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俗话说:“人要忠心,火要空心”.“火要空心”的目的是( )
A.加快散热速度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2. 年春,云南、广西等省大旱,政府采取飞机撒播和高炮火箭发射干冰、碘化银等增雨剂实施人工降雨,以缓解旱情.下列有关干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缘故
C.干冰升华吸热,可作致冷剂
D.干冰可灭一般可燃物燃烧引起的火灾
?
3. 下列关于三大化石燃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油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B.焦碳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制得,是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
C.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它不属于化石燃料
D.煤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其他元素
?
4. 既洁净又高能的理想燃料是( )
A.煤 B.石油 C.氢气 D.天然气
?
5.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
A. B. C. D.
?
6. 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沿通道扩散浓烟
?
7.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
A.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集气瓶
B.集气瓶、量筒、水槽
C.集气瓶、广口瓶、酒精灯
D.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
8. 月日是世界环境日,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少开私家车,多乘公共交通工具
B.使用节能灯泡,人走灯灭
C.提倡使用塑料袋
D.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
?
9.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
10.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
A.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
B.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
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
?
11. 如下图所示有关的实验中,能证明不能支持燃烧的实验是( )
A.B.C.D.
?
12. 向一试管中加入石蕊试液,将通入试管中,再给试管加热.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A.蓝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
13. 自燃、缓慢氧化、燃烧的共同点是( )
A.都发光
B.都是氧化反应
C.温度都需达着火点
D.反应都很剧烈
?
14. 下列是有关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图示,其中错误的是( )
A.B.C.D.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属于化石燃料的物质是( )
A.氢气 B.煤 C.木柴 D.天燃气
?
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B.温室效应会使土地沙漠化,对人类有害,我们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C.候德榜为火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D.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
17.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资源有限,而且不可再生,如果不顾国家利益乱采矿,金属元素就会被耗尽
B.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以上
C.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汽油和煤焦油都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D.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出台.
(1)页岩气与天然气的主要成份都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天然气与煤、________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页岩气开发将改变我国现在的能源格局,为环境保护带来积极影响.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汽车尾气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②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
③在该反应中,生成和的质量比为__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
19.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方程式是________.
?
20.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功与过”的辩论会上,有如下观点:
①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使气候异常,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多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是近年来农作物丰收的原因之一.
(1)写出日常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实例(不能与本题所举例子相同):
________;
(2)从自然界碳循环的角度,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大量燃烧石油和煤;、大面积砍伐森林;、淡水不断减少.
(3)在辩论会上有人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多些好,也有人认为少些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
21. (10分) 某校野外夏令营的同学们在卡斯特岩溶地貌的山上发现一隐蔽的溶洞,为了入洞探险,同学们提出两种照明方案.甲:用手电照明,乙:用火把照明.???????
你认为哪种方案科学,为什么?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二氧化碳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1)甲、乙是两个有关二氧化碳的对比实验,通过实验,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至少写两条)
(2)当液态二氧化碳从灭火器中喷出后,会迅速气化而扑灭火灾.请说明用液态灭火的原理.
?
23. 如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个对比实验,请仔细观察图示,认真作答.
(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我国一些成语中就蕴含着化学知识和原理.请从化学视角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
成语词典的解释: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少,解决不了问题.
化学角度的解释:
杯水车薪:________.
(4)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
.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尽量往楼顶跑
.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单元检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C
【考点】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
解:、不是为了加快散热速度.
、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正确.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增大.
故选.
2.
【答案】
B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
、根据干冰的组成回答;、根据人工降雨的原理回答;、根据干冰的用途回答;、根据干冰的特点考虑.
【解答】
解:、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冰是水的固态,所以干冰不是冰,而是固态二氧化碳,故说法正确;
、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使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故说法错误;
、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所以可作致冷剂,故说法正确;
、由于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并且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用来灭火,故说法正确.
故选.
3.
【答案】
C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石油的组成
【解析】
.根据石油的物理性质来分析;
.根据煤的固化过程来分析;
.根据三大化石燃料来分析;
.根据煤的成分来分析.
【解答】
解:、石油是一种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故正确;
、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得到焦炭,是一种重要的冶金原料,故正确;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故错误;
、煤中的主要元素是碳元素,同时还含有硫、氮、氧等元素,故正确.
故选.
4.
【答案】
C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物质;氢气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解答】
解:、煤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环境的物质.
、石油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环境的物质.
、氢气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
、天然气燃烧时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
故选.
5.
【答案】
B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解答】
解: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一氧化碳、氮气、氨气不会产生温室效应.
故选.
6.
【答案】
C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可燃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外界条件,灭火则是控制这些条件或控制自身以完成灭火的目的,防火带则是隔离可燃物而完成灭火.
【解答】
解:森林失火将部分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把可燃物与火隔离开,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
7.
【答案】
A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
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解答】
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带橡皮塞的导管塞在锥形瓶上,利用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三种仪器都要用到;
、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所以用不到水槽;
、可以用广口瓶做反应的容器,用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用不到酒精灯;
、因为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所以用不到水槽.
由以上分析可知,选项中的三种仪器都要用到.
故选:.
8.
【答案】
C
【考点】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解析】
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提倡乘坐公交车或自行车出行,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防止空气污染,所以正确.
、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可以节约能源,从而减少燃煤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塑料袋的大量使用是导致白色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防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节约资源;
、纸张双面打印,寄电子贺卡能节约造纸所用的木材,减少树木的砍伐,能增强二氧化碳的消耗,故符合绿色低碳理念;
故选.
9.
【答案】
D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防范爆炸的措施
【解析】
、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
、在扑灭电器着火时,应注意预防触电事故,并小心被烧热的电器遇水可能发生爆炸;
、通过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使大火因没有了可燃物可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
、可燃性气体煤气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时,遇火就会产生爆炸.
