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30 09: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中毒.区别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
A.N2
B.NO2
C.SO2
D.NH3
?
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8
10
1
21
反应后的质量/g
0
21
待测
9
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9g
B.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C.反应生成Y的质量为21g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
3. 汽车安装使用催化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发生催化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CO======催化剂2CO2+N2下列对该化学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和分子个数都不变
D.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物质是单质
?
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点燃SO2
B.CuSO4+NaOH=Cu(OH)2+Na2SO4
C.C+O2======点燃CO
D.NaOH+CO2=NaCO3+H2O
?
5. 家用液化石油气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用CxHy来表示.现已知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xHy+mO2======点燃6CO2+8H2O,22克CxHy完全燃烧需氧气的质量是( )
A.160克
B.80克
C.100克
D.40克
?
6. 单质M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3O2=2M2O3,参加反应的M与生成的M2O3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M2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7
B.102
C.48
D.204
?
7.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三种生成物
B.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x的值为44
D.该反应中O2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
8. 烧杯盛有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9.6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与下列数据最接近的是( )
A.57.5%
B.64.6%
C.67.7%
D.69.6%
?
9. FeS2常用于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C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02高温2X+8SO2,则X的化学式为(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O4
?
10. 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中,镁、二氧化碳、氧化镁和碳这四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
A.6:11:10:3
B.6:22:20:3
C.3:11:10:3
D.12:11:20:3
?
11. 将6.0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 )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12.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Mg+O2=MgO2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P+O2点燃P2O5
C.铁钉和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D.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
13. 有一个电解氧化铝厂,该厂主要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生产铝.电解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Al2O3、Al、O2的质量比是( )
A.102:27:32
B.43:27:24
C.2:4:3
D.17:9:8
?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HCO3=Na2CO3+CO2+H2O
B.CH4+O2点燃CO2↑+H2O↑
C.Fe+CuSO4=FeSO4+Cu
D.Mg+O2点燃MgO2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有一块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其质量是21g,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收集到1g氢气,合金可能是( )
A.铁和锌
B.铁和镁
C.铁和铜
D.铁和铝
?
16. 某化合物13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44g二氧化碳和9g水.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C.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4:9
D.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
?
17. 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点燃2P2O5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KClO3?======MnO2KCl+O2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2======点燃SO2
D.通电分解水:2H2O=2H2↑+O2↑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NH3+________Cl2=________?N2+________?NH4Cl

(2)________Fe2O3+________H2SO4=________?Fe2(SO4)3+________H2O

(3)________C3H3+________O2======点燃________CO2+________??H2O

(4)________N2O3+________Fe======高温________?Fe3O4+________?N2

(5)________FeS2+________O2======高温________Fe2O3+________SO2

(6)________Al(OH)3+________H2SO4=________Al2(SO4)3+________H2O.
?
19. 在做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小明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测得实验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呢?小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试管中反应的剩余物过滤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③将滤渣干燥后称量,质量为0.5g.④向滤液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石灰石中的其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1)第②步中小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2)在Na2CO3溶液加到图象中显示的C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________.

(3)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测得碳酸钙的含量将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20.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求各物质的质量比.
(1)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硫酸铜(CuSO4)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Cu(OH)2],生成的硫酸钠(Na2SO4)留在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_____

(3)甲烷(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 (10分) 法轮功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说,他发功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根据你所学知识加以解释.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写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________;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

(3)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 ________
?则盐酸过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如果 ________
? ________

(4)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铜片
D.铁片

(5)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填序号).

