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下列对海水的利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海水获得食盐
B.利用海水进行渔业养殖
C.将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
D.海水具有自净能力,可向其中大量排放污水
?
2. 如图所示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接近饱和时,分别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混合溶液
?
3. 下列有关物质用途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用稀硫酸清除钢铁表面的铁锈??②用小苏打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③用氢氧化钠中和胃中过多的胃酸???④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工厂的污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C.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时,向水中加入甲物质,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
5. 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现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升温到.下列有关时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所含的溶剂最多
B.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时和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6. 工业上常用侯德榜先生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纯碱)和氯化铵,但却不能用此法制取碳酸钾,这是因为在溶液中( )
A.?溶解度较小
B.?溶解度较大
C.?溶解度较小
D.溶解度较大
?
7. 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一定温度下的、、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通过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方法,均可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溶液 B.溶液
C.溶液 D.溶液和溶液
?
8. 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主要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过滤、蒸发、溶解
B.溶解、过滤、蒸发
C.溶解、蒸发、过滤
D.蒸发、溶解、过滤
?
9.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把,甲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浴液为饱和溶液
?
10. 我国的海岸线幅员辽阔,有充足的海水资源.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 )
A.溶剂的质量不变
B.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始终不变
D.氯化钠的溶液质量保持不变
?
11. 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利用阳光和风力将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B.利用机械动力搅拌得到食盐
C.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
D.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
?
12. 要使任意一种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加溶质 B.升温
C.降温 D.增加溶剂
?
13. 粗盐提纯的实验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普通漏斗 C.集气瓶 D.蒸发皿
?
14. 欲检验高温煅烧后的石灰石是否完全分解,可选用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澄清石灰水 D.盐酸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下列是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为加快过滤速度,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
B.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用酒精灯持续加热直到蒸干为止
D.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
1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蒸发溶剂 B.刷洗试管 C.溶解物质 D.加热液体
?17. 下列生活经验中,正确的是( )
A.用石灰水刷洗坐便池
B.用棉纱球蘸取食醋擦拭铜器上的铜绿
C.等体积的热水比凉水溶解食盐的量要大得多
D.家里冰箱中有异味时,可以放一块烧过的蜂窝煤除臭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
18. 在、、、四种元素中选取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空中:
(1)医院常用于抢救病人的气体单质________;
(2)一种可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
(3)农村中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沼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
(4)钟乳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
?
19. 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列出了“部分酸、碱、盐在时的溶解性.”
ˉ ˉ ˉ ˉ ˉ
- 溶、挥 溶、挥 溶、挥 溶
溶 溶 溶 溶 溶
微 溶 溶 不 微
溶 溶 溶 不 不
不 溶 溶 不 溶
我们能利用此表完成以下任务:
(1)写化学式:一种易分解的酸________;一种难溶于水的盐________.
(2)判断: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钙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及其理由是________.
?
20. 侯德榜是在中国化学工业史上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化学工业事业奋斗终生,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界,以下是侯德榜先生制碱工业的简要流程: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第步获得的晶体可能是????????中的一种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上述固体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
猜想???????
猜想:
猜想________?????