【解答】
解:、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氧气,故正确;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正确;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正确;
、可燃性气体煤气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时,遇火就会产生爆炸,所以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不能点火检查泄漏处,故错误.
故选.
10.
【答案】
B
【考点】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
根据题意,该同学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本题应从实验目的与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论相违背时,应尊重实验事实考虑产生此结果的原因,不能一味追求与实验目的一致;考虑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本题.来解决.
【解答】
解:、人体呼吸作用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违背实验目的(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太少,通少量空气现象不明显,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所以应该继续通空气,直到现象明显为止,故选项说法正确.
、验证性实验是已经知道实验结果的,当实验现象与已知的结果不相符时,应该思考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贸然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实验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不能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11.
【答案】
A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图中实验,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正确.
、图中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
、图中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错误.
、图中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
12.
【答案】
C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①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②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③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由红色又变回紫色.
【解答】
解: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由红色又变回紫色.
故选.
13.
【答案】
B
【考点】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
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溶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能放出热量.
【解答】
解:、缓慢氧化不发光,故选项错误;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能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
、缓慢氧化不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缓慢氧化进行的比较缓慢,故选项错误;
故选
14.
【答案】
B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并且长进短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解答】
解:、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并且长进短出,原装置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B,D
【考点】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解析】
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
【解答】
解:氢气、木柴等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天然气、煤属于化石燃料.
故选.
16.
【答案】
B,D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纯碱的制取
石油的组成
【解析】
、根据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破坏作用很大解答;
、根据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解答;
、根据候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解答;
、根据石油的分馏的变化分析.
【解答】
解:
、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错误;
、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我们应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对;
、候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是烧碱,错误;
、石油的分馏是根据各馏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开,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答案:
17.
【答案】
B,D
【考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
石油加工的产物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
、根据金属资源的保护解答;
、根据水的含量解答;
、根据化石能源解答;
、根据新能源解答.
【解答】
解:、乱开采不会造成金属元素耗尽,错误;
、生物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以上,正确;
、煤焦油是煤炼制的产品,错误;
、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利用,可以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正确;
故选.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石油
C
,、、,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原油泄漏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
【解析】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天然气、煤、石油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根据煤燃烧产生污染物和生成物进行解答;
(3)首先根据图示,判断出的化学式,燃烧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比,判断是化合物还是单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物质量比.
【解答】
解:(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天然气、煤、石油合称为三大化石燃料.
(2)、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随雨水降落下来,形成酸雨,故酸雨与燃煤有直接关系;
、煤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温室效应与燃煤有直接关系;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氟利昂的排放造成的,和燃煤没有直接关系;
、煤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固体小颗粒,造成可吸入颗粒物增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3)①由图示可知,物质是二氧化氮,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物质、、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而物质的分子为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
③物质的分子为分子、物质的分子为分子、物质的分子为分子、物质的分子为分子,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该反应中,生成和的质量比:;
19.
【答案】
高温分解石灰石,
【考点】
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石灰石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
解:工业上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是石灰石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高温分解石灰石;.
20.
【答案】
(1)动植物的呼吸;
(2);
(3)空气中二氧化碳要保持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以保证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且不产生温室效应.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解析】
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利就有弊,了解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综合考虑二氧化碳含量多少的问题.
【解答】
解:(1)由于呼吸作用是吸入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生物的呼吸作用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2)现在二氧化碳的增多主要是因为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大量砍伐所致,植物的光和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就少了;
(3)空气中二氧化碳要保持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以保证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且不产生温室效应.(注意:少些好,因为目前二氧化碳含量太高已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这种说法也可以).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赞同用火把照明,因为深洞里可能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供呼吸,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通过火把的燃烧情况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避免发生危险.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用所学知识把原因说清楚.
若赞同用手电筒照明:从手电筒照明的特点去分析;若赞同用火把照明:从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去分析.
【解答】
解:
如果赞同用手电筒照明,因为深洞中可能含有可燃气体,用火把照明可能引燃可燃气体发生爆炸,用手电筒比较安全.而溶洞中不会有可燃性气体,故此方法不合适.
如果赞同用火把照明,因为深洞里可能含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供呼吸,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通过火把的燃烧情况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避免发生危险.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降温的同时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答案:(1)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气化吸收热量能降低温度且二氧化碳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考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
(1)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据此解答.
【解答】
解:(1)观察到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变小.
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气化吸收热量能降低温度且二氧化碳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3.
【答案】
实验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 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杯水车薪: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
(4)、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滤出有害气体,所以说法不正确;
、楼房失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上升,不能向楼顶跑,所以说法不正确;
、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会上升,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所以说法正确;
、因为是高层着火,跳楼会造成身体伤害,所以说法不正确.
故选.
故答案为:
(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空气(氧气)
(2)
(3)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4)
【考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水在灭火时起到降温的作用;尽管二氧化碳密度比较大,但在玻璃杯很小的空间内,两支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了,会漂在上面,所以使上面的蜡烛缺氧先熄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
【解答】
解:(1)实验:探究的是要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探究的是燃烧时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实验:探究的是要燃烧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
(2)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杯水车薪:虽然是水火不容,但用量太少而无济于事,既不能覆盖柴火使其隔绝空气,也不能使温度迅速下降到着火点以下,也就不能灭火了.
(4)、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滤出有害气体,所以说法不正确;
、楼房失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上升,不能向楼顶跑,所以说法不正确;
、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会上升,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所以说法正确;
、因为是高层着火,跳楼会造成身体伤害,所以说法不正确.
故选.
试卷第8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14页