(6)在实验室中,盐酸和氢氧化钠都要密封保存,盐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氢氧化钠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
23.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6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同时测定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请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
1.0
2.0
3.0
4.0
5.0
剩余固体质量/g
5.20
4.60
4.20
4.10
4.08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同步检测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因为亚硝酸钠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所以该气体的元素组成必须不能超出亚硝酸钠中的元素组成,还要注意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解答】
A、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是不可能的; B、NO2中的两种元素在亚硝酸钠中都有,并且该气体也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所以是正确的。 C、SO2中含有硫元素,而亚硝酸钠中不含有硫元素,所以是不可能的; D、NH3中含有氢元素,而亚硝酸钠中没有氢元素,也是错误的。
2.
【答案】
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
本题可分析先X、Y、Q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Z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
【解答】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8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Y是生成物,生成的Y的质量为11g;Q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Q的质量为12g;由质量守恒定律,Z是生成物,且生成的Z的质量为9g,故反应后物质Z的质量为1g+9g=10g;反应中物质Y与Q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12;由题意知,X和Q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8g:12g=2:3。
3.
【答案】
C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氧化物的概念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
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分析;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氮气是单质.
【解答】
解:A、NO和CO都是由氧元素和和另一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故正确; B、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正确;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改变,故错误;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氮气是单质,故正确; 故选C.
4.
【答案】
A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Cu(OH)2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C+O2======点燃2CO. D、该化学方程式碳酸钠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O2+2NaOH=Na2CO3+H2O. 故选A.
5.
【答案】
B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先推断该物质的化学式,再利用该物质的质量求出参见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即可.
【解答】
解:由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和2CxHy+mO2======点燃6CO2+8H2O可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3H8. 设完全燃烧需氧气的质量是x. 2C3H8+10O2======点燃6CO2+8H2O 88?????320 22g?????x 8822g=320x x=80g 答:完全燃烧需氧气的质量是80g. 故选:B.
6.
【答案】
B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可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而后利用图象的数据根据方程式计算出M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而可得M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设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x 4M+3O2=2M2O3 4x??????????2×(2x+48) 27g????????????51g 4x27g=2×(2x+48)51g x=27 故M2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27+16×3=102 故选:B.
7.
【答案】
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利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进而书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判断反应的类型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
由于四种物质中W和氧气质量减小,所以是反应物,且反应物的总质量是23g+(64g?16g)=71g,而水的质量增加,且增加值是32g?5g=27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所以二氧化碳必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是71g?27g=44g;此反应的表达式可表示为W+O2→CO2+H2O。 A、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表达式可以看出W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通过生成物中的氧元素与反应的氧气质量进行比较,生成的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7g×
=2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44g×
=32g,两者的质量和为56g,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64g?16g=48g,所以可判断W中含有氧元素,故错误; C、由以上分析知X的值等于44g+8g=52g,故错误; D、该反应中O2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3:2,正确。
8.
【答案】
B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9.6g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说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的质量和是:109.6g?100g=9.6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
设氢氧根离子质量为x, 稀盐酸中氢离子质量为:100g×7.3%×136.5=0.2g, H++OH?=H2O, 1?????17 0.2g??x 10.2g=17x, x=3.4g, 则金属元素质量为:9.6g?3.4g=6.2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g9.6g×100%=64.6%,
9.
【答案】
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
【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02高温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铁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
10.
【答案】
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
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反应中镁、二氧化碳、氧化镁和碳这四种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
解: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点燃2MgO+C 48??44????????80??12 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反应中镁、二氧化碳、氧化镁和碳这四种物质的质量比=48:44:80:12=12:11:20:3. 故选D.
11.
【答案】
B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
【解答】
解:17.6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7.6g×1244×100%=4.8g,10.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218×100%=1.2g,生成物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4.8g+1.2g=6.0g,6.0g=有机物的质量6.0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故选B
12.
【答案】
C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A、镁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MgO,而非Mg+O2=MgO2.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02点燃2P2O5,而非2P+O2点燃P2O5.错误;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正确; D、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生成二氧化硫,由于氧气为气体,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不能标注气体符号,当然氧气作为反应物也不能标注气体符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S+O2点燃SO2,错误。
13.
【答案】
D
【考点】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
根据电解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由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反应中化学计量数计量数乘积之比,计算反应中三种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
解:电解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通电4Al+3O2↑,Al2O3、Al、O2的质量比是[2×(27×2+16×3)]:(27×4):(16×2×3)=17:9:8. 故选D.
14.
【答案】
C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D、镁燃烧生成氧化镁。
【解答】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02点燃CO2+2H2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选项书写正确; D、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B,D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解答】