猜想
[方案验证]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取该晶体加熟石灰研磨 无氨味 猜想________不成立
另取该晶体加入盐酸 ________ 猜想不成立
另取少量该晶体加水溶解,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无白色沉淀 猜想不成立
另取该固体放入如图试管中加热
包有硫酸铜的棉花变________色,石灰水变________ 综合、、的结论得出猜想成立
第步骤中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就是侯氏法制的碱,其组成________(填化学式),属于________类(填“酸、碱、盐和氧化物”),其水溶液呈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反思与评介]
①第步操作名称为________
②从第步所得溶液经过蒸发浓缩、________、过滤,可分离得氯化铵晶体,氯化铵在农业上可作氮肥用.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 (10分) 当氯化钠和硝酸钾药品混合后制成溶液,要想重新分离并回收.为什么可以采用降温结晶?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
22. 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各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选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上海特效牙膏 上海防酸牙膏 美加净牙膏
摩擦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的溶解性是_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
(3)牙膏中的碳酸钙摩擦剂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为原料(其它试剂自选),设计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请你仿照(3)将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________.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
(5)检验牙膏中是否有碳酸盐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
(6)某学生为了测定一种以碳酸钙为摩擦剂的牙膏中的碳酸钙含量,他称取这种牙膏膏体放在烧杯中.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稀盐酸直至不再有气体放出(这种牙膏中其它物质都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用去稀盐酸.反应完毕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所有质量数据均不含烧杯质量).请你计算这种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
2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酸化的海洋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竭力想弄清楚人类产生的二氧化碳跑到哪里去了.虽然每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涌入大气层中,但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速度却仅为人类排放速度的一半.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那个不为人知的、吸收了大量二氧化碳的地方就是海洋.研究人员称,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加,海洋表面水体的酸性很可能会变得更高.虽然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对大气有利,但却可能威胁到珊瑚、贝类等.另外还威胁到几种主要海洋浮游生物,使之不能形成正常的外壳.(提示:碳酸可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请问:
(1)为什么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后成为“酸化的海洋”?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简要说明.
(2)根据材料分析,海洋酸化的化学过程对于全球气候有何影响?
(3)为什么说酸化的海洋会威胁到珊瑚、贝类和一些浮游生物?这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有何影响?请简要说明.
(4)小明等同学为完成“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实践”,到海边捡来许多贝壳,经过清洗、晾干、粉碎后,带到实验室做实验,请写用贝壳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单元检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D
【考点】
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利用海水可以获得食盐、进行渔业养殖、获得淡水资源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通过晾晒海水,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可以获得食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利用海水进行渔业养殖,我国海水养殖业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以上,故选项说法正确.
、淡水资源缺乏,从海洋里获取淡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缓解淡水资源短缺,故选项说法正确.
、海水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当进入海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超出了海水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了海水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2.
【答案】
C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
根据已有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结合溶解度曲线的变化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通过升高温度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观察图象,符合,故选.
3.
【答案】
D
【考点】
酸碱盐的应用
【解析】
①根据稀硫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用来除锈解答;
②根据碳酸氢钠与酸会产生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③根据烧碱碱性过强,不宜做药品解答;
④根据熟石灰呈碱性可中和酸性的污水解答.
【解答】
解:
①稀硫酸可以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可用稀硫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故正确;
②碳酸氢钠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使焙制的糕疏松多孔,故正确;
③氢氧化钠碱性过强,不宜做食用的药品,中和胃中过多的胃酸,故错误;
④熟石灰呈碱性可中和酸性的污水,降低其酸性,故正确.
故选
4.
【答案】
B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
、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据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分析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
、根据甲的溶解度计算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答】
解:、观察图示可知: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正确;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不能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错误;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时,甲的溶解度是,向水中加入甲物质,只能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正确;
故选.
5.
【答案】
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
由、、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趋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等信息.
、溶液的质量不知多少,无法确定溶剂多少;
、由图可知,时、不是饱和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各物质的小的溶解度决定.
【解答】
解: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升温到.下列有关时的溶液说法:
、溶液中所含的溶剂最多,溶液的质量不知多少,则此说法错误,故错误;
、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则此说法错误,故错误;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说法正确,故正确;
、时和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的,则此说法错误,故错误.
故选.
6.
【答案】
D
【考点】
纯碱的制取
【解析】
根据工业上常用侯德榜先生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碳酸钠(纯碱)和氯化铵,可知反应只所以可进行,因为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易于分离;运用类比的方法回答.
【解答】
解:溶解度较小,工业在特定温度下反应使生成的大量析出.和钠性质接近,制也应该是类似原理,溶解度大.析出量小,采集不方便.
故选:.
7.
【答案】
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升温还是降温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间相互转化.
【解答】
解:由于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升温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说明温度越高,该物质的溶解度就越小,即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符合题意的是溶液.
故选.
8.
【答案】
B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解析】
根据粗盐提纯是将粗盐中含有的泥沙等不溶物除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的过程),故主要操作顺序是溶解、过滤、蒸发.
故选:.
9.
