 故选:C
6.
【答案】
B
【考点】
氧气的用途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根据氧气的性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判断其用途.
【解答】
解:A、气焊利用了氧气能够支持燃烧的性质,故A正确; B、灭火一般使用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不能用于灭火,故B错误; C、潜水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性质,故C正确; D、急救利用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B
7.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用途
【解析】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不易溶于水,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解答】
解: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不易溶于水,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故选C.
8.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根据要使灯泡经久耐用,里面填充的气体应该具备的化学性质是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灯丝–钨发生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且廉价易得. 故选:C.
9.
【答案】
C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解析】
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错误. C、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正确.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
【答案】
A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解析】
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会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
【答案】
C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解析】
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
【答案】
A
【考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
根据工业上分离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制取的量较大,成本较低.实验室制取的氧气的量较少,成本较高分析.
【解答】
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制取的量较大,成本较低.故A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分解法属于实验室制法,制取的氧气的量较少,成本较高.故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法属于实验室制法,制取的氧气的量较少,成本较高.故C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分解法属于实验室制法,制取的氧气的量较少,成本较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答案】
B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解析】
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来分析本题,高锰酸钾加热能分解生成氧气和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解答】
解: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加入二氧化锰只能加快反应速度,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生成氧气的量会增多,又因为高锰酸钾分解生成的二氧化锰正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度也加快了. 故选B.
14.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解析】
A、氧气可以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C、根据氧气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D、由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判断.
【解答】
解:解: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氧气;故说法正确; B、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说法正确;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氧气,但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的,通常状况下,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30ml氧气,故说法错误;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观察到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说法正确. 故选C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D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C、从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所用的药品进行分析; D、从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所需要的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有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不需要催化剂.故C错误; D、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不需要酒精灯.故D正确. 故选AD
15.
【答案】
A,D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水性确定氧气的收集方法; C、从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所用的药品进行分析; D、从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所需要的反应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有氧气,反应物中必须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不需要催化剂.故C错误; D、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不需要酒精灯.故D正确. 故选AD
17.
【答案】
C,D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
根据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AC发生装置均可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利用双导管收集气体时,应从长管进气,短管便于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AC发生装置均可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利用双导管收集气体时,应从长管进气,短管便于排尽集气瓶内的空气,所以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b进入集气瓶;若从c端进气,气体又会从b端逸出,故AB错误; 故选:CD.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考点】
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
根据氧气的溶解性和密度分析收集氧气的方法.
【解答】
解:氧气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向上排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19.
【答案】
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小,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
运用催化剂的概念和本题的实验目的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解答.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时间小.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解答】
解:(1)本题的实验目的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所以“待测数据”是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
(2)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时间小. 评价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20.
【答案】
带火星的木条,瓶口,木条复燃
【考点】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
根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要检验是否收满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的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了氧气. 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瓶口;木条复燃.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混合物
氮分子,C
燃着的木条熄灭,液氧
氢气,4NH3+502催化剂高温4NO+6H2O,属于
B,C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解答; (2)①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解答; ②根据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解答; (3)根据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解答; (4)①根据图示可知: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解答; ②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③根据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进行解答; (5) A、根据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解答; B、根据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解答; C、根据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解答.
【解答】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 ②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液氮的沸点低,首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燃着的木条熄灭,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10体积,其主要成分是液氧;
①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02催化剂高温4NO+6H2O; ③氮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2价,反应后化合价为+5价,氧元素反应前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化合价为?2价,反应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化工厂可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不能防止形成酸雨,故错误;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解: 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 B、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防止水沿导管倒流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集气时,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D、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 答案:
(4)(1)(2)(3)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1)根据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进行解答;
(2)根据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防止水沿导管倒流试管,引起试管炸裂进行解答;
(3)根据氧气的水溶性和密度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分析.
【解答】
解: 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 B、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防止水沿导管倒流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C、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因此收集集气时,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 D、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 答案:
(4)(1)(2)(3)
23.
【答案】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分解或分解很少,装有少量Al2O3的试管中加入H2O2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3)?(2)[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分解或分解很少
实验二
装有少量Al2O3的试管中加入H2O2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实验三:过滤、洗涤、干燥、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解析】
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要探究一种物质能否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一般要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一是探究加入该物质能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是探究反应前后该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三是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解答】
解:
(3)[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一探究Al2O3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1的步骤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可见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很慢.然后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Al2O3,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见,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能说Al2O3就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实验三:通过实验前后两次称量,可知实验三是探究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将实验二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可得到Al2O3,必须经过洗涤、烘干后才称量,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 最后,还必须在增加一个实验:探究Al2O3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后是否改变.只有Al2O3具备既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又保持不变,才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