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渗透作用的装置及现象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4.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与漏斗中的溶液互换,液面怎么变化?原因?
单位时间内水分子数:渗入玻璃纸>渗出玻璃纸
不会, 因为纱布的孔隙很大, 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透过.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水分子数:渗入=渗出 ,故液面不会升高。
液面下降.因为烧杯中蔗糖浓度>漏斗中溶液浓度,单位时间从漏斗中扩散到烧杯中的水分子数量比较多,所以液面下降。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1)具有 。
(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 。
半透膜
浓度差
2.渗透作用发生的原理
(1)宏观: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
(2)微观:单位体积的水分子由多向少扩散。
A. 甲高于乙
B. 乙高于甲
C. 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D. 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例1、把体积和质量分数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图),开始和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1)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 。
(2)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 。
(3)当 时,水分进出平衡。
吸水
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正常状态
清水
盐水
0.9%生理盐水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膜
液泡膜
细胞质
液泡
细胞核
细胞壁(全透性)
原生质层
成熟的植物细胞
正常情况下的细胞
发生质壁分离
思考
1、你知道这里的“质”与“壁”分别指什么吗?
2、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3、在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何?
“质”指原生质层,“壁”指细胞壁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内因: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开,从而发生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变大
复原——细胞液浓度变小
(1)原因
原生质层具半透性且其伸缩性比细胞壁大
内因: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
(2)表现
植物细胞由坚挺→萎蔫
宏观:
微观:
质壁分离
{
液泡体积(大→小)
细胞液颜色(浅→深)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
高浓度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其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物质是
A.细胞液????????????B.蔗糖溶液????????????
C.空气? ?????????????D.水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
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开始液泡颜色逐渐变
深,后来又逐渐变浅,能够反映细胞液含水量
随时间变化的图是 ( )
C
高浓度盐水浸泡
?
三、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结论: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取碘的能力。血液中碘的质量浓度为250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浓度比血液高20-25倍。
血液中碘的浓度
250mg/L
20 —25倍
1、以下可以发生渗透作用的是____.
A.煮熟的马铃薯条放入水中
B.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
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
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D
练习
2、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分在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C
A
B
C
D
3、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B
4、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A、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D
5、将一块新鲜马铃薯切成5块,放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果是
则马铃薯的细胞液浓度大约为 g/ml
A、0.05—0.10 B、0.10-0.15
C、0.15-0.20 D、0.20-0.25
B
蔗糖浓度g/ml 0.05 0.10 0.15 0.20 0.25
质壁分离情况 不发生 不发生 刚发生 发生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