【答案】
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
解:、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正确;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错误;
、把,甲物质的溶解度是,所以甲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浴液为饱和溶液,故正确.
故选:.
10.
【答案】
B
【考点】
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解析】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利用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水分蒸发,溶剂的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水分蒸发,氯化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且饱和后不再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人们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获得粗盐,在此过程中水分蒸发,溶液达到饱和后,氯化钠析出,氯化钠的溶液质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11.
【答案】
A
【考点】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用海水晒盐,就是把海水引入海滩,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得到食盐晶体.以及海水是混合物,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去分析,通过对比得出合理答案.
【解答】
解:
、一般来说,对于任何溶质,蒸发溶剂的方法都能使溶质析出,所以对.
、搅拌不会影响氯化钠的溶解性,与食盐是否析出无关,所以错.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升温不会使食盐析出,所以错;
、海水是混合物,食盐从中析出不是化学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所以错;
答案:
12.
【答案】
D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解析】
根据定义: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中溶质的溶液,叫做该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来考虑.
【解答】
解:由定义可知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正好溶解,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相对来说少,溶解多,所以饱和溶液变不饱和,加入溶剂即可,温度不可靠,因为有的物质饱和变不饱和是升温,有的物质是降温.
故选.
13.
【答案】
C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解析】
粗盐提纯的基本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过滤时要用漏斗,蒸发时要用酒精灯和蒸发皿等.
【解答】
解:粗盐提纯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是酒精灯、普通漏斗和蒸发皿,不需要集气瓶.
故选:.
14.
【答案】
D
【考点】
证明碳酸盐
【解析】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也就是检验生石灰中是否有碳酸根就可以了.
【解答】
解: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明显.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只能证明溶液呈碱性,不能证明含有石灰石.加入澄清石灰水不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
故选.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B,D
【考点】
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
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
、过滤时玻璃棒不能搅拌,会把滤纸捅破;
、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就要检查原因;
、蒸发时,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解答】
解:、过滤时搅拌容易捅破滤纸,从而导致过滤失败,故错;
、如果经两次过滤滤液仍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正确;
、蒸发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滤液,以免晶体受热后飞溅出来,不仅造成损失,而且可能因此发生意外事故,错;
、蒸发皿里的溶液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对.
故选
16.
【答案】
A,D
【考点】
蒸发与蒸馏操作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玻璃仪器的洗涤
证明碳酸盐
【解析】
、根据蒸发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解答;
、根据刷洗试管要用手腕震荡解;
、根据溶解物质要用玻璃棒搅拌不能用玻璃棒捣碎解答;
、根据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解答.
【解答】
解:、蒸发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正确;
、刷洗试管要用手腕震荡,不正确;
、溶解要用玻璃棒搅拌不能用玻璃棒捣碎,不正确;
、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故正确;
故答案选.
17.
【答案】
B,D
【考点】
酸碱盐的应用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石灰水显碱性,不能用于洗刷便池,铜锈能与醋酸反应,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烧过的蜂窝煤具有吸附性.
【解答】
解:、石灰水显碱性,不能用于洗刷便池,故错误;
、铜锈能与醋酸反应,可以使用食醋洗去铜器上的铜绿,故正确;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所以同体积的热水比凉水溶解的食盐的量不会大很多,故错误;
、烧过的蜂窝煤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故正确;
故选.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
(2)人们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答案为:;
(3)农村中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答案为:;
(4)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答案为:.
【考点】
氧气的用途
常见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
(1)氧气能供给呼吸,主要用于潜水、医疗急救等;
(2)熟石灰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4)碳酸钙是钟乳石的主要成分.
【解答】
解:(1)医院常用于抢救病人的气体单质是氧气,
(2)人们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3)农村中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4)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19.
【答案】
,
不能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考点】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的溶解性
【解析】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结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若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则反应能够进行,据此解答.
【解答】
解:(1)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碳酸易分解,碳酸钙难溶于水,
(2)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钙溶液不能反应,二者交换成分后无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20.
