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溶液 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溶液 同步检测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30 09:3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
3.2 溶液 同步检测题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现有20%的硫酸50??,把它配成10%的硫酸,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
B.量筒??托盘天平??烧杯
C.量筒??烧杯??玻璃棒
D.量筒???玻璃棒
?2. 下列因素:①温度?②溶质种类?③溶剂质量??④搅拌?⑤溶质颗粒大小??⑥压强,其中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 )
A.①②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③④⑤
?
3. 一定量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蒸发掉50??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8??
B.6.4??
C.3.2??
D.4??
?
4. 实验室里用氯化钾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时,下列仪器中,不必用到的是( )
A.托盘天平
B.烧怀
C.量筒
D.漏斗
?
5. 下列常见的盐中,难溶于水的是( )
A.氯化镁
B.硝酸银
C.硫酸钡
D.磷酸钾
?
6.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30
°
??甲、乙的饱和溶液降到10
°
??,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将30
°
??甲、乙的饱和溶液降到10
°
??,析出甲质量大
C.10
°
??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0
°
??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60%
?
7.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升高温度可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
1
°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
??
2
°
??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
1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
8. 下列对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
?
9. 汽水中溶有大量二氧化碳,制备和存放汽水的最好条件是( )
A.高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低温低压
?
10. 将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B.??????
??
4
C.??????
??
4
D.??????
??
3
?
11.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获取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
A.30
°
??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度为30??
B.将甲的溶液从30
°
??降低到20
°
??,一定有甲固体析出
C.20
°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D.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12. 向10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中加入3??????????固体和12??水.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A.20%
B.10%
C.15%
D.22.5%
?
13. 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
A.铁
B.氯化氢
C.氯化铁
D.氯化亚铁
?
14.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时,100???饱和食盐溶液里含有10???食盐,所以??
°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10???
B.??
°
??时,100???水里最多能溶解10???食盐,所以??
°
??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
C.??
°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则该物质称为易溶物质
D.20
°
??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50
°
??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50???,所以硝酸铵的溶解度比食盐的大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搅拌可以加速食盐的溶解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
16. ??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氯化钠
?
17. 将
A.食盐、
B.葡萄糖、
C.粉笔灰、
D.汽油、
E.氯化氢、
F.木炭粉放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形成溶液的是(填编号)________.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洗洁精能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_作用.
?
19. 如图为??、??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填空:
(1)在
??
1
°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

(2)
??
2
°
??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
??
1
°
??,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3)
??
2
°
??时,把100克??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恒温10克水,可析出??物质________克,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
?
20. 利用氯化钠制备碳酸钠的同时可以得到氯化铵,如表为氯化铵的溶解度:
/

温度/
°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1)向100??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铵固体或改变温度,得到如图相应的溶液??~??.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溶液??中析出晶体________??,将此时盛有溶液??的小烧杯放入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向大烧杯内加入????????固体,小烧杯内的固体溶解,原因是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 (10分) 在20
°
??时,把16克硫酸铜溶解在8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硫酸铜溶液,20
°
??时,硫酸铜的溶解度.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今年化学实验考查内容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如现在需要配制50??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请回忆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配制溶液:
(1)计算:配制50??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______??,水________????.

(2)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溶解: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

(4)装瓶并贴上标签. 小明同学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如图所示,请在右侧的空白标签上填写正确内容;
/