解:A、铁、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Fe+H2SO4=FeSO4+H2↑,Zn+H2SO4=ZnSO4+H2↑, 56??????????????????????????2???????65?????????????????????????????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反应生成1g氢气时需要单独消耗28g铁,单独消耗32.5g锌,当铁和锌的合金质量是21g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1g,该选项组成不可能; B、铁、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Fe+H2SO4=FeSO4+H2↑,Mg+H2SO4=MgSO4+H2↑, 56????????????????????????2????????24???????????????????????????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反应生成1g氢气时需要单独消耗28g铁,单独消耗12g镁,当铁和镁的合金质量是21g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是1g,该选项组成可能; C、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Fe+H2SO4=FeSO4+H2↑, 56?????????????????????????2?????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反应生成1g氢气时需要单独消耗28g铁,即使21g都是铁,生成氢气的质量小于1g,该选项组成不可能; D、铁、铝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Fe+H2SO4=Fe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56????????????????????????2????????54???????????????????????????????????????6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反应生成1g氢气时需要单独消耗28g铁,单独消耗9g铝,当铁和铝的合金质量是21g时,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是1g,该选项组成可能. 故选:BD.
16.
【答案】
B,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燃烧的规律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质量即为可燃物中的碳元素的质量、生成物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即为可燃物中的氢元素的质量,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可以求得碳、氢元素质量,然后对两元素质量之和与可燃物的质量相比较即可判断可燃物的元素组成.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244×100%=12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9g×218×100%=1g; 因此氢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之和是:12g+1g=13g;与所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说明该物质仅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该化合物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g:1g=12:1; 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12:11=1:1; 根据刚才的计算分析所给的四个选项与刚才的计算结果相符合的为:B和D. 故选BD.
17.
【答案】
A,C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
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氧气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KClO3======MnO22KCl+3O2↑.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H2O======通电2H2↑+O2↑. 故选:AC.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8,3,1,6
1,3,1,3
4,15,12,6
4,9,3,4
4,11,2,8
2,3,1,6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数目不变来配平
【解答】
解:(1)利用“定一法”,首先确定Cl2的系数为1,根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 83NH3+Cl2=13N2+2NH4Cl,然后各项都乘以3,得8NH3+3Cl2=N2+6NH4Cl,
(2)利用“定一法”,首先确定Fe2O3的系数为1,根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3)利用“定一法”,首先确定C3H3的系数为1,根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 C3H3+154O2=3CO2+32H2O,然后各项都乘以4,得4C3H3+15O2=12CO2+6H2O
(4)可用待定系数法,首先确定N2O3的系数为1,根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N2O3+94Fe=34Fe3O4+1N2 然后各项都乘以4,得:4N2O3+9Fe=3Fe3O4+4N2
(5)利用“定一法”,把最复杂的化合物的计量数,即把三氧化二铁的计量数假定为1,根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2FeS2+112O2=1Fe2O3+4SO2,再去掉分母得:4FeS2+11O2=2Fe2O3+8SO2;
(6)利用“定一法”,首先确定Al2(SO4)3的系数为1,根据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得出 得:2Al(OH)3+3H2SO4=Al2(SO4)3+6H2O;
19.
【答案】
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
(2)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图象中显示的C点时,说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所以Na2CO3溶液加到图象中显示的C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故填:NaCl和Na2CO3;
(3)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会造成碳酸钙的质量减小,所以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将偏小;故填:偏小; 答案: (1)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 (2)NaCl和Na2CO3 (3)偏小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解答;
(2)根据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图象中显示的C点时,说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进行解答;
(3)根据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会造成碳酸钙的质量减小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碳酸钙难溶于水,而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说明滤渣中没有碳酸钙,所以第②步中小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检验滤渣中是否还有剩余的CaCO3;
(2)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图象中显示的C点时,说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所以Na2CO3溶液加到图象中显示的C点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3)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会造成碳酸钙的质量减小,所以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将偏小;
20.
【答案】
2NaOH+CuSO4=Na2SO4+Cu(OH)2↓,40:80:71:49
4P+5O2======点燃2P2O5,31:40:71
CH4+2O2======点燃CO2+2H2O,4:16:11:9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
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硫酸铜(CuSO4)溶液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Cu(OH)2]和硫酸钠(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的质量比为(40×2):160:142:98=40:80:71:49.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31×4):(32×5):(142×2)=31:40:71.
(3)甲烷(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为16:(32×2):44:(18×2)=4:16:11:9.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不认同,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一切化学变化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质量也基本不变.铝是由铝原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所以铝原子无法通过化学变化生成金原子和铜原子.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一切化学变化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质量也基本不变.据此说理.
【解答】
解: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一切化学变化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质量也基本不变.铝是由铝原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所以铝原子无法通过化学变化生成金原子和铜原子.所以可见李洪志的说法是伪科学的,纯属歪理邪说.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NaOH+HCl=NaCl+H2O,搅拌
盐酸过量,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
有气泡产生,Zn+2HCl=ZnCl2+H2O,没有气泡产生,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
C
盐酸具有挥发性,2NaOH+CO2=Na2CO3+H2O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进行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时,可能其中一种物质过量,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
(3)根据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气泡设计实验;
(4)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pH>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碱性减弱,盐酸过量,溶液的pH<7解答;
(6)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
解:(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时,可能其中一种物质过量,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所以③是盐酸过量;
(3)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气泡设计实验,所以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如果有气泡产生
?则盐酸过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O
?如果没有气泡产生
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4)A、酸能与生锈的铁钉反应; B、碳酸钠粉末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硫酸钠粉末与酸不反应; D、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 故选:C;
(5)氢氧化钠溶液的pH>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碱性减弱,盐酸过量,溶液的pH<7,故选:C;
(6)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盐酸需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3.
【答案】
1.92
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81.7%。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解答】
?image33.png"?/>2KCl+302↑ 245?96 6gx?1.92g ?image34.png"?/>=
x≈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