【答案】
,和,有气泡产生,蓝色,浑浊,,盐,碱性,过滤,降温
【考点】
纯碱的制取
【解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可能是????????中的物质进行猜想;[方案验证]晶体加熟石灰研磨如果有氨味跑出,说明晶体中含有铵根,如果没有则不含有铵根;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如果没有气泡则不存在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滴入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根离子,否则没有碳酸根离子;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求出化学式;盐是指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根据溶液中溶质结晶析出的方法进行判断.
【解答】
解:[猜想与假设]在所给的五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钠没有,所以猜想是碳酸钠;
[方案验证]晶体加熟石灰研磨没有氨味,说明则不含有铵根,而猜想和中含有铵根,所以这两个猜想错误;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如果没有气泡则不存在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给猜想中只有猜想中加入盐酸不能产生气泡,结论是猜想不成立,说明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中反应物分子中含有个钠原子、个氢原子、个碳原子、个氧原子,生成物分子中已经有了个氢原子、个碳原子、个氧原子,还少个钠原子、个碳原子、个氧原子,所以化学式是,碳酸钠电离出金属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属于盐并且显碱性,它的俗称是纯碱显碱性;
[反思与评介]①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②由于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析出晶体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要先蒸发浓缩、再降温析出晶体后再过滤.
故答案为:;[方案验证]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取该晶体加熟石灰研磨 无氨味 猜想?和不成立
另取该晶体加入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另取少量该晶体加水溶解,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无白色沉淀 猜想不成立
另取该固体放入如图试管中加热 包有硫酸铜的棉花变?蓝色色,石灰水变?浑浊 综合、、的结论得出猜想成立
;盐;碱性;[反思与评介]①过滤;②降温.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
【考点】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
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
解: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所以当氯化钠和硝酸钾药品混合后制成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重新分离并回收.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碱,盐,氧化物
难溶
,,
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碳酸钙,二氧化碳原料易得
向牙膏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果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牙膏中含有碳酸盐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设牙膏中含的质量是,反应中耗去的质量是
?????????????????
??????????????????
??????????
???????????????
∴ 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答:这种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分别是、.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实验方案的评价
证明碳酸盐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酸碱盐的溶解性
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特点,判断物质的类别;
(2)摩擦剂是为了摩擦用的,故难溶于水;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设计实验制取物质,并与题目所提供的方案进行对比,明确方案的优越性:二氧化碳原料易得;
(5)检验碳酸盐的方法是:向牙膏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果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牙膏中含有碳酸盐;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据此依据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盐酸溶质的质量,进而求出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氢氧化铝是由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
碳酸钙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二氧化硅是只有硅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2)牙膏摩擦剂是为了摩擦用的,应该难溶于水;
(3)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4)若仍用石灰石为原料,可先将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将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反应流程图是:
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碳酸钙;该方案与题中设计的方案相比,二氧化碳更易得到;
(5)碳酸盐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常用此性质来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盐;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设牙膏中含的质量是,反应中耗去的质量是
?????????????????
??????????????????
??????????
???????????????
∴ 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答:这种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和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分别是、.
23.
【答案】
(1);二氧化面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海水酸化;
(2)海水吸收了,防止了因造成的温室效应;
(3)海洋生物(珊瑚、贝类和一些浮游生物)的外骨骼只要是由碳酸钙组成的,如果海洋中碳酸浓度增加,会使这些生物的外骨骼受到缓慢溶解,从而影响这些生物的生命活动,这样会改变海洋中原来的生物链,甚至打破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4);向上排空气法.
【考点】
海洋中的资源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解析】
(1)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回答.
(2)根据海水吸收二氧化碳,可防止地球的温室效应回答.
(3)根据珊瑚的外骨胳成分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以及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回答.
(4)根据贝壳的成分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溶解性选取收集方法.
【解答】
解:(1)二氧化面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为:,碳酸呈酸性,使海水酸化.
(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溶解于水被吸收,虽造成了海洋酸化,但可防止了因造成的温室效应.
(3)珊瑚的外骨胳的主要成分中碳酸钙,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会使这些生物的外骨骼受到缓慢溶解,从而影响这些生物的生命活动,这样会改变海洋中原来的生物链,甚至打破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4)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方程式为:;由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且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但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试卷第8页,总9页
试卷第6页,总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