(5)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
B.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等晾干就配制溶液
C.天平指针偏右就开始称量???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E.所用氯化钠晶体未充分干燥?????
F.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6)在实验中,老师观察到了同学们使用量筒的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已知20
°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将该50??溶液转化为20
°
??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列式计算说明) ??????.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得到多种化工产品,主要过程如下:
/
①气体??是密度最小的气体,该气体的名称为________,写出一个由酸??转化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电解后生成的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你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
?
23. 你认为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是否正确?(在“结论”栏中填“是”或“否”)
序号
实验现象或数据
结论
1
分别加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的??
??
2
??
??
3
和????????
??
3
溶液,观察气泡的生成可区分出这两种溶液
2
用????试纸测定一杯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蒸馏水的????为6
3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的澄清石灰水备用
4
用排水法收满3瓶(每瓶250 ????)
??
2
[??(
??
2
)=1.43??/??],需称取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7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走进溶液世界 3.2 溶液 同步检测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C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
现有20%的硫酸50??,把它配成10%的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量取、溶解,据此判断所列仪器是否需要.
【解答】
解:现有20%的硫酸50??,把它配成10%的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量取、溶解,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 ??、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称量,不需要使用托盘天平,故选项错误. ??、配制过程中不需要称量,不需要使用托盘天平,故选项错误. ??、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正确. ??、量筒用于准确量取水,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但该组仪器没有烧杯,无法完成溶解操作,故选项错误. 故选:??.
2.
【答案】
A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固体的溶解度受到溶质和溶剂两方面性质的影响,同时还有温度的影响,压强对固体的溶解度几乎无影响,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种类、性质有关,如蔗糖和氯化钠在同样温度的水中的溶解度的不同,是因为蔗糖和氯化钠性质的不同;溶解度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如碘易溶于酒精而难溶于水,是因为水和酒精的性质的差异;同时还受到温度的影响,如温度越高蔗糖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不受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多少、搅拌、溶质颗粒大小等的影响;压强对固体的溶解度几乎无影响. 故其中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是①②. 故选:??.
3.
【答案】
A
【考点】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
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设原溶液的质量为??,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50??)×16%=??×8%?????=100??. 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8%=8??. 故选:??.
4.
【答案】
D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
根据使用固体氯化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确定配制时所需要的仪器,判断所列仪器在配制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
【解答】
解:使用固体氯化钾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的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称量时需要使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氯化钾的质量、需要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水的体积;溶解时需要使用烧杯作为溶解容器; 而漏斗是过滤时的主要仪器,在配制溶液时不需要. 故选??.
5.
【答案】
C
【考点】
溶液的形成过程
【解析】
氯化镁、硝酸银、硫酸钡、磷酸钾是否溶于水,根据的其性质来判断.
【解答】
解:氯化镁、硝酸银、磷酸钾是一种溶液,硫酸钡是一种沉淀,它不能溶于水. 故选??.
6.
【答案】
A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
??、根据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结合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解度
100??+溶解度
×100%进行分析; ??、根据溶液的质量没有指明进行分析; ??、根据溶液没有指明是否饱和进行分析; ??、根据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溶解度
100??+溶解度
×100%.
【解答】
解:??、将30
°
??甲、乙的饱和溶液降到10
°
??,两物质溶液仍然饱和,且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
溶解度
100??+溶解度
×100%可知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虽然30
°
??时甲的溶解度大,因没有指明30
°
??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因此将30
°
??甲、乙的饱和溶液降到10
°
??,析出甲质量不一定大,故??错误; ??、10
°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指名溶液是否饱和,因此不能判断10
°
??时甲乙两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故??错误; ??、30
°
??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60??
60??+100??
×100%=37.5%,故??错误. 故选??.
7.
【答案】
D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解析】
根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甲、乙溶解度曲线的交点横坐标是
??
1
°
??,即在该温度时,它们的溶解度相等.
【解答】
解:??、根据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升高温度时,不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知,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错误; ??、如图所示,在
??
1
°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则在该温度下的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相同,故??错误; ??、如图所示,甲的饱和溶液由
??
2
°
??温至
??
1
°
??时,有晶体析出,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溶质析出,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正确. 故选:??.
8.
【答案】
C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常见的溶剂
【解析】
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气体、固体、液体都可以作溶质;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
解:??、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说法错误; ??、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只有水可作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说法错误; ??、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说法正确;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不是如稀盐酸,溶质是氯化氢气体;说法错误; 故选:??.
9.
【答案】
C
【考点】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
利用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汽水中溶有大量二氧化碳,制备和存放汽水时,要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制备和存放汽水要低温高压. 故选??.
10.
【答案】
A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解析】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说明不能有颜色,不能产生沉淀.
【解答】
解:??、氯化钠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无色溶液,故??正确; ??、??????
??
4
溶于水,溶液是浅绿色,故??错; ??、??????
??
4
溶于水,溶液是蓝色,故??错; ??、??????
??
3
溶于水,溶液是黄色,故??错. 故选??.
11.
【答案】
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
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即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等.
【解答】
解:??、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不难看出,30
°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乙的溶解度小于30??,故错误; ??、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因此降温时,甲的溶解度减小,它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此项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故不能确定能否析出晶体,故错误; ??、20
°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溶解度相等,正确; ??、从图中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错误; 故选:??.
12.
【答案】
A
【考点】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解析】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方法一、向100??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中加入3??????????固体和12??水,使其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是
100??×20%+3??
100??+3??+12??
×100%=20%. 方法二、3??????????固体和12??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
12??+3??
×100%=20%;故向20%????????溶液中,再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 故选??.
13.
【答案】
D
【考点】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解析】
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即气体、固体溶于液体中,液体是溶剂,气体、固体为溶质;液体和液体相溶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有水时,不管量多量少,一般把水看作溶剂;没有指明溶剂时,常把水看作溶剂),结合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所得溶液为氯化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是溶质,水是溶剂. 故选:??.
14.
【答案】
B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解析】
根据溶解度是指一定温度下,100??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该溶质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
解:??、??
°
??时,100??饱和食盐溶液里含有10??食盐,所以??
°
??时食盐的溶解度应该大于10??,故??错误; ??、??
°
??时,100??水里最多能溶解10??食盐,所以??
°
??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故??正确; ??、易溶物质是指在20
°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而??
°
??不一定是指20
°
??,所以??
°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20??,则该物质不一定为易溶物质,故??错误; ??、温度不同,所以无法比较硝酸铵和食盐溶解度的大小,故??错误. 故选:??.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C,D
【考点】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解析】
??、溶液不一定无色; ??、面粉不溶于水进行考虑; ??、搅拌可以加速溶解; ??、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考虑.
【解答】
解:??、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错; ??、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错; ??、在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溶剂、溶质等因素不变时,要利用搅拌以加速物质溶解,故??正确;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正确. 故选:????.
16.
【答案】
B,D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说明加入物质后,液体温度升高.
【解答】
解:??、加入浓硫酸后,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液体温度升高,会导致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因此加入的物质可能是浓硫酸; ??、加入硝酸铵后,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液体温度降低,会导致甲试管中固体增多,乙试管中的固体减少,因此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硝酸铵; ??、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体温度升高,会导致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因此加入的物质可能是氧化钙; ??、加入氯化钠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变化,因此试管中的固体无明显变化,因此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氯化钠. 故选:????.
17.
【答案】
ABE
【考点】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解析】
??、根据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根据葡萄糖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根据粉笔灰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根据汽油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根据氯化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根据木炭粉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定义和特征判断.
【解答】
解: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氯化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葡萄糖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所以正确. ??、粉笔灰不能溶于水,把粉笔灰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 ??、汽油不能溶于水,把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所以错误. ??、氯化气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盐酸溶液,所以正确. ??、木炭粉不能溶于水,把木炭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所以错误. 故选??????.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乳化
【考点】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解析】
根据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
【解答】
解:清洗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以极小的液滴均匀悬浮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乳浊液从而除去.其中的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就叫乳化作用. 故答案为:乳化.
19.
【答案】
相等
??
2.5,20%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的趋势;交点的含义是在某温度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据此解答.
【解答】

??
1
°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相等;
??
2
°
??时,分别将恰好饱和的??、??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
??
1
°
??,??的溶液会析出固体,??的溶液组成不变,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故填:??;
??
2
°
??时,??物质的溶解度是25??,把100克??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恒温10克水,可析出??物质的质量为
25??
100??
×10??=2.5??,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其数值为:
25??
125??
×100%=20%,故填:2.5,20%.
20.
【答案】
不饱和
9.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根据溶解度确定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据此解答.
【解答】
解:(1)60
°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55.2??,经过操作得到的100??水中含有的氯化铵的质量为40??+5??=45??,故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2)得到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铵固体的质量是55??,40
°
??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5.8??,故析出晶体的质量是55???45.8??=9.2??;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而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固体会继续溶解,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20??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
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溶解度定义中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及单位克;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20
°
??时,把16克硫酸铜溶解在80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硫酸铜溶液,说明该温度下的80??水中最多溶解16??硫酸铜,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
°
??时,设硫酸铜的溶解度为??,则:100??:??=80??:16??????=20??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4,46
B
加速氯化钠溶解
(4)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出示什么溶液和浓度大小;
BEF
????,加入12.56??氯化钠固体,搅拌使其溶解,氢气,????+2??????=??????
??
2
+
??
2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
??.(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利用??=
??
??
,计算体积即可;
(2)根据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解答;
(4)根据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出示什么溶液和浓度大小解答;
(5)根据配制溶液时造成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解答;
(6)根据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根据20
°
??是氯化钠的溶解度,结合溶液中含有的氯化钠质量分析使其转化为20
°
??时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①根据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氯气和氢气点燃时生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并放出热量,结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
解:??.(1)配制50??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50??×8%=4??;需水:
50???4??
1??/????
=46????;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说明氯化钠超量应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3)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加速氯化钠溶解;
(4)溶液试剂瓶标签应出示什么溶液和浓度大小;
(5)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氯化钠少了或水多了;??.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等晾干就配制溶液 ,会造成水多了;??.所用氯化钠晶体未充分干燥,说明氯化钠少了;???.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氯化钠少了,都有可能.
(6)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和水平;故??错误;不能在量筒内配制溶液,故??错误;正确的是????; ????.由于该溶液在20
°
??时不饱和所以可采用加溶质的简便办法使其转化成饱和溶液, 设,加入溶质质量为??,
50??×8%+??
50??+??
=
36??
100??+36??
??=12.56?? ??????.:①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氯气和氢气点燃时生成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盐酸,并放出热量,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碱??的化学式为????????. 答案:??.(1)4????46?????(2)?????(3)加速氯化钠溶解 (4)
/
(5)?????? (6)?? ????.加入12.56??氯化钠固体,搅拌使其溶解 ??????.①氢气,????+2??????=??????
??
2
+
??
2
↑; 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
23.
【答案】
否; 2、久置于空气的蒸馏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显若酸性,测得其????为6可以,故填是; 3、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溶解度最大时才0.18??,因此无法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溶液,故填否; 4、三瓶氧气的质量为250????×3÷1000×1.43??/??=1.0725??≈1.07?? 设生成1.07??氧气需要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2??????
??
3
?
======
????
??
2
2??????+3
??
2
↑ 245????????????????96 ????????????????????1.07
245
??
=
96
1.07
??????=2.73≈2.74 理论上刚好,但是实际收集中时需要排空,故不符合,故填否; 故答案为: 1、否;2、是;3、否;4、否.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受热均不会分解,不宜用加热观察气泡的方法来鉴别; 2、久置于空气的蒸馏水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显酸性; 3、根据石灰水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考虑; 4、根据方程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受热均不会分解,不宜用加热观察气泡